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赤诚,生命奇迹

2021-9-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高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经98天惊天大抢救终获成功,奇迹!

ECMO(人工肺)换膜,仅用6秒,创全国纪录,奇迹!

患者出院后基本无并发症,康复如初,生活如常,奇迹!

父母生我,医生救我,国家爱我;

民感于心,医合于行,初心不忘;

救死扶伤,医患同处,亲如一家。

这是康复出院近一年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感染者郭家豪先生写医院的赞美诗。

68岁的郭家豪看上去只有50多岁,不胖不瘦,步伐矫健,说话中气十足。他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眉宇之间洋溢着一种幸福感。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个看上去气度不凡、满脸笑容的人曾是一名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

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的下午,郭家豪与女儿、女婿一起医院,送医院领导刘永耀书记、陈国强院长、ICU周立新主任、感染科白红莲主任和十多位曾经救治他的医护人员代表面前。匾有门板大,上写着四个大字:亲如一家。字体笔墨饱满却又舒展飘逸,看上去笔画之间流淌着一股源源不断的情谊。

成功康复后医院送匾

大家确实亲如一家,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不过,在接下来举行的座谈会上,郭家豪,这个笑意盈盈,看上去坚强、壮实的汉子却泣不成声。“没有国家的爱,没有党的爱,没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我今天没有机会坐在这里了!”他一边念着精心准备好的讲稿,几次站起来向坐在对面和两边的院领导和医务人员敬礼。会场响起一阵又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而好几位坐在一旁的医生、护士亦情不自禁眼中盈满了热泪……

因为,他们想起了一年前那些无比艰难的与死神战斗的日子,想起了一年前的郭家豪!

一年前的郭家豪,他却跟下面这些情况和数字联系在一起:

他是一名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也是全国最危重的使用ECMO的患者之一!

他入院治疗27天!

他在ICU入院98天!

他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63天!

他接受CRRT(床边肾治疗,即人工肾)治疗73天!

他接受ECMO(人工肺)抢救28天,而且中间换膜!

ECMO是医生握在手里对抗死神的最后武器。担任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分区组长的ICU主任周立新教授说,全国使用ECMO抢救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约00多例,只有小部分能抢救成功,而像郭家豪这样如此危重的老年患者,又有慢性肺病和陈旧结核病史,医护人员与死神搏斗几个月而终于抢救回来的新冠患者,极为难得!

郭家豪是幸运的,他是一个生命奇迹,一个医学奇迹!

是的,他是全国抗击新冠肺炎战斗中创造的医学奇迹!他医院医务人员护佑生命、守卫健康,为全国夺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贡献的一个医学奇迹!

那是医者用赤诚和理想铸就的生命奇迹!

坐邮轮旅游感染新冠 宋尔卫院士会诊-周立新主任介绍郭家豪病情   

67岁的郭家豪是顺德一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0年初外出坐邮轮旅游,但在游轮上感染新冠肺炎。“当时,我们在游轮上就知道有人感染新冠,看到有直升机运送病人出去。”郭叔回忆说,“当时我们都很担心,但我想自己住的房间通风条件很好,也做了防护,应该不会感染到。”可是,回到顺德后,0年月25日,也就是庚子年大年正月初一,开始发烧,咳嗽,医院看病。2月5日就被送到医院,确诊为新冠肺炎。由于病情急剧加重,被诊断为重症(危重型)新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很快转入广东省医院——医院感染科,接着转入ICU抢救。

在ICU,医护人员先后应用高流量呼吸治疗、无创呼吸、俯卧位通气、有创通气等序贯氧疗,但仍无法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危急时刻,以周立新主任为首的重症团队,集结全省重症诊治资源,问道借经,当机立断派上了ICU的核心武器“ECMO”,举全院力量,无间隙守住病魔的疯狂进攻。病情胶着期,全员从上至下,寻找突破口,攻克层层技术难关;进入病情康复期,技术重心转移,康复锻炼,以攻为守,步步为营。

后来,郭叔回忆道,“我知道国家在救我们,全部医生护士都在千方百计救我!我想我自己也一定要努力,要有信心!信心充足。我要配合好医生。我就交给医生了。我没有顾虑,就算没治好,也不能怪医生,他们尽力了!”

周立新主任表示,从医三十多年,这是他最艰难的一次救治任务,尽管过程曲折,困难重重,背负责任压力山大,但背后有强大的队伍支撑着,上至国家,下至科室,众人力量汇聚,拧成一股绳。抢救过程中,钟南山院士多次电话指挥抢救,宋尔卫院士、广东省新冠防治专家组覃铁和组长、黎毅敏重症组长多次亲自到病房指挥抢救。医院领导几乎每天都指示、指挥抢救,   特护人员深夜守护着

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危重型新冠患者体现得淋漓尽致。特护们24小时在床边守候,观察着病人的点滴变化,紧紧盯着慢悠悠转动着的ECMO,守住那“最后的希望”!

