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李医生称其自制疫苗已治愈重症冠肺,为

2020-9-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苯酚对组织穿透力较强,局部应用浓度过高,能引起组织损伤甚至坏死。苯酚的稀溶液能使感觉神经末梢麻痹,具有持久的局部麻醉作用,因此能止痒止痛。

  苯酚的2-5%水溶液用于处理污物、消毒用具和外科器械,并可用作环境消毒。1%水溶液用于皮肤止痒。

  因苯酚毒性较强,临床上不宜用于创伤、皮肤的消毒,更不可以注射进体内用于杀灭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这是因为,当进入肺部和其它器官细胞的苯酚浓度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水平时,人早就已经中毒死亡了。

胰岛素等生物制剂,可用微量的苯酚作为防腐剂。这些微量苯酚注射进体内时,很快被人体清除,不会导致人体中毒,更无法到达肺部和其它器官细胞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因此这些微量苯酚无治疗作用。

苯酚有很强的组织损伤坏死作用,有人用于局部神经毁损治疗(把局部神经彻底毁掉,局部就不再有感觉了)。

其实,绿茶、双黄连等等物质在体外都可以抑制病毒。但是,无法用于治疗新冠肺炎。这是因为,当这些物质进入肺部和其它器官细胞的浓度达到杀灭病新冠病毒的水平时,人早就已经中毒死亡了。

疫苗是如何研制出来的

武汉李医生的疫苗有用吗?

武汉李医生称,他抽病人的血,加入苯酚后,取血浆肌注回给病人,他自称疫苗治疗,号称治愈了重症新冠肺炎。

人的血液是怎么样的呢?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一)血浆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浆中含有~g水(90%~91%)。65~85g蛋白质(6.5%~8.5%)和20g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由于这些溶

(二)血细胞

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成人大约有5公升血液。以体积计,血细胞约佔血液的45%。每公升血液有:

5×10^12个红血球(约佔血液体积的45%):在哺乳类,成熟的红血球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它们含有血红素以输送氧气。在红血球上的糖蛋白决定了血型是哪一类。红血球在血中所佔比例称为红细胞压积。人体所有红血球的表面积总和大约是人体外皮肤面积的倍。

9×10^9个白血球(约佔血液体积的1.0%):它们是免疫系统的一部份,负责破坏及移除年老或异常的细胞及细胞残骸,及攻击病原体及外来物体。

3×10^11个血小板(约佔血液体积少于1%):它们负责凝血,把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结成网状聚集红血球形成血栓,血栓阻止更多血液流失,并帮助阻止细菌进入体内。

武汉李医生将微量苯酚加进病人血液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如果血液中含有新冠病毒,微量苯酚不足以杀灭新冠病毒。

此时的血浆肌注回到病人体内,就是将活病毒注射回给病人,肯定有害。

2、按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2-5%苯酚水溶液的量往血液中加入苯酚,新冠病毒可能会被杀灭。但是,此时血液中的细胞完全被破坏,血浆中的蛋白质变性(proteindenaturation),凝固,析出有毒物质。

病毒被灭活破坏,原来可供人体识别并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结构解体,完全失去了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作用,完全起不到疫苗的作用。相反,实际给病人注射了有毒物质。

3、最重要的是,疫苗是用于还没感染病毒的人,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经过注射疫苗产生了特异性抗体的人,就叫做有特异免疫力的人。这些人一旦感染病毒,体内免疫系统立即识别病毒,产生特异性抗体,将病毒清除。如果人已经感染了冠状病毒,尤其是重症病人,你再给他注射疫苗,就是给病人增加病毒抗原,导致病人雪上加霜,加重病情,重症病人就会更加严重。因此,用疫苗治疗重症病人是反医学行为,切忌犯这种低级错误。

详见:新冠病毒特异性免疫治疗

疫苗研发并不容易

疫苗(vaccine)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1.灭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比如:甲肝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这类疫苗不是简单地培养病毒然后杀灭就可以了,需要研究清楚病毒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结构,在灭活时,不能破坏这些结构,否者无效。

