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VTE防治体系,降低肿瘤相关静脉血栓
2021-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痤疮医院那家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编者按: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昨日举行的年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学术会议护理分会上,医院沙永生护士长作题为“科室VTE防治体系建设和现状”的报告,并接受《肿瘤瞭望》的现场采访。
沙永生护士长《肿瘤瞭望》:请您谈一谈肺癌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沙永生护士长:德国病理学家在年提出了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血液流速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与非肿瘤患者相比,肿瘤患者VTE发生风险增加。
肿瘤患者发生VET的风险因素: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肿瘤相关的治疗,如手术创伤不可避免的引起血管损伤,术后制动、活动差等导致血流缓慢;放化疗可以诱导血小板等凝血物质的释放增多,以及抗凝物质如纤维蛋白、蛋白C等释放减少;肿瘤细胞死亡后也可以释放促凝物质,进一步增加血液的粘稠度。患者自身的因素,如合并有呼吸系统合并症、肥胖、高龄、吸烟、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等都可以增加VTE的风险。肿瘤患者发生VTE具有以下特点:血栓形成可能在恶性肿瘤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即出现,也可能发生在治疗或住院期间。血栓多发生于下肢,80%以上的患者没有症状,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随血液流动导致肺栓塞。《肿瘤瞭望》:请您谈一谈建立VTE防治体系的重要性,VTE防治体系的建立能够为临床解决哪些问题?沙永生护士长:资料表明,在外科围手术期的患者中,若无预防措施,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术后的发生率为10%-40%,在骨科大手术病人中发生率甚至高达40%-60%,而肿瘤患者与非肿瘤患者相比,VTE发生风险增加4-7倍,同时VTE已成为肿瘤患者第二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率的9%。值得一提的是,VTE的发生可以通过早期识别、早期预防和规范化的治疗,降低其发生率,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DVT的发生风险降低50%-60%,可使PTE(肺栓塞)的相对风险降低近2/3。VTE发病率、病死率和漏诊率高,但缺少规范化的防治,已构成医生执业中的重大风险。VTE防治已被国内外卫医院临床质控措施。VTE是一种可被预防和治疗的潜在致死性疾病,因此在院内建立积极有效的VTE防治体系对防范医生执业风险、医院临床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VTE防治体系的建设,可以进一步规范化普及VTE防治知识,建立系统、完善的临床管理体系,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VTE的防治意识及能力,更好地预防院内VTE的发生,提高患者诊疗服务满意度。《肿瘤瞭望》:医院内VTE防治体系方面,医院开展了哪些工作,能否分享一些经验?沙永生护士长:我院自年7月开始组建了院内医护一体化的VTE防治体系:集教育培训、科学评估、措施落实、效果反馈、质量改进于一体,由临床、超声、影像、介入、护理等多学科支持的防治体系。首先建立了以主管院长为负责人的VTE防治小组,负责院内VTE防治计划制定、项目改进与推行;对院内现状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选择8个高危科室进行试点;开展VTE项目培训及信息化建设;确定VTE风险评估表,制定VTE防治技术路线、诊疗流程、标准操作流程、防治措施以及评价标准;每季度召开项目总结评估会,运用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定期或根据需要对VTE预防与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督导,评估实施效果。肺部肿瘤科就是第一批试点科室之一。医院的各项要求及科室疾病的特点,建立本科室的VTE防治体系:首先建立以科主任为负责人的VTE领导小组,制定科室VTE防治的管理制度,标准流程、防治措施及评价标准。病人入院首先由护士对病人进行VTE风险筛查,对于极低危和低危病人实施基础预防,对于中、高危病人通知主管医生一起对病人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对于出血风险低危采用基础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的联合预防措施,对于出血风险高危的采用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并定期对病人进行出血风险评估。经验分享
我们在护理实践中体会到:①VTE防治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的高度;②VTE防治不是单一学科和专业的问题,需要全院多部门参与;③推动观念的改变是预防VTE的关键,加强人员培训是推动VTE的基础,准确评估,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并做到有效落实,提高患者对VTE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是VTE防治效果的保障。
VTE防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