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静脉窦血栓

2020-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病例分享

医院西院区神经内科

主持卜晖病例分享白凯旋

白凯旋,毕业于医院,住院医师,现就职于省二院西院。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患者白某某,男性,22岁,大四学生(在安徽上大学),回族,石家庄人。

主诉:主因间断抽搐2天于-06-14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出现抽搐发作,表现为双眼上吊,四肢抽动,伴意识不清,无牙关紧闭及口舌咬伤,无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持续约2分钟缓解。1天前抽搐再次发作2次,症状同前,持续约10分钟内缓解。发作间期伴全身乏力,无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医院行头颅CT、心电图及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现为行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治疗。

既往史及个人史: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头颅外伤等病史;否认特殊用药史;有痔疮病史数年。

入院后查体:T37℃,P76次/分,R19次/分,BP/72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NSPE:神清,语利,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颈抵抗(-),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初步诊断:抽搐待查?

入院后给予患者抗炎、营养神经、脱水降颅压、醒脑、止抽等治疗,患者未再抽搐。

第二部分—入院检查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影像学检查:

入院第2天(-06-15)行头颅MRI:右额叶占位性病变,建议行增强MR+DWI。

入院第6天(-06-19)行头颅MR增强+DWI:右额叶占位,考虑炎性病变,但不完全除外肿瘤,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

肺CT:1.左肺上叶尖段含气囊腔2.右肺下叶背段小结节建议随访。

视频脑电图(-06-16):未见癫痫电波。

腹部超声(-06-23):脾稍厚,余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血红蛋白92g/L↓,红细胞压积32.5%↓,红细胞平均体积72.5%↓

血清铁测定:血清铁3.6u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83.2umol/L↑,不饱和铁结合力79.6umol/L↑

血清维生素测定:叶酸1.32ng/ml↓,维生素Bpg/ml↓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63*/L(正常)

——以上血清检查提示我们患者存在什么病呢?

术前四项、便常规、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凝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行2次腰椎穿刺:入院第3天(-06-16):压力:mmH2O,脑脊液常规示无色透明,总细胞70×/L,白细胞3×/L;生化示CLmmol/L,GLU3.68mmol/L,PRO0.2g/L;细胞学:正常脑脊液细胞学。(未见异常)。

入院第10天(-06-23):压力: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未见明显异常。

同时送检:脑脊液及血清抗NMO抗体IgG、抗MBP抗体IgG、抗MOG抗体IgG、寡克隆区带:阴性。

血清脑囊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包虫病、棘球蚴病、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阴性。

——均为阴性!

下面是患者的头颅CT:

-6-15

-6-19

第三部分—病情演变

患者于入院第13天(-06-26)因停药1天再发抽搐,表现为双眼上吊,四肢抽动,持续约1分钟缓解,伴意识不清,无牙关紧闭及口舌咬伤,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

思考——患者究竟是炎症?肿瘤?脑血管病?

再次复查头颅MR平扫+增强(-06-28)

患者再次抽搐,又复查了核磁:

第四部分—治疗

-06-30行DSA:后额静脉显示不清,上矢状窦前中部位显示不清,考虑静脉窦血栓。经右侧股静脉穿刺,导丝经左侧横窦-乙状窦-窦汇进入上矢状窦前部,微量造影示上矢状窦血流不畅,微导管内尿激酶以u/h泵入。

-07-03第一次复查DSA:上矢状窦大部分开通,上矢状窦中部可见造影剂缺损,继续给予尿激酶溶栓。

-07-05第二次复查DSA:上矢状窦通畅,血栓消失。左侧横窦显影良好,右侧横窦未见显影,考虑先天变异。停止泵点尿激酶。

-06-30

-07-03

-07-05

出院诊断:

1.静脉窦血栓

静脉性梗死伴出血

2.混合性贫血

出院带药:

1.丙戊酸钠片0.2gtid

2.华法林钠片1.5mgqd

3.琥珀酸亚铁片0.2gbid

4.腺苷钴胺片0.5mgtid

5.叶酸片10mgtid

第五部分—随访

出院1月后随访,患者诉抽搐未再发作,无其他不适主诉。于-08-20来我院复查。

1.复查头颅MRI+MRV:1.双额叶慢性静脉性梗死伴右额叶皮层少许陈旧性出血,较前范围明显减小;2.MRV成像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右侧横窦及乙状窦未见显影。

2.血常规:血红蛋白g/L,红细胞压积44%,红细胞平均体积81fl。(口服多维铁口服液)

3.血INR:3.24。(口服5/4片华法林)

建议:华法林减量为1片,继续监测INR。

第六部分—发言与讨论

发言与讨论:

医院神内一郭伟宾:血管病:静脉窦血栓?感染:病毒性脑炎?囊虫?免疫:自勉脑?遗传:线粒体脑病?

医院中医科:癫痫?

医院神内一郭伟宾:进一步查核磁平扫,血管,强化。腰穿,测压,细胞学,自勉脑抗体。

洪坤省二院东区神内:淋巴瘤?

省二院东区神内张毓:患者右侧额叶病变在CT未显影?磁共振显示占位伴强化,CT是在二院做的吗,有薄层吗?

医院神内一:癫痫、占位改变、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联系在哪儿?

省二-陈林玉:反复送检细胞学,另外可以做个MRS看看

省二院神内白凯旋:头CT医院发病后就做的,到二院后直接做的头MR

王佩保定一中心神内:贫血,叶酸低,同型半胱氨酸多少?甲基丙二酸尿症?试用甲钴胺

郭书英二院东区:排绦史,囊虫试验查了没?