2.减毒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麻风、腮腺炎疫苗都是属于活疫苗。

减毒疫苗需要培养病毒,分离、筛选出减毒的病毒株,保证不会导致人体感染疫苗发病。

3.类毒素

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4、新型疫苗

亚单位疫苗(subunitvaccine)、结合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有:重组抗原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RNA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e),也称基因疫苗(geneticvaccine),是指将含有编码的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经肌肉注射或微弹轰击等方法导入宿主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核酸疫苗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制成的,分为DNA疫苗和RNA疫苗两种。但目前对核酸苗的研究以DNA疫苗为主。DNA疫苗又称为裸疫苗,因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而得此名。

DNA疫苗导入宿主体内后,被细胞(组织细胞、抗原递呈细胞或其它炎性细胞)摄取,并在细胞内表达病原体的蛋白质抗原,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与传统的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相比,核酸疫苗具有如下优点:

1免疫保护力增强

接种后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表达,直接与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或II类分子结合,同时引起细胞和体液免疫,对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等依赖细胞免疫清除病原的疾病的预防更加有效。

2制备简单,省时省力

核酸疫苗作为一种重组质粒,易在工程菌内大量扩增,提纯方法简单,且可将编码不同抗原基因的多种重组质粒联合应用,制备多价核酸疫苗,这样可大大减少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多次接种带来的应激反应。

3同种异株交叉保护

这是基因疫苗的最大优点之一。在制备基因疫苗时,可通过对基因表达载体所携带的靶基因进行改造,从而选择抗原决定簇。

4应用较安全

接种核酸疫苗后,蛋白质抗原在宿主细胞内表达,无因毒力返祖或残留毒力病毒颗粒而引发疫病的危险,也不会引起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5产生持久免疫应答

免疫具有持久性,一次接种可获得长期免疫力,无需反复多次加强免疫。Wolff等报道,在注射后19个月仍可检测到外源基因相当数量的表达。

6贮存、运输方便

核酸疫苗的质粒DNA稳定性好,便于贮存和运输,无须冷藏。

7可用于防治肿瘤

CTL应答也是机体杀死癌变细胞的有效清除途径。若能找到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就能制备肿瘤的CTL疫苗。该基因疫苗接种后,可诱发机体产生CTL免疫应答,对细胞的恶变进行免疫监视,对癌变的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为癌症的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新式武器。

潜在危险

1、质粒DNA可能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但是人和动物的许多试验表明,质粒DNA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小。目前已有一项DNA疫苗的接种研究表明,免疫动物血清中未检测到抗DNA抗体。但在DNA疫苗的临床试验中。应对接种者进行抗DNA抗体检测。

2、持续表达外源抗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后果。质粒长期过高水平地表达外源抗原,可能导致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耐受或麻醉。在成年动物,尚未见到因DNA疫苗接种而诱发免疫耐受的例子。但新生动物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可能将外源抗原认为自己成分而形成耐受。另外,持续低水平表达的抗原可能会被血中的中和抗体清除,不能引起足够的免疫应答,从而使疫苗的预防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3、肌肉注射质粒后,仅有很少部分被肌细胞所摄取,反复用PCR技术检查血中质粒,结果为阴性,揭示肌注后逸入血流的疫苗质粒数量是微不足道的,质粒去向如何尚待进一步阐明。

4、影响核酸疫苗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因素很多,目前已知的主要有载体设计、核酸疫苗的导入方法、佐剂及辅助因子会对其免疫效果有影响。另外年龄和性别因素、肌注剂量和体积、预先注射蔗糖溶液等都会对肌注质粒DNA表达有影响。

5、外源DNA注入体内后,可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使宿主细胞抑癌基因失活或癌基因活化,使宿主细胞转化成癌细胞,这也许是核酸疫苗的诸多安全性问题中最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Whalen等认为:通常用于实验核酸免疫的剂量(ug质粒)相当于拷贝,当注入肌肉后,绝大部分被降解和清除,但此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2月26日,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徐建青研究员给自己注射了一针新冠核酸(DNA)疫苗,大约两周后,他还将接受第二针疫苗的注射。徐建青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第二针疫苗有点特别,这是全球首个以人源细胞为载体的疫苗。

对这个全球首个以人源细胞为载体的DNA疫苗,本摊主有点疑虑(希望本摊主是杞人忧天),主要是考虑人体细胞内持续表达外源抗原的结果需要持续观察。

新冠肺炎疫情演变时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ys/9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