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2016-12-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安全、顺利生出一个健康宝宝是每一个家庭的心愿。在准备怀孕前,除了各种精心准备之外,每一个准妈妈还应该了解一下有关静脉血栓的知识。

1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指血液于深静脉中异常凝集,形成深静脉血栓(DVT),阻塞静脉腔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若其栓子脱落,可随血液回流至心脏,进一步阻塞肺动脉,即为肺栓塞(PE),具一定致命性。

2围生期VTE的发病率

妊娠期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为同龄非孕妇女的5倍,并贯穿于整个孕期,但是约50%的病例发生在怀孕的前20周。产褥期是静脉血栓发生的另一个高峰,风险是非孕妇女的20倍,且80%发生于产后3周内。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发的原因主要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在欧美发达国家,围生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继妊娠高血压、感染性疾病之后,孕产妇第三位的妊娠相关的死亡原因。

3围生期VTE的病因

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增高,是多种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可归因于以下两点: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诱导肝脏生成相关凝血因子,并降低纤溶系统的活性,造成生理性的血液高凝状态;

孕妇盆腔静脉扩张,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髂静脉,显著影响血液回流,瘀滞于下肢、盆腔,尤其以左侧下肢影响最大。

4围生期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

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以及其他罕见部位的静脉血栓形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多见,且大多数发生于左侧肢体近端,其中60%发生在左侧髂总静脉。其原因可能是左侧髂总静脉走行与第五腰椎和左侧髂动脉之间,孕期子宫位置左旋,使左侧髂总静脉狭窄、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静脉血栓。

5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特点

妊娠期妇女发生VTE时,临床表现与普通患者类似,都可能出现患肢肿胀、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曲张,严重时甚至出现股青肿和股白肿。

围生期的VTE确诊率明显低于普通患者。其原因为DVT及PE的临床症状如小腿部肿胀、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在正常孕妇中也经常存在,因此往往被忽视。

处于妊娠期的妇女,检查、治疗手段也存在诸多限制。

轻视、忽视甚至误诊的结果,严重威胁着母婴安全。

6围生期VTE理化检查的局限性

D-二聚体:于妊娠期(尤其是孕晚期)可出现生理性增高,阳性特异性不佳。

超声检查:创伤小,无致畸风险,可床旁进行,为DVT首选检查方法。但是超声检查往往需要有经验的超声大夫进行,方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超声心动图,尤其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严重P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CT肺动脉造影(CTPA):因放射线的致畸风险,必须限制使用。

肺动脉MRA:显影效果不如CTPA,但理论上对胎儿影响较小。

7围生期VTE的治疗方法

抗凝治疗:肝素(UFH)及低分子肝素(LMWH)均已被证实不通过胎盘,在乳汁中也未发现,对胎儿及婴儿均安全。华法林(香豆素类药物)因可通过胎盘,且存在明确致畸风险(尤其是孕早期),故应禁用于妊娠期,但可安全应用于哺乳期。

溶栓治疗:虽已证实尿激酶、链激酶、rt-PA等常用溶栓药物基本不通过胎盘,但因存在较高出血风险,除非发生大面积PE,否则不建议常规应用。

下腔静脉滤器(IVCF):本身对血栓无治疗作用,有助防范致死性PE。但因为严格的抗凝治疗即可有效降低PE发生率,以及孕期或长期放置IVCF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致畸、滤器变形移位等),并不主张常规放置。孕晚期发生DVT,抗凝治疗疗程不足者,抗凝期间仍出现肺栓塞,可考虑于在产前放置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PE发生风险减低后再取出滤器,可降低孕产妇肺栓塞的死亡率。

8围生期VTE的预防措施?

加强孕期管理。对有遗传性高凝状态的孕妇,推荐妊娠及产褥期全程预防性抗凝治疗。

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要注意去除病因。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适当运动,避免体重过快增长。

孕期腹压增高时,可穿着孕妇专用的弹力袜。

对妊娠剧吐或其他疾病造成失水,及时补液,避免血液浓缩。

产后尽早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

出现疑似VTE症状,及时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白癜风中药药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zz/4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