他们将所有问题观察入微,每天通过约至个的观察及检验大数据分析,前瞻性发现病人潜在或存在问题,运用循证方法,解决每个细节问题。例如,每班对病人进行从头到脚的系统及器官功能、心理状况、用药效果、液体管理、院感防控、舒适等评估,将评估结果与病人症状结合,联合医护专家,提出病人护理诊断,制定相关护嘱,形成个体化护理计划。每个护理问题以核查形式进行质控督导及持续质量改进。由于新冠病人需要严密液体管理,精准到毫升,稍过多过少都会造成病人心衰或休克,为了达到精细化液体管理目标,每毫升出入量体现在记录单,每小时分析出入量平衡情况,向医生反馈。又如,新冠肺炎院感防控的特殊性,姑娘们毅然将一头秀发剪短,轻装上阵,更便于穿脱防护服;同时,24小时专门安排督导人员使用核查表观察医护每个细节,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力求做到精准、科学。在防止并发症及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护理进行前瞻性早期康复,在入住ICU当天根据病人情况制定相关康复计划,查找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循证依据,开展包括DVT预防压力泵治疗、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的四肢活动、人文关怀的谵妄预防、肺康复等。在整个护理过程,创新开展了眼罩防雾处理、中药贴敷联合腹部B超排气治疗改善胃肠功能等5项护理项目。同样,病人在疾病及住院环境双重压力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护士们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在无数的日夜握住病人的手,安抚及鼓励病人,想法设法取得家属与病人的沟通,后期在床边与病人的下棋、打扑克等互动活动,用陪伴方式减少病人的焦虑。病人能够康复到病前状态,早期康复介入起到关键作用。

在ECMO治疗期间,特护姑娘们承受着更为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ECMO护理的最大问题在于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眼罩,行动本来就迟缓,而病人情况非常不稳定,稍微碰触一下病人,ECMO都会转不起来,出现报警,流量不够,病人的氧储备不好,几秒之内氧饱和度可以急剧下降至百分之六七十,再雷厉风行、淡定的护士处理起来也是心惊胆战的,何况是穿着防护服行动不便。还有,ECMO的膜肺观察非常重要,要每小时观察有没有血栓形成,看有无“小黑点”,戴着雾气蒙蒙的眼罩观察这些小细节非常困难,平时分钟可以做完的事情却要花上几十分钟。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特护们实施了操作前的核查表,必须确保病人的状态是安全的,人员是充足的,才去做治疗。每次吸痰操作特护们至少是三个人一起,一人看着管道,一人看生命体征,一人吸痰;翻身更是要4人小心翼翼的,才能最低限度保证病人的氧合不降低。ECMO刚开始运转的时候,病人循环还没稳定,突然就出现流量往下掉,紧跟着,病人的血氧也蹭蹭蹭地往下掉,情况非常危险,随时会出现心跳骤停,而医生们刚刚脱下防护服走出去了,远水救不了近火,关键时刻,经过危机训练的护士们意识到可能是病人的容量问题,马上调整ECMO转速,快速补液,抬高双下肢,病人很快转危为安。事后,参与救治的特护组组长陈惠瑶心有余悸地说:“这次ECMO经历绝对是我做护士8年来经历最深刻的一次,我自认为自己都够老练淡定,但在那种境况下,外面的援兵又没法及时赶到,真的是心都快跳到嗓子眼,那绝对是玩速度,玩心跳啊”。是啊,重症专业的体现都无法用“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来形容,那是“行走在专业刀锋边缘”的分秒必争!

穿越6秒时光隧道

周立新主任查房

ECMO那么不紧不慢地日夜运转着,患者的生命,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它身上!

然而ECMO也有“累”的时候!

患者应用ECMO膜肺多天,出现血栓,膜肺功能下降,经省内各大专家会诊,一致同意换膜处理,改善患者的氧合及凝血因子下降等状况。但患者的肺部功能极差,氧合功能完全要靠ECMO支撑,换膜意味着要暂停ECMO运行,患者会面临严重缺氧,甚至是心跳骤停的风险!

也就是说,它不得不将紧握手中的病人的生命放开一些时间。至于在这个时间是多长,在这个时间空隙,死神会不会就此将生命无情地掳走,就看医护人员换膜的速度了!

一分钟?几十秒,十几秒,还是几秒?

不论多长,这都是一条病人必须穿过的时光隧道!中间是黑暗,隧道尽头是光明!