省二院神内白凯旋:查了囊虫抗体,为阴性。

王佩保定一中心神内:但是病灶多在苍白球,基底节,影像不太支持

宋学琴省二院:贫血的问题解决了,肺部结节有关系吗?除了肿瘤,还是否其他如结节病?炎性假瘤?还要多想一下,贫血是否有其他原因?不会是转移瘤吧?瞎猜了

医院神内张燕:病灶多发,强化,加上肺上小结节考虑感染?肿瘤?是不是还是遗漏了什么病史?

省二院神内白凯旋:CVST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就是血栓本身征象,CT表现为静脉窦内三角形或条样高密度,增强后可见空三角征/Delta征、条样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就是血栓伴随征象,包括脑水肿,静脉性脑梗塞,脑出血,脑静脉扩张,以及大脑镰、小脑幕异常强化等。由于扫描层面不同,急性和亚急性期血栓在CT平扫可见静脉窦区三角形和条样高密度灶,呈“三角征”和“条索征。;增强静脉期扫描,由于血栓不强化,其周血管明显强化,形成充盈缺损,当扫描层面垂直于静脉窦时,血栓呈空三角征或Delta征,当扫描层面平行于静脉窦时,呈条样充盈缺损。血栓致静脉窦堵塞,静脉回流障碍,容易导致脑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静脉侧支循环形成较差,代偿不足,静脉压增高,从而导致大脑出血或梗死。脑水肿、静脉性脑梗塞及脑出血大多对称性分布,脑出血多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非常见出血部位,呈散在条形、新月形、长椭圆形和条带形,形成“斑马纹征”。

不同时期CVST的MRI信号亦不同,急性期(发病后1~5天),由于血栓的细胞内含有脱氧血红蛋白,T1加权像呈等T1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亚急性期(发病后6~15天),静脉血栓内正铁血红蛋白形成并随红细胞溶解而游离,T1、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慢性期(发病后16天~3月),表现为血栓信号普遍下降及有均匀性的增强。CVST在FLAIRA序列信号与T2信号相仿。增强MRI,静脉窦内可见充盈缺损。由于MRI具有多方位扫描优势,能观察血栓的整体形态,在矢状位观察上矢状窦血栓呈条索征。亚急性期CVST呈典型的短T1、长T2高信号,具有特征性,而其它各期血栓信号不典型,缺乏特异性。MRV表现为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狭窄,当完全阻塞时可见静脉窦不显影,邻近可见扩张的脑静脉及侧支循环形成。当血栓吸收血管再通时,血管流空现象重新出现。

硬脑膜静脉窦位于硬脑膜的骨膜层和脑膜层之间,分布于小脑幕和大脑镰的连接及边缘部分。脑部全部静脉血都集中经静脉窦回流,并由颈内静脉导入心脏。因此,硬脑膜静脉窦梗阻,可引起大脑淤血或出血。此外,硬脑膜静脉窦还有引流脑脊液,连接颅内外静脉的作用。按解剖位置将硬脑膜静脉窦分为前下组和后上组两部分。前下组有海绵窦、海绵间窦、左右岩上窦、左右岩下窦、左右蝶顶窦、基底窦和边缘窦等。后上组则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左右横窦、左右乙状窦、左右岩鳞窦、直窦、枕窦和窦汇等。

其中,上矢状窦为静脉血栓的经典好发部位。上矢状窦主要接受大脑背外侧面和内侧面上部的血液,下矢状窦主要接受大脑内侧面、大脑镰及胼胝体的部分血液,与大脑大静脉汇合延续为直窦,两侧横窦起于窦汇,向外向前延续为乙状窦,海绵窦位于颅中窝,接受眼静脉的血液。上矢状窦较易发生血栓,这与上矢状窦特殊的解剖结构有关。大脑上静脉进入上矢状窦之前,在硬膜内先向前形行走,再反折向上向后行走进入上矢状窦,窦壁内凹凸不平,快速的血流在上矢状窦内迂曲、湍流,使血小板聚集,易发生血栓。

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与血栓形成部位、引流区受累范围以及基础病变有关。常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婴幼儿可见喷射状呕吐,颅骨缝分离,囟门隆起,面、颈、枕静脉怒张。血栓局限于上矢状窦前段时,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血栓部位靠上矢状窦后方者,颅内高压更为明显,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累及脑皮质静脉,可出现局限或全身性癫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下肢瘫伴膀胱功能障碍、失语等表现。上矢状窦血栓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血栓范围超过上矢状窦2/3时,即可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颅内压增高的程度随梗死部位不同而异:上矢状窦前部梗死时,由于大脑半球后部的静脉血回流不受影响,颅内压增高较轻;上矢状窦后部梗死时,两侧大脑半球静脉血回流全部受阻,故颅内压增高明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完全被血栓阻塞,出现“空窦现象”。其他征象可以出现皮质静脉或深静脉显影不佳、头皮静脉和导静脉明显扩张、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主要是静脉期时间延长10s),显示扩张迂曲的侧支循环形成和发生静脉逆流现象等征象。

分析贫血与静脉窦血栓的关系重度贫血(Hb90g/l)与静脉窦血栓密切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易栓症(OR1.22,95%CI1.07–1.76,P<0.01),重度贫血(OR1.10,95%CI1.01–2.22,P<0.05),与高胆固醇血症(OR1.21,95%CI1.04–2.57,P<0.05)是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比女性在贫血与CVST之间有更强的联系。

分享DN神经地带,让更多的人加入DN神经地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zz/10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