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几个小动作,轻松搞定肺部感染和下肢血
2017-3-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上次我们介绍了几种简便易行且有效的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方法,不知道大家掌握和练习了没有呢?今天我们继续介绍术后常见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简称DVT,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DVT的主要因素。其预防措施分为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步骤三部曲1.基本预防
(1)对手术的患者,病情允许时,术后抬高患肢20°~30°,促进静脉回流;
(2)正确指导和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勤翻身;
(3)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多做深呼吸和咳嗽动作;
(4)围术期适度补液,多饮水(病情许可情况下,每日ml以上),避免血液浓缩;
(5)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指导,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等;
(6)鼓励患者进食低脂、粗纤维、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7)避免在膝下垫硬枕和过度屈髋;
(8)告知患者不要用过紧的腰带或穿着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
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静脉穿刺或在下肢行静脉穿刺。
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是指通过运动踝关节,像泵一样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以达到预防DVT的效果,分为屈伸和环绕两组动作。
1屈伸动作患者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这样一组动作完成(如下图所示)。稍休息后可再次进行下一组动作。每次做20-30组,每日3-4次。
2环绕动作指导患者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活动频率和屈伸动作相同,可结合屈伸动作一起锻炼。
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主要包括绷腿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抬腿练习(股四头肌非负重直腿抬高训练),其原理与踝泵运动类似。
1绷腿练习指导患者仰卧或坐在床上,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绷直双腿,保持这种状态10秒,放松休息10秒。收缩10秒及放松10秒为一个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10个为一组,重复10组为1次,建议每天做3-4次。
2抬腿练习指导患者仰卧或坐在床上,用力使脚背向上勾,伸直双腿并抬高至离床面20cm左右高度,维持10秒,再将整条腿缓缓放平后,立刻抬起,连续做10个后休息1分钟,这样一组抬腿练习完成,每次做3-4组,每天3-4次。
注意对于活动耐力较差,不能达到上述活动量要求的患者,以患者自觉肢体有酸胀感为宜;对于昏迷等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可由护士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
2.物理预防物理预防主要包括使用压力梯度长袜(俗称“弹力袜”,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和静脉足底泵(VFP)等,其均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是预防DVT发生和复发的重要措施,使用时需经专业人员指导。单独的物理预防方法不能替代药物预防。对于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经医生判断出血风险降低后,仍建议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对一侧肢体已发生DVT且不宜实施物理预防措施的患者,可在健侧肢体实施预防,实施前宜常规筛查禁忌。
1弹力袜的使用(1)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以下禁忌症:
①疑似或确诊外周动脉疾病;
②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③外周神经病变或其他引起感觉障碍的疾病(如脑卒中);
④局部皮肤情况异常,使用弹力袜可能会引起损伤,如脆弱的“纸样”皮肤、局部炎症、坏疽或最近皮肤移植等;
⑤对弹力袜的材料过敏;
⑥心力衰竭;
⑦严重的下肢水肿或者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水肿;
⑧腿部尺寸和形状不在正常范围内;
⑨严重的腿部畸形不适合穿着。
(2)解释:向患者说明弹力袜穿着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3)准备:
①患者准备:洗脚,修剪脚趾甲及去除老皮;
②用物准备:测量患者腿部尺寸,选择合适型号的弹力袜(参照弹力袜说明书进行选择);
③再次检查腿部及足部情况。
(4)注意事项:
①建议穿弹力袜期间日夜均穿着(每天至少18个小时),除非患者活动量增加,DVT发生风险减低;
②建议每天至少检查患者皮肤情况2-3次,特别是足跟、踝部及袜口处,用温水擦拭双下肢;
③每班观察患者双下肢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④检查患者的弹力袜是否穿着平整、有无下滑或穿戴方式不正确等现象;
⑤当患者出现水肿或术后肢体肿胀时,应重新测量腿围,并选择合适弹力袜进行穿着;
⑥如果患者下肢皮肤出现斑纹、水疱或者变色,尤其足跟或骨隆突部位,或者患者感觉不舒适、疼痛,应停止使用弹力袜。若情况允许可考虑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或静脉足底泵(VFP);
⑦如果怀疑有动脉疾病,在穿弹力袜前应咨询专家的意见;
⑧如果患者无法忍受穿着弹力袜,可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或静脉足底泵(VFP)替代。
(5)弹力袜的维护:
①告知患者,洗涤弹力袜时要用中性洗涤剂、使用温水,不要用力拧干,用手挤或用干毛巾吸除多余水分,于阴凉处晾干,勿置于阳光下或人工热源下晾晒或烘烤;
