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文,这两个专业医疗质控指标出

2020-10-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构建科学、规范的医疗质控指标体系对加强科学化、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12月4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呼吸内科和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年版)的通知》。

什么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质控指标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规范的医疗质控指标体系对加强科学化、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陆续制定印发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年版)》、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国家限制类技术质控指标。

年,国家卫健委制订印发了麻醉、重症医学、急诊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为进一步充实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卫健委组织相关专业国家质控中心制定了呼吸内科、产科专业的质控指标,并在年度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中试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呼吸内科和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年版)》。

哪些指标入围?

呼吸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如下:

一、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指标一: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确诊检查比例

指标二、急性PTE患者行深静脉血栓相关检查比例

指标三、急性PTE患者行危险分层相关检查比例

指标四、住院期间行溶栓治疗的高危急性PTE患者比例

指标五、急性PTE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比例

指标六、急性PTE患者住院死亡率

指标七、急性PTE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大出血比例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指标一、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行动脉血气分析比例

指标二、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胸部影像学检查比例

指标三、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心电图检查比例

指标四、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例

指标五、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抗感染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比例

指标六、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应用比例

指标七、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死亡率

指标八、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率

三、住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指标一、住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进行CAP严重程度评估的比例

指标二、低危CAP患者住院比例

指标三、CAP患者住院期间抗感染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比例

指标四、CAP患者住院死亡率

指标五、住院CAP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如下:

指标一、剖宫产/初产妇剖宫产率

指标二、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

指标三、早产/早期早产率

指标四、巨大儿发生率

指标五、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

指标六、严重产后出血患者输血率

指标七、孕产妇死亡活产比

指标八、妊娠相关子宫切除率

为何要定这些指标?

指标是如何产生的呢?《呼吸内科和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年版)》解读进行了详细说明。

指标遴选制定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科学性。根据相关专业特点和诊疗过程关键环节遴选指标,充分考虑指标的监测价值、敏感度和导向作用。

二是规范性。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对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意义进行了明确界定,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补充说明,防止出现误解误读。

三是可操作性。充分考虑指标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并对指标进行了统一编码,便于行业交流和信息统计,适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质控组织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管理工作中应用。

医疗机构要怎么办?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相关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积极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质控组织做好相关指标信息的上报工作。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专业质控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强化结果运用,指导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js/9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