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骨创外科零血栓病房信息化管理初

2021-3-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1]DVT易发生于高龄、长期卧床,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后患者。

近年来,受交通事故等因素的影响,骨科患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而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也高达45%。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以预防为主,医护人员在骨科患者术后给予正确的评估,进而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同时还能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目前临床对于血栓高风险患者已经形成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的血栓预防管理方案,护士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血栓预防干预时对操作目的和作用要做好解释工作。

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提高患者对血栓管理的重视对预防血栓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患者学习新知识速度、获取知识途径以及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的宣教要多元化,个体化。信息化管理尽可能使用视频及图画宣教模式形象、生动,将生硬、抽象的语言文字描述采用直观的视频,通过视觉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和执行。同时视频宣教模式刺激病人视力和听力,从而保证了健康宣教的有效性,通过反复播放,护士多次指导,更容易加深病人的记忆,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

骨创外科年初开展零血栓病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既要减少人员接触、避免交叉感染,也要为患者提供内容专业、形式丰富、简单易懂、个性化且高效的健康教育。除入院健康宣教外,应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对患者进行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推送和互动交流。

零血栓病房信息化健康教育的内容:

护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饮食管理、康复训练等,具体措施如下:1

健康宣教: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老年骨折手术患者预防DVT的相关知识宣教。用浅显的PPT图画和文字讲解DVT的原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方法,使患者和家属意识到DVT的危险及防治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保健意识和医嘱依从性。

2

饮食管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下。为患者制定合理可实施的清淡食谱,注意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素、高蛋白,多饮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保证大便通畅.可根据患者自身状况适当调整。

3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以视频的形式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让患者跟着视频做。

零血栓病房具体实施过程:

1

上传宣教资料多样化:

责任护士通过护理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形式为患者推送宣教内容,包括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术后后抗凝的注意事项,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护理措施等。

2

推送时间固定化:

上午10点左右住院病人一般都刚输上液,下午三点左右是护士下病房做宣教的时间,分这两个时间段定时推送踝泵运动的操作流程和踝泵锻炼的视频,连续播放2遍,达到为患者宣教的目的。

3

宣教内容阶段化:

入院时推送疾病基本知识的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各种因素,饮食指导等,入院第二天患者情绪稳定后推送问卷星调查问卷,系统进行统计,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给予个性化的宣教指导,术后依据彩超结果对DVT预防或者DVT治疗推送不同的预防措施。

4

出院宣教个性化:

出院时推送出院指导、居家护理。分为未形成VTE的预防血栓形成以及形成血栓的放置滤网和未放置滤网的不同的的居家宣教和注意事项。

5

反馈与监督可视化:

通过护士站电脑终端可统计患者对推送各类内容的阅读情况,未及时阅读可发送提醒。

零血栓病房信息化互动交流形式

有效反馈与监督:通过护士端可监控患者对推送各类内容的阅读情况,未及时阅读可发送提醒。科室建立,每天由1名小组成员负责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yf/10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