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有一种胸痛不是心梗,可能是ld
2021-10-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科普
Thepopularscience
今日科普
.02.20
科普小知识
有一种胸痛不是心梗
久坐久卧小心肺栓塞找上门
25岁小伙突然胸闷、呼吸困难,送医时其左肺已完全堵死,右肺也被堵塞三分之一,随时有猝死的危险……
牌桌上连续奋战8个小时后,39岁男子张弈(化名)突然倒地抽搐……
六旬男子做手术换了髋关节后一直卧床不动,1个月后险些送命……
这些都是肺栓塞搞得鬼,关于肺栓塞的新闻屡见不鲜,但您可能还未引起重视。
01
什么是肺栓塞?
肺栓塞(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它是一种并发症,而不是原发病。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空气栓塞、脂肪栓塞及羊水栓塞等。而PTE为来自静脉系统(含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是PE中最常见的类型。
深静脉血栓栓塞(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
02
肺栓塞有多凶险?
急性PE发病凶险,病死率极高,慢性PE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经过数月至数年的病程可引起重度肺动脉高压。
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临床特点,在许多发达国家,其已成为继冠心病和高血压后的第3大心血管疾病,目前PE发病率国内无确切的统计,据国外尸检资料统计其发生率为3.8%~13.2%,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未经治疗的PE病死率25%~30%,如能早期评估PE发生风险,及时明确诊断及正确治疗病死率可降低至7%。
因此,对具有PE高危因素的患者,早期评估其发生风险并采取积极预防性治疗措施对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缺乏特异性。主要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栓塞的部位及患者是否存在心、肺等器官的基础疾病。较小栓子可能无任何临床症状,较大栓子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昏厥、猝死等。
常见症状1)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多于栓塞后即刻出现,尤其在活动后明显,是肺栓塞栓塞症最常见的症状。
2)胸痛:包括胸膜炎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
这里小编要插一句,这三种胸痛都是十万火急,千万不能耽误!
急性心肌梗塞:典型的表现是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胸闷憋气大汗等症;但也有很多不典型的心肌梗死,常常表现为牙疼、头疼、腹痛、肩膀疼、后背疼痛、恶心、呕吐等等表现。
主动脉夹层:典型的表现就是胸骨后撕裂样疼痛,心电图没有急性心肌缺血表现。
以及今天学习的肺栓塞。这三种胸痛,有时候很难通过症状表现来区分,医院通过检查才能确诊;且治疗原则不一样,而死亡率又很高,所以,胸痛持续不缓解,必须马上拨打!就是为了以最短的时间确诊这些疾病,或排除这些疾病;以最短的时间治疗抢救。
3)晕厥:可为肺栓塞栓塞症的唯一或首发症状。
4)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由严重呼吸困难和剧烈胸痛所致。
5)咯血:常为小剂量的咯血。
6)咳嗽:早期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
深静脉栓塞的表现如肺栓塞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伴有患肢肿胀、腿的周径增粗、疼痛或压痛、皮肤色素沉着和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
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近端,血栓脱落即可引起PE,急性PE危及患者生命。有报道约82%的PE患者被发现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文献也证实下肢DVT居PE患者高危因素的首位。中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专家组发现,PE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6%,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合并PE的发生率为67%。目前仍缺乏安全高效的溶栓药物,所以对下肢DVT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伤及外科术后创伤、手术都可增加发生DVT及PE的风险,其发生机制主要原因:
(1)创伤及手术破坏了凝血平衡机制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
(2)创伤及手术患者,固定或麻醉致使静脉血液流速减低,血液淤滞,回心血量减少,以至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和营养缺乏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手术上驱血带会造成血栓的移动,手术时的挤压刺激也是血栓脱落的重要原因;
(3)在创伤及手术患者中,蛋白C和蛋白S均减少,而蛋白C和蛋白S的遗传缺陷已证实与静脉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通过对例有过手术史和例无手术史首次发作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对照研究发现,有手术史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是无手术史者的4倍。下述手术致下肢DVT的发生率可为术者提高预防PE的意识,尽可能避免损失性操作在手术后下肢DVT的比例中,骨科手术占43.3%,妇科手术占25%,泌尿及胃肠手术各占8.7%,神经外科占4.8%,心胸、介入及血管外科各占0.9%,下肢软组织损伤占6.7%。
