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多点执业3个月小结

2021-3-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7月份开始应聘到医院(华中医院)担任风湿免疫学科临床顾问。每周工作一天,星期五上午参加专科查房、各学科相关疑难病会诊、全院多学科疑难病会诊,或临床学术讲座。每周五下午在保健中心的特诊门诊出诊。参加全院多学科的疑难病讨论.由于院领导的重视,7月份之后,除非是紧急会诊,多数全院的多学科疑难病例会诊放在星期五上午,让我有机会参加。我自己从中获得启发,并学习了许多友科的知识。同时也发现,大多数全院多学科会诊讨论的疑难病例与免疫相关。不只是风湿免疫病属于疑难病,各个学科的疑难病,最终也或多或少会涉及到免疫的问题。9月底的星期五,在ICU会诊一例多种疾病于一身的病例:发热、血CO2潴留、双下肢“丹毒”、糖尿病、“库兴综合征”、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银屑病、结肠癌手术史等。经过全院多学科会诊讨论后,整个疾病梳理清楚了:基础病是二十几年银屑病,长期不恰当、不规则使用大剂量激素,导致了糖尿病、库兴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CO2潴留是由于向心性肥胖横膈上移导致的限制性通气障碍。“丹毒”实际上是银屑病红皮病的表现,不是感染性的“丹毒”,因为上一周注射地塞米松10mg后“丹毒”消失、体温正常。因皮肤科会诊提出指南规定“银屑病禁忌全身性使用激素”而没有继续使用激素,几天后又出现“丹毒”样症状和发热。理顺了诊断思路之后,治疗方向就清晰了:采用坐位或半坐位,减低横膈对呼吸的限制,以改善通气,降低CO2潴留,同时用无创呼吸机改善通气,防止呼吸暂停;在控制糖尿病和抗感染的基础上,补充“生理量”和“应激剂量”的激素、适当的免疫抑制剂(激素助减剂)甲氨蝶呤等治疗,等急性症状改善后将激素降低到生理剂量,然后再改为隔日一次,最后慢慢戒断激素;能够快速起效而又没有激素样副作用的生物制剂,本应最合适,但患者有结肠癌病史属于禁忌。目前病人神志不清,是救命要紧但可能将来结肠癌复发风险增高,还是按照药物说明书禁忌用药,需要与家人充分沟通,获得家人同意签字后才能“违规”用药。

多学科的疑难病例讨论通常可以对疾病的“来龙去脉”讨论的比较透彻,对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清清楚楚,各个学科的医生也从各自的角度学习临床知识。

学科间的会诊:看一个病例就要围绕这个病例讲透一个话题.

每个星期五上午都会去友科会诊1-3个病人。三个月来在各个科会诊的病人多是:成人Still病、风湿性多肌痛、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未分化血管炎,以及运用“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思路诊治一些无法命名疾病。

延续着在中山一院(医院)的会诊习惯,我对每个病人的会诊,都不只是给出诊断和治疗的意见就走人,而是会给主管医生及其团队讲解这个疾病的“来龙去脉”,以及相关的鉴别诊断要点(不是把书本上的东西背给大家听,而是经验性的分析)。我还让助手医院的“风湿免疫相关疾病沟通群”,主管医生可以将会诊过的病人放上来进行后续的讨论和治疗跟踪,既提高后续的诊治效果,又提高医生们的临床水平。

一例“肺动脉狭窄合并重度肺高压”

还是9月底的星期五上午,会诊了一位呼吸科的病例:中年女性,走路时胸闷气紧一个多月,心脏科彩超和漂浮导管等检查,提示重度肺高压。肺部增强CT显示左肺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所有风湿免疫科的检查指标全部阴性。这个病历看似与风湿免疫科毫无关系,医院聘了一位诊治疑难病的专家,不妨看看。看完影象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查看病人时发现左下肢胫前皮肤红斑,中间有溃破和小脓肿,询问得知该皮疹有多年不愈,医院皮肤科疑诊“硬皮病”,约好下周去做活检(我告诉她不需要活检了)。再看看右下肢有二个轻度的结节性红斑,手上见注射和抽血遗留的针刺反应。“白塞病”映入了我的大脑,再问口腔溃疡,答曰:今年少一些,以前经常有。再问:每年有没有3-5次,还是每个月都有?答曰:何止每月,口腔溃疡此起彼伏根本没中断过。几句对话立即确诊了:“白塞病累及肺血管,继发重度肺高压”。下一步的治疗: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小剂量激素、生物制剂、低分子肝素、沙利度胺、西地那非。

