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玩手机歪歪爽,手术室开刀嗷嗷叫
2021-8-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我是一名住院医生,现在在血管外科轮转,管6张床,一周大概收十几个患者。
还好,不算忙,就是周转有点快,一个患者住院、手术、出院,最快3天就能搞定,慢了也就一个星期。
这天,工作群里通知我6床来了个新患者,让我收一下。
我来到了6床,映入眼帘的是个白嫩的大胖子,胖大哥戴个黑框眼睛,一副很叼的样子。
简单地询问了大哥的病史,大哥上周末下床的时候突然感觉右腿一沉,然后很胀痛,过了两天腿越来越肿,越来越胀,越来越痛,医院检查,做了B超发现是深静脉血栓(DVT)。
DVT:深静脉里产生了血栓
深静脉血栓虽说常见,但在这种没有明显诱因的年轻男子身上并不多见,于是我问他发作之前有什么诱发因素没有。
他仔细想了想,说:“医生,我躺在床上玩了两天手机算么?”
呵,这可太算了。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液是保持流动的状态,这是由于血液有凝血和抗凝两套系统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凝血和抗凝的微妙平衡
而在人体受伤出血或者有异物进入血管的时候,这时候凝血系统就超过了抗凝系统,血液就会发生凝固,从而完成止血。
凝血系统干过抗凝系统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血液在人体内不会凝固。
但是,当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下,静脉就会形成血栓。血栓就像是我们平时吃的鸭血,是凝固的血液形成的栓子。
你可以把静脉理解成一条河,当河岸不光滑、河流流速变慢、河水里泥沙多,河水就可能停止流动。
造成血流缓慢的原因通常是:久病卧床,肢体制动,或者久坐不动。
造成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妊娠,产后或术后,肿瘤,创伤。
当你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候,你的下肢肌肉就不能收缩,无法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导致静脉血液流速变慢。
短期还行,长期卧床,就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躺床上玩手机可太爽了
我看了下胖大哥的腿,确实粗的不行,摸上去硬邦邦的,刚摸上去,大哥就嗷地一声叫了出来,“不要,不要~”。大哥痛的叫了出来。
深静脉血栓的表现:下肢肿胀、疼痛、不能踩地
深静脉血栓除了导致下肢的肿痛,更重要的是,深静脉血栓随时可能脱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再到达肺动脉,导致肺梗死,这就会危及到生命。所以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需要严格制动,避免血栓脱落。
刚开始说严格制动大哥还不以为然,我说会死人之后,大哥动都不敢动了,也不敢玩手机了。
给大哥解释了一下,腿不动就好,还可以玩手机,大哥长舒了一口气。
我让大哥和他媳妇签了病员告知委托书、手术知情同意书、医用植入物同意书、介入检查同意书一堆文书。
一边签我们一边聊,我注意到大哥是本地自费患者,这很不寻常,问起来才知道大哥失业了两个月,社保断缴了,医保也不能用了(这里提醒大家,即使暂时没工作,也不要断缴社保)。
这也太惨了,对于大哥可真是“雪上加霜”,让本来就很富裕的上海家庭多花了一点零花钱。
第二天,大哥被推进了DSA室。
所谓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的简称,也是介入手术的主要方法。
DSA就是给血管打造影剂,然后通过算法减少其他组织的图像,只留下血管的影像。
穿着铅衣,操作C臂机,我就是DSA室最靓的仔
主刀医生在大哥的大腿根部穿刺插入导管,然后在下腔静脉放入了一个深静脉滤器。
这个滤器就像是一个筛子,能够把脱落下来的血栓挡住,防止进入心脏引起肺梗死。
下腔静脉滤器过滤血栓
图片来自网络
从打麻药、穿刺、扩皮,一直到放导管,大哥全程都在嗷嗷叫,喊痛喊难受。好端端的手术室,仿佛变成了杀猪场。
“怎么样,还好吧。”主导老师问大哥。
“没事,别管我,我就是发泄发泄,忍不住。”
主刀医生继续操作,在大哥患侧小腿深静脉再次穿刺置管,然后插入了导管,确认位置正确之后,就开始用导管往静脉里喷尿激酶(注意断句)。尿激酶能促进血栓软化,方便吸出血栓。
软化15分钟之后,一台专用机器喷出生理盐水震荡搅碎血栓,然后吸出血栓。
震荡吸出的血栓
吸血栓的过程中,大哥不仅嗷嗷叫,还喊自己胸闷、难受。
这种情况还是要注意一下,虽然有可能是大哥矫情,但也有可能是应激反应。我们只能暂停手术,然后给大哥吸氧,安慰他,等他好一点之后再继续手术。
就这样,断断续续终于把手术做完了。
我脱了铅衣,走出手术室,看到了大哥媳妇,是个白白嫩嫩的胖大嫂。
“手术做好了,挺顺利的。”
“我在外面听他嗷嗷叫,你们怎么搞的,早知道我们就全麻了。”没想到大嫂竟然埋怨起我们来,真是一个疼爱老公的好媳妇。
行吧,无论如何,胖大哥已经好了,只是术后还要吃一段时间的抗凝药。
“躺床上玩手机可不能太久了,不然会得血栓的。”我对大嫂叮嘱道。
//////////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