??心房纤颤
有研究已证实房颤患者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因子水平显著显升高,而抗凝血酶原、蛋白C和蛋白S等抗凝系统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右心房同左心房样具备血栓形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这两个条件致使房颤成为了PE的又一高危因素,有研究表示在对例房颤患者8年随访研究中发现有12.3%的患者发生了PE。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与PE之间存在着生物学关系,肿瘤患者PE发生率比非肿瘤患者高6倍,肿瘤术后比一般术后PE发生率高2~3倍。文献报道临床易导致发生PE的肿瘤最普遍的类型:男性为结肠癌、肺癌、前列腺癌:女性为乳腺癌、肺癌、卵巢癌。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COPD本身就存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管腔纤维化及闭塞而且COPD患者常年龄较高,不便运动,致使长期低氧血症,继发红细胞增多、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都促使继发PE的风险增加。有研究显示COPD并发PE发生率高达36%~53%,但临床诊断非常困难,易于漏诊,难以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
??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妊娠及肺心病均为PE较为常见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均可导致动脉硬化,尤其糖尿病更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围产期的静脉血栓形成与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溶解改变有关。高龄产妇、妊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多产妇及宫产手术及不活动危险性更高。PE是孕产妇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有20%~30%的患者可立即死亡。
??另外,还有些其他易发因素如年龄、肥胖、长期卧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心力衰竭、血液病及代谢性疾病等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肺栓塞的预防措施
一般预防
高危人群应低盐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在处理创伤或手术时,术者应尽可能免损伤邻近肢体或盆腔静脉。对手术后、产后或慢性疾病长期卧床者,应加强对患者进行下肢主动活动的宣教,如不能主动活动可由他人帮助做肢体屈曲运动,增加静脉血液回流。另外可采取机械辅助措施,如穿弹力袜、腓肠肌电刺激法及序贯加压泵等。
药物预防
PE患者大多数的血栓栓子起源于下肢深静脉,因此预防DVT是防止PE发生的有效方法除了一般措施外,主要为药物预防,以对抗血液的高凝状态,防止血小板聚集为主要目标。主要药物:小剂量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右旋糖酐等。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预防下肢DVT后预防PE的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上世纪90年代美国每年放置滤器3万~4万由于它的广泛使用使有下肢DVT引起PE的发生率下降到了0.9%~5%。现在临床广泛使用。
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方法大致有如下四类:(1)急性期溶栓治疗;(2)静脉抗凝治疗;(3)介入治疗;(4)手术治疗
划重点
预防肺栓塞的根本就是要预防下肢的深静脉血栓,最首要的是改掉久坐不动的不良生活习惯。每静坐或者站立1—2小时就要活动15至30分钟下肢,比如可活动足尖、活动足跟、按摩腿肚子、抱膝旋转等,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
乘飞机、车、船长途旅行时,或者久坐打牌、打麻将,这些都可能引来肺栓塞,久坐会造成腿部静脉内的血液淤积、凝固而形成血栓,血栓一旦经过活动挤压、血流冲刷等因素而脱落,会随着血流被带到肺动脉引起肺栓塞。要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与此同时还是需要经常站起来活动活动,最好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裤子,避免血液循环不畅,必要时可咨询医生用药预防、穿加压弹力袜等。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人,如孕妇、高龄老人等应尽量避免长途旅行。
预防肺栓塞,平日的饮食调节也很重要。日常要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避免烟酒,保持健康的体重。
最后提醒各位,常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血液粘滞度高,血管多有斑块形成,血液更易凝固成血栓或者血管斑块脱落,随血液流动到肺血管,发生肺栓塞。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王宝玉.肺栓塞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6(34):-.
2.王延荟.肺血栓栓塞症的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14(30):-.
3.辛春丽,赵燕霞.肺栓塞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8(36):-.
4.曾志,赵天霞.围手术期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6(02):-.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