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6内科呼吸系统6
2021-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2721.html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分为慢性和急性,急性肺心病常见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最多见为慢阻肺约占80%—90%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3.肺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缺氧、高碳酸血症、呼酸导致肺血管收缩痉挛,缺氧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最重要因素。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肥厚→右心失代偿→右心衰竭,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等致使左心负荷加重,左心衰竭。
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症状
心电图主要表现有电轴右偏,肺性p波。诊断要点:根据病人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胸肺疾病并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可做出诊断。
治疗:.控制感染;控制呼吸衰竭;
控制心力衰竭:利尿药减轻右心前负荷(温和利尿短期小剂量使用);正性肌力药(作用快、排泄快的洋地黄药物小剂量静脉给药);血管扩张药。饮食:高纤维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食多餐,盐<3g,水<ml,蛋白质1.0—1.5g/Kg,碳水化合物可增加CO2生成量增加呼吸负担,故一般碳水化合物食物≤60%。用药护理:
1.对二氧化碳储留呼吸道分泌物多的重症病人慎用镇静药、麻醉药、催眠药;
2.利尿药白天应用,注意遵医嘱补钾,注意过度脱水引起血液浓、缩痰液粘稠不易排出;
3.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注意观察药物毒性反应;
4.血管扩张药时注意观察心率及血压;
5.用抗生素注意疗效及有无继发性感染。
肺栓塞(PE):栓子为血栓称为肺血栓栓塞症(PTE),因血流中断或受阻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PI)。引起PTE的主要来源深静脉血栓(DVT),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特别是从腘静脉上端到髂静脉的下肢近端深静脉(50%-90%)。
血流动力学改变:1.肺血管阻塞后及由此诱发的血管收缩可使肺动脉压升高;2.右心后负荷增加致右心功能不全;3.右心室压力升高使室间隔左移致左心室充盈减少,心排血量下降,致低血压性休克;4.由于主动脉内低血压和右心室压力升高,冠状动脉灌注降低致使右心室心肌缺血。
呼吸功能不全:主要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
肺梗死:肺组织接受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和肺泡内气体弥散三层供氧,故PTE病人很少出现PI(肺梗死)。
PTE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和数量、栓塞次数和间隔时间、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心肺疾病等。
PTE症状:缺乏特异性和症状多样性。1.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在活动后明显,为PTE最常见的症状;2.胸痛;3.晕厥:可为PTE的唯一症状或首发症状;4.烦躁不安、惊恐、甚濒死感;5.咯血:常小量咯血,主要反映局部肺泡的血性渗出,并不意味病情严重;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同时出现时称为肺梗死三联征。6.咳嗽:早期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
深静脉血栓的表现:患肢肿胀,周径增加、疼痛和压痛、皮肤色素沉着、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
辅检:超声检查为DVT最简便的方法;螺旋CT是PTE确诊手段;肺动脉造影是临床PTE的经典方法;心电图的动态改变比静态异常更具有临床意义。
诊断要点:PTE的诊断一般按疑诊、确诊、求因三个步骤进行。
治疗:1.一般治疗:严密监护,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血气分析等,病人应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以免促进深静脉血栓脱落
2.呼吸、循环支持:吸氧、用药
3.抗凝治疗是PTE和DVT的基本治疗方法,常用药物肝素和华法林,当临床疑诊PTE时即可开始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使用肝素期间需监测血小板,以防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华法林数天才能发挥全部作用,因此需要与肝素至少重叠使用五天。口服华法林的疗程至少为三个月,栓子来源不明的首发病例,至少六个月;复发性VTE(静脉血栓栓塞症)或危险因素长期存在者,应延长治疗时间至12个月或以上,甚至终身抗凝。妊娠期禁用华法林,改用肝素治疗,产后和哺乳期孕妇可使用华法林。
4.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大面积PTE病人,对于血压和右心室运动功能均正常的病人则不宜溶栓;溶栓的时间窗一般为14天以内;溶栓应尽可能在PTE确诊的前提下慎重进行;常用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
溶栓治疗后如出现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可能是溶栓成功表现。
华法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发生出血时应用维生素K拮抗,应用华法林的前几周还可能引起血管性紫癫,导致皮肤坏死需注意观察。
5.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6.肺动脉血栓摘除术;7.放置腔静脉虑器。
消除再栓塞的危险因素:
一、急性期绝对卧床,避免下肢过度屈曲,充分抗凝的前提下卧床休息时间为2--3周,保持大便通畅;
二、恢复期:卧床病人需进行下肢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穿抗栓袜和气压袜;不在腿下放置垫子或枕头,以免加重下肢循环障碍。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征象,以单侧下肢肿胀最为常见,大、小腿周径的测量分别为髌骨上缘以上15厘米和髌骨下缘以下10厘米处,相差大于1厘米有临床意义。
卧床病人将腿抬高,至心脏以上水平,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PE急性期后肺动脉血栓通常不能完全溶解,部分病人发展为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