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发热按因处理不用慌
2021-9-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发热在生活中和疾病诊治中往往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不同原因引发的发热,处理也不尽相同。肿瘤患者在放化疗等治疗过程中的发热,有时会导致治疗中断,影响治疗的效果。所以,及时识别发热背后的真正原因并进行正确的处置,是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肿瘤患者常见的几种发热原因:
一、感染
常见且需要仔细分析并积极处理
容易感染的七类肿瘤患者
感染源: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
感染部位:肺部和上呼吸道常见
二、放射性炎症
胸部放疗时需警惕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食管炎
三、吸收热
常见肿物经治疗后发生坏死
肿物破溃渗血后的血块
食管肿物穿孔后形成的脓肿
呛咳或误吸后的吸入性肺炎
坏死物质吸收入血形成致热源引起发热
四、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治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主要以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为主,引起抗感染能力的全面降低
潜在发生感染或已经出现感染的机率极高,需防治感染
五、肿瘤热
患者病理分化差,恶性度高,全身转移或肿瘤未控
转移病灶如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引起的肿瘤性发热(容易被忽视)
一般发热时间相对固定,体温不超过39℃
六、药源性发热
常干扰临床判断,需要特殊考虑和注意
常用的比如脂肪乳、博来霉素、唑来膦酸等
属于药物反应中的一种,并不真的对身体有实质性损害
七、输液反应性发热
继发于典型的“输液反应”之后
常常寒战
一般10-20分钟后急速上升,可达39-41℃高热
八、导管相关性发热
易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管性血栓形成。鉴别时可能需拔管处理并观察
常见于放化疗患者输液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属于异物植入体内)
九、应激性发热
人体自身调节功能
有时在出汗后、吹空调、洗澡后、增减衣物不当时,会出现
排除其他诱因后,可无需进一步处理
下面这个图是我总结的,一目了然^_^(可点击图片放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