在会诊中,我跟大家讲述了白塞病的特点和白塞病血管炎的特点;还讲了肺动脉慢性血栓形成(肺动脉炎所致)和急性肺动脉栓塞(静脉系统血栓脱落)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临床上不少心脏科、呼吸科、ICU的医生会把二者混淆,会对肺动脉慢性血栓形成的患者下病危通知,并立即把病人放进ICU。

我们见过肺动脉大量血栓的白塞病病人入院前一天还在“爬白云山”,见过白塞病左肺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人上午还在打球,下午做了肺CT被直接下病危通知,并送入ICU,出院后又跑去打球。当然我们是反对这类病人去做剧烈运动,尤其是出现肺高压的病人,有猝死的风险。这只是为了说明“白塞病的肺动脉血栓”与“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许多心脏科、呼吸科、ICU的医生还不知道。

当天下午我有把“杨氏书屋”中二个相关的APP《原位肺动脉栓塞:又一个需要风湿免疫科参与的临床难题》和《白塞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放在“风湿免疫相关疾病沟通群”,医院里参与过这个病例诊治的医生都能够从中获益。

一例“三十多岁的脑萎缩”

一次去神经科会诊一例中枢神经系统ANCA相关血管炎。按会诊习惯顺便讲解一下中枢神经系统相关血管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当我提到:现在很多年轻的脑血管病变,实际上是血管炎,但由于自身抗体都阴性而没有被诊断,常常被归咎于“现在生活条件太好了,吃的太多了,年纪轻轻就中风了。”

在临床上,当遇见年龄与动脉硬化不符合,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硬化易感因素者,不要轻易归咎于“生活条件太好”。而应该注意血管炎的问题,不要因为自身抗体都阴性就认为不是血管炎。诊断血管炎,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更重要:血沉、C反应蛋白、IgE、D-二聚体等。

讲到这里,一位神经科医生插话了:这里有一位三十多岁的脑萎缩,你帮我们看看。大家都觉得很奇怪,“30多岁的人,像是80多岁老人的脑萎缩”,很难解释。该患者男性近一年多来反复晕厥的病史,开始的时候,差不多每月一次,随后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到入院前几乎每周晕厥2-3次。入院时检查MRI+MRA显示,大脑血管弥漫性变细,明显的脑萎缩。所有实验室检查都是“正常”。

“意外捡了一个会诊”,这个病人就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经用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小剂量激素、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第一个月还有二次轻度的晕厥,之后就没有在发生过晕厥现象,精神和体力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一例“不明原因发热伴低血钾”

7月的一个星期五,会诊了一例“不明原因发热伴低血钾”的病人。有一年多病史,找不到发热原因,医院。排除各种感染、筛查过各种肿瘤,以及PET-CT。长期发热伴低血钾,而且发热时每日静脉补充大量钾,都补不上来。同时低血钾导致的下肢无力症状也很明显。如果用些激素,体温正常几天后,血钾则不需要补充,自动回升到正常值下限,下肢无力现象也随着改善。肾小管方面、内分泌代谢方面的检查都找不到原因。

按照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的思路,给予注射甲氨蝶呤、小剂量激素后,不再发热了,血钾也正常了。医好了这个病,我们都不知道该下一个什么诊断。这也是风湿免疫科神奇的一个侧面。在会诊和治疗中,我们也给相关的医生讲述了风湿免疫科特有的这样一个“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的思路,可以治疗那些“无名氏疾病”和“未命名疾病”。

住院部查房

每周五上午8:00在“中医风湿科病房”上班,交接班会后开始查看一些疑难和重症的病例。

因为专科病房,大家都有较好的风湿免疫病学基础。查房的重点放在:首先是结合病人解决一些复杂、疑难病、重症的诊断和治疗问题;理顺一些“模棱两可”的诊断;药物治疗的理念和安全性问题。

一例先后被诊断:“狼疮”、“干燥”、“未分化”,究竟谁对谁错?