②若弹力袜出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2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的使用(1)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以下禁忌症:
①急性炎性皮肤病;
②心律不齐;
③丹毒;
④已确诊或怀疑深静脉血栓;
⑤肺水肿;
⑥不稳定型高血压;
⑦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⑧对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过敏;
⑨充血性心力衰竭。
(2)使用方法:
①使用仪器前检查设备各管路是否完好;
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腿长型或膝长型)腿套;
③将下肢置于压力带内,注意踝部、膝关节部与压力带的位置一致;
④再次检查各接口是否连接完好,并检查各管路是否打折,保持管路通畅;
⑤遵医嘱进行仪器设置并启动;
⑥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情况,询问患者自我感受,若患者有任何不适,及时通知医生。
3静脉足底泵(VFP)的使用(1)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以下禁忌症:
①充血性心功能衰竭;
②确诊或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
③血栓性静脉炎;
④肺栓塞。
(2)使用方法:
①向患者解释静脉足底泵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足套;
③根据使用说明,连接电源和管路;
④遵医嘱设定脉冲压力、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间隔时间,然后启动;
⑤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并严密观察,检查皮肤有无红肿及其他异常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主要包括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维生素K拮抗剂(VKA)、Xa因子抑制剂等,使用方法主要分为皮下注射和口服两类。实施过程中应遵医嘱进行药物预防。
1
皮下注射(1)注射部位:皮下注射常见部位包括腹部、上臂或大腿外侧等,其中首选部位为腹部。注射时,选取脐周围U状区域。因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所以注射时应避开脐周5cm范围以免引起出血,两次注射点间距大于2cm为宜。需长期注射的患者,应规律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注意避开皮肤破损、硬结、手术伤口和手术疤痕等。
(2)注射方法:推荐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方法。在注射预冲式抗凝药物时,注射前,注射器内留置约0.05-0.1ml空气,注射时针尖向下,将气体弹至药液上方。操作者消毒皮肤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以5-6cm范围捏起皮肤形成一褶皱,在褶皱顶部以90°角垂直进针,并将针全部扎入皮肤内,抽吸无回血后推注药液,注射过程中始终保持褶皱。宜缓慢推注药物,建议推注时间延长至15-30s,注射完毕后暂停5s拔针。
在注射普通肝素时,遵照常规皮下注射流程即可。
(3)拔针后压迫时间:注射完毕,建议按压约3-5min,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适当延长按压时间。按压过程中避免揉搓。
2
口服用药在服用抗凝药物时,应遵医嘱嘱咐患者定时定量服用。在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时,由于药物的效果受维生素K摄入量的影响,所以在使用前应做好用药指导,嘱咐患者用药期间饮食结构相对固定,尽量维持比较稳定的维生素K摄入量。
3
用药观察(1)出血:药物预防期间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常见出血包括伤口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等。伤口出血如有外伤创面或手术伤口的患者,应注意观察伤口渗血量或引流量,有无出血增加倾向;皮肤粘膜出血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瘀斑、鼻腔出血或牙龈出血等;皮下出血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皮下血肿;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等。在用药期间,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做出相应处理。同时尽量减少有创性检查或操作。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嘱咐患者勿用手挖鼻。
(2)过敏反应:观察患者有无寒颤、发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告知医生,遵医嘱处理。
(3)及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若出现以上相关症状,要及时告诉护士。
此外,对药物和机械预防措施均有禁忌证的患者,应加强临床监护和床旁超声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和预防DVT。
本次讲解内容相对较多,且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但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认认真真做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曲“基本预防”,即可有效预防早期DVT的发生。综合两次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虽然大手术后需要卧床的时间相对延长,但在床上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哦!所以总结来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下床活动还是非常非常非常有必要的呢!如果需要卧床,那么也请记住这些简便有效的“小动作”,在床上“活动起来”吧!小动作,大益处~!北京最好白癜风知名医院白癜风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