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病毒变异,钟南山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

2024/8/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文案策划招聘求职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0845.html
<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4月24日0-24时,全省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广州报告3例,2例来自马来西亚,1例来自缅甸;佛山报告2例,分别来自尼日利亚和乍得。新增出院5例。

截至4月24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境外输入例)。目前在院40例。

病毒变异会影响疫苗研发吗?

钟南山、陈薇院士最新判断

4月24日上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工程院年医学科学前沿论坛上,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等多名“大咖”分享了新冠病毒研究和疫苗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

正全力研发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

在谈到新冠疫情的精准预防时,钟南山在线上报告中表示,当前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新冠病毒的变异。目前出现的变异毒株来自英国、巴西、尼日利亚、南非等地。现在看起来,针对南非出现的b变异毒株,正在使用的全病毒灭活疫苗对其效力有所降低。现在我们正在全力研发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

新冠疫情精准防控核心是预防人传人

“新冠疫情精准防控核心就是预防人传人。”钟南山说,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有两个明显区别,一个是传播力更强,另一个是无症状感染者多且有传染性。因此,及时让感染者与健康人群分开非常关键。在武汉,我国快速建设了火神山、医院等,对感染者集中收治;国内出现零星疫情时,各地也采取了局部地区全员核酸检测的措施,及时筛查与隔离。这些都是疫情精准防控的有效措施。

钟南山院士视频分享。

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钟南山院士介绍,目前全世界的新冠疫苗还有不少问题未解决,“比如,疫苗打了以后保护持续时间有多长?比如,打两次甚至打三次,能不能进一步提高病毒的保护率?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钟南山院士介绍,我国目前有近50种疫苗在研发过程中,全世界有多种疫苗正在研发,如果能够找到综合、通用、可普及的疫苗研发指标,能够让更多的力量用在刀刃上。

针对新冠疫苗注射后副作用,在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地,有30多个接种者接种阿斯利康公司的腺病毒疫苗以后,出现了血栓栓塞和血小板缺乏症,临床和自身免疫性肝诱导的血小板缺乏症表现非常相似。“为什么这些人会出现症状?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些是不是可以通过基因多态性探讨?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钟南山说。

生物计算和机器学习助力疫苗快速研发

面对重大传染病,人类的疫苗研发有什么新进展?陈薇院士通过现场连线进行介绍。

有关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陈薇介绍,是依托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载体的技术平台,不需要病毒即可开展疫苗研制。研发中使用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的关键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筛选与快速设计。

对于国内首个单针疫苗,陈薇表示,已正式发表新冠疫苗Ⅱ期临床试验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单次接种疫苗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89%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为人体对抗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双重保护反应”。首次验证了55岁以上年长人群的免疫效果。

那么单针次疫苗接种6个月以后保护率如何?如再打第二针效果会有哪些变化?陈薇院士介绍,6个月以后的加强针的数据也是有的。再打一针,免疫反应大概有7倍的增高,保护率能在90%以上,而且过程安全性非常好。

对于新冠病毒变异是否会影响疫苗有效性的问题,陈薇介绍,截至年4月,全球公共数据库中已上传新冠病毒序列超过万条。通过全球共享的数据,各国可以快速调整相关疫苗研发工作。陈薇还透露,目前该团队在对黏膜免疫(非注射)的方式进行研究。

来源

广东省卫健委、南方+客户端

原标题:《针对病毒变异,钟南山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ys/13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