0年3月6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负压房里,仪器报警声、医护间互相合作交流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场为病人更换ECMO系统的生死竞速正在展开。

此前,为了争分抢秒,力争将时间缩到最短,ICU全科已反复推敲做足了功课。评估出血风险、准备静脉通路、备血、检查机器设备性能、连接管道进行预充,大大小小几十道程序、70多种器材,抢救车、除颤仪、抢救用药都得提前准备好。ECMO的技术门槛非常高,但凡专业技术不过硬,在换膜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导致如空气栓塞、大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以周立新主任为首的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更是提前反复进行换膜的排练预演,共组建3个操作小组和个急救小组,每名医生配置一名护士,他们在模拟机器上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配合演练,从最初的分钟时长,精炼至0秒,同时采用预案堵住任何一个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是的,他们要做的是在更换ECMO系统的过程中尽量为患者规避风险,让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

接着,更换ECMO系统评估测试开始了。ECMO团队中的黎文研医生在病人床旁一站就是个多小时,他说:“首先给提前做了个测试。镇静好,呼吸机纯氧通气30分钟,血氧饱和度99%。充分氧合后,ECMO空气流量调至零,观察患者情况。先是血压下降,收缩压从30逐渐下降,分20秒后最低降到97,然后病人开始气促,血压反应性升高。开始血氧下降速度不快,分50秒血氧饱和度降低至95%,之后下降速度逐渐增快;2分40秒,血氧饱和度降至85%,重新打开ECMO空气流量加到9升每分钟,患者血氧饱和度,还是继续有下降,最低降到79%,很快可以回升至97%;过程中心率没有明显减慢,反而在结束的时候反应性增快,伴有血压升高。”

这是一场关乎患者生命的接力赛,评估测试时要精准到每一分每一秒,多一秒都将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现在做的评估测试是为了在更换ECMO系统时争取多一份成功的机会,能在发生病情变化时做出最好的处理。而更换ECMO系统前护理一定要做好精密化管理: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测、ECMO参数管理、血气分析、抗凝效果监测等。同时做好急救预案和抢救药物的准备。

全部准备就绪正式换膜开始。ECMO套件预充完毕,整机进入病房,消毒,铺巾,准备就绪,再次确认,应急救护组人员待命。

ICU病房空间相对比较宽裕,但是就在这么大的空间里,挤满了四组医护和一套ECMO机器。这里却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人,每个人的定位都非常清晰明了,要堵住每一个风险端口。

更换膜肺时会伴有循环系统的变化,管床的护理团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成员专人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随时报告、专人负责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另一组小组成员在病房准备抢救用物,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他们守住患者生命的最后关口和保障。

两队操作医护组各站一侧,“准备好了吗?”

负责现场指挥的温伟标及强新华医生问道,顿时空气凝成一团,大家深吸一口气,严肃以待,止血钳、剪刀就位。

“准备好了”,两位紧握剪刀掌管生死大权的医生互望了一眼,同时回答道:“准备好了”,“好,夹管”,“剪!”

“好,滴水,连接管路”。

“氧饱和度98、96、95、94、93、92”。

“我对接好了”,

“我也对接好了”,

“好,松开止血钳”,

空气中仅剩简单明了的对话和指令,“6秒!病人生命体征稳定!”,“ECMO运行正常”。

在短短的6秒之内,六位医护间紧密的协同合作,换膜成功!

6秒!这是ECMO团队向生命交出的答卷!

这是ECMO换膜的全国纪录!

这是一场生死时速,结果无外乎只有“生”与“死”,但是在佛山市一重症医护人员的眼里,只能做到“生”。

这一场6秒钟的时光穿越,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一场与死神的决斗,这一切的一切,病人不知道,家属不知道,外界都不知道。只有ECMO团队医护人员防护服里湿透的衣服,护目镜上的雾水和他们久久不能平静的心跳,能感受到他们为抗击新冠肺炎,为护卫宝贵生命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人间最美的声音陈惠瑶护士长护理工作

要抢救一名濒危的病人,除了技术上的攻坚克难,病人的求生意念也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这一点,曾抢救过无数危重病人,尤其是有着丰富的抢救危重非典病人经验的周立新主任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病人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死神一刻不停地拖拽着他,这时就好比拔河,精神的力量非常重要。只有精神、意志坚韧不拔,内心对自己、对医生充满信心,才会始终抱住希望不放。

为了鼓舞豪叔,抢救治疗团队专门录下语音,放在豪叔床头每天循环播放每时每刻,一点一滴地对他注入信心,激发他强烈的求生斗志:

“请放心,每天有二十多位专家守着您,看着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wh/11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