7医院查房就遇见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患者。此前医院风湿免疫科,获得三个诊断:医院诊断“红斑狼疮”、医院诊断“干燥综合征”、医院诊断“未分化结缔组织病”,7医院来住院。

住院医生汇报完病史,病人就迫不及待的追问:医院,得到三个不同的诊断,医院是误诊,我究竟是什么病?我快疯掉了!

我笑笑的跟病人说,不用疯掉,医院的诊断都是对的,都没有误诊,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为了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疾病,医院诊断的误解,我当着病人的面,跟大家一起分析了这类疾病的特点:同属于ANA相关结缔组织病。

这类疾病就如同一个大沙盘上的一盘散沙,人为的将盘子里的沙子进行分类:这一类是红斑狼疮、那一类叫干燥综合征、另一类叫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含有抗SSA的容易损害外分泌腺、含有抗RNP的容易出现雷诺现象、含有抗Scl-70的容易皮肤发硬、......。教科书和指南上,红斑狼疮的标准和干燥综合征的标准完全不一样。而现实中,这二个病却常常让医生说不清楚谁是谁。疾病是客观存在的,诊断和分类是人为的。作为风湿免疫科医生,既要熟悉“精准的”诊断标准,又要对疾病有“宏观的”整体思维。

这个病例:ANA阳性、抗ds-DNA轻度增高、血白细胞偏低一点、补体略低一点,医院诊断“红斑狼疮”没错;医院检查白细胞正常了,红斑狼疮诊断不达标了,虽然没有龋齿,但问诊有口干现象,唇腺活检见40个淋巴细胞聚集,诊断“干燥综合征”也没错;第医院认为,红斑狼疮诊断没达标,干燥综合征也没达标,唇腺组织要50个淋巴细胞聚集才算,40个没达标,所以诊断“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也是对的。

经典的风湿免疫科疾病:优化诊治方案

在风湿科病房,病人相对诊断明确,重点是优化诊治方案,强调用药要恰到好处。例如:

一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出血性肺泡炎”的中年女性,及时给与使用环磷酰胺、激素、低分子肝素。

一例“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的中年男性,及时给与环磷酰胺、激素、低分子肝素。

一例重症和顽固的“类风湿关节炎”,这几年用了多种生物制剂均效果不好,改用“注射甲氨蝶呤+环孢素”后获得了好的疗效,还节约了医药费。

.......,........。

在日常的查房中,不断的结合具体病人,讲述各种抗风湿药的特点,免疫抑制剂的选择,甲氨蝶呤注射与口服给药的区别,环磷酰胺静脉注射与口服的区别,......。潜移默化地提高科室的风湿免疫病诊疗水平。

努力打造深圳市的疑难风湿免疫病诊疗中心

多年来政府医改一直在强调强基层,强调扭转“全国病人上协和”,“全省病人上中山医”的局面。退休之后多点执业到东莞,到深圳,希望把东莞的病人留在东莞,把深圳的病人留在深圳。

疑难风湿免疫病

在深圳市,凡是涉及风湿免疫的疑难病例,不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使到过广州、北京、上海,都解决不了的深圳市风湿免疫病人,可以在周一至周三期间,先从中医风湿科门诊收入住院,做相应检查,我周五上午查房时刚好检查报告都出来了。轻者定了诊断治疗方案后就可以出院,重者则定了治疗方案治疗一周后,下周五根据一周的治疗反应,再做调整。实际上在中山一院住院,教授查房通常也是每周一次。我到深圳多点执业,就是要让深圳市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医院住院,就可以获得广州中山医系统风湿免疫科的最高诊治水平。

各个学科涉及免疫的疑难病

各个学科涉及免疫的疑难病,可以入住到相应学科,入住后如果有需要风湿免疫科协助的,可以请风湿免疫科会诊,有主管科室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我去会诊。

无法归入具体专科的不明原因疑难病

临床上不时会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疑难病,不知道该收入哪个专科。医院,设置有“全科医学科”和“特诊保健中心病房”,都可以收治这些病人,必要时再组织会诊。

更疑难的病例,还可以列入全院多学科疑难病例会诊。

十多年前,我的学生就说我有“三大不良嗜好”:

琢磨疑难病、讲课、写文章

杨岫岩教授出诊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js/10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