省一院举行中国房颤日义诊专家提醒60

2025/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文转自: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6月9日,医院(以下简称“省一院”)心内科房颤中心联合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临床营养科等多个科室举行“中国房颤日”义诊活动。提醒市民疫期间不要忽视房颤,规范抗凝治疗,降低卒中风险。

预防卒中是房颤的重要治疗目标

省一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范洁教授在房颤日宣传活动中指出:“房颤是卒中最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20%的卒中事件与房颤有关,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血栓与栓塞事件,从而诱发猝死。”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预防卒中是重要的治疗目标,因此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广泛使用预防血栓的口服抗凝药物。“过去患者对抗凝药物治疗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一方面是房颤患者认为卒中的发生离自己还很远,这种预防性的治疗没有必要。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传统的抗凝药物需要患者定期强制监测国际化标准值INR,而且治疗效果易受到多种药物及食物的影响,确实比较麻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范洁教授也表示,这一现象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新型抗凝药物的出现得到了很大改变。现在使用的新型抗凝药作用机理与传统抗凝药不同,作用靶点更单一,患医院检测,安全性、方便性增强,治疗效果也有很大改观。

由于疫情的影响,大家都减少了外出,对于吃药这件事似乎也马虎了起来。范洁教授强调,抗凝药突然停了以后形成的血栓更可怕,千万不要自行停用,也不能因为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买药而减少用药剂量,医院进行咨询评估。对于不能耐受抗凝药物的患者,还可以通过左心耳封堵术来预防血栓。

没有症状的房颤往往更严重

很多房颤患者是因为出现了心悸、医院就诊而被确诊,但因为房颤的发生并不一定是持续性的,有的人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一次,这个时候常规的心电图、24小时候动态心电图都难以捕捉到。“对于有症状但难以确诊或已经发生过心梗的人群,我们会推荐植入性的心电记录设备进行监测。”范洁教授表示,随着多年推进房颤的健康宣教,如今大家的主动就诊意识已经逐渐增强,目前省一院心内科周一至周五都开设了房颤门诊。

“一个脑卒中的病人发病后经过检查发现他有房颤,一个下肢血管栓塞的病人也发现了他有房颤......这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事情,没有症状的房颤往往后果更严重,因为没有引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js/14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