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美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呼吸重症诊疗水平

2021-1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行时

加强中美国际学术交流

提升呼吸重症诊疗水平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美国约翰·医院学术交流会议

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及卫健委等各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际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医院在吴华书记的带领下,转型改革蹚新路,凝心聚力,励精图治,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飞速发展,备受业界瞩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重点打造的五大标杆学科之一,年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全方位均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在临床诊断水平、呼吸介入、呼吸危重症诊治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将学科打造为服务体量大、内涵质量高、辐射范围广的优势专科,努力缩短与国内国际一流专科差距,我科于4月13医院--约翰·医院呼吸危重症医学专家进行长达3小时的线上会议交流。

本次学术会议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先胜副院长和约翰·医院常务副院长兼首席运营官Dr.CharlesB.Reuland主持,由约翰·医院传染监护部门(BCU)主任Dr.BrianThomasGaribaldi、约翰·医院医学助理教授Dr.SarinaSahetya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讲座,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谢敏教授也在线上参加了会议,同时我科成孟瑜主任和段炜主治医师进行了疑难病例分享汇报,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及规培医师参加。

约翰·医院是约翰·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创建于年,是美国公认的学术型医疗模式发源地,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创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连续38年都是全美科研经费最高的学术机构,至今为止,从这里走出了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最新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医院的评比中综合排名全美前三,更是榜单中唯一一家成人与儿童综合排名俱佳的医学中心。

约翰·医院常务副院长兼首席运营官Dr.CharlesB.Reuland,JournalofGeneralInternalMedicine撰稿人和审稿人;医院医院协会州委员会;曾担任美国心脏协会大马里兰州董事会主席;曾担任过其他主要学术医疗中心的顾问,包括耶鲁大学和杜兰大学以及梅奥诊所。Dr.Charles具有非常丰富的医疗管理经验,对此次的学术交流给与高度认可和支持。

会议的第一位讲者是约翰·医院传染监护部门(BCU)主任Dr.BrianThomasGaribaldi,肺科与重症监护专家;COVID-19精密医学中心负责人,担任特朗普新冠肺炎诊治团队中的首席呼吸危重症科专家,Osler内科住院医师项目副主任。他的专长领域包括急性肺损伤,生物污染控制,高致病性病原体,间质性肺疾病以及肺病和重症监护医学。

Dr.Brian带来的讲题是:摸着石头过河:接近实时地学习COVID-19患者数据(FlyingthePlaneWhileImprovingIt—LearningfromCOVID-19PatientDatainClosetoRealTime)。以典型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危重症患者病例入手,详细讲解了启动BCU应击新冠肺炎,评估临床病情演变的指标及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解读,应用精准医学分析平台(PMAP)对万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EPIC数据(实验室、药品、生命体征、记录等),影像数据、生理监测等流行病学研究,其中包括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患者轨迹队列研究及重症新冠肺炎自适应风险预测(SCARP),以及瑞德西韦、托珠单抗、恢复期血浆对于新冠肺炎治疗效果、浆细胞和重症新冠肺炎、COVID-ARDS和心脏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

约翰·医院医学助理教授Dr.SarinaSahetya,肺科与重症监护专家,专长领域包括急性呼吸衰竭、重症肺炎、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Dr.Sarina带来的讲题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管理:回归基础(ARDSManagement:BacktoBasics)。和我们分享了急危重症新冠病毒肺炎患者ARDS的流行病学,ARDS患者的管理,评估肺保护性通气、俯卧位通气、神经肌肉阻滞、ECMO(体外膜肺氧合)、激素、吸入血管舒张剂、肺复张法及机械通气使用方法的临床获益,提出如何正确选择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患者ARDS治疗的方法。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孟瑜主任及段炜主治医生分享了两例少见疾病IgG4相关性疾病的疑难病例讨论,约翰·医院的各位教授都对此病例发表了意见,并对我们的临床诊断思路及规范化治疗给予了充分认可及鼓励。

最后,刘院长做了总结发言,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既是医生护士,也是老师和科研工作者,同时兼备医疗、教学、科研的任务,医院进行长期、多领域、多专题的学术交流,要能够“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学习。通过此次病例线上的分享交流讨论形式,以及日常科室业务学习、最新指南学习、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模式,对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尤其是对疑难危重症病例的诊治及管理的不断提升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要负责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示范、推广适宜有效的诊疗技术,辐射和引领区域内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培养骨干人才和亚专科学科带头人。

科室介绍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点科室,是山西省医学重点学科,山西省医学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拥有一支医疗技术精湛、业务能力强、人员梯队合理的医疗队伍,现有医师29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19人。护理人员6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5人,主管护师13人。在学科带头人刘先胜教授和许建英教授带领和指导下,目前我科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的综合性业务科室,基础设施、人员素质以及诊疗水平居省内领先地位。

科室目前设有两个病区床位张,包括15张床位的RICU病房,拥有山西省慢阻肺诊疗中心、山西省过敏疾病诊疗中心、同时设有呼吸内镜中心、肺功能室、变态反应室、睡眠呼吸监测室等,开展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FeNo检测、睡眠呼吸监测、过敏原检测系统、血气分析、PCT、D-二聚体、NT-proBNP、内科胸腔镜、气管镜检查及经支气管镜淋巴结活检术(TBNA)、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BLB)等。建成余平米的呼吸内镜中心,拥有硬质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冷冻氩气治疗工作站、激光及射频消融工作站等呼吸介入设备,全面开展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

目前科室诊疗疾病的范围及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慢性气道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弥漫性肺疾病(尤其是间质性肺疾病)规范化诊治、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肺血栓栓塞症及肺动脉高压的规范化诊治、呼吸衰竭和呼吸危重症的治疗、肺部肿瘤的诊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治、胸膜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科室已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呼吸危重症、肺癌与介入呼吸病学等亚专业,每个亚专业方向均拥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中青年专家团队,对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疾病及疑难危重症的诊治及基础研究都处于省内一流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yf/11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