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期西药药一第五章练习题
2016-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第五章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8)
一、最佳选择题:
1、舌下含片的给药途径是
A.呼吸道给药剂型B.注射给药剂型C.皮肤给药剂型
D.黏膜给药剂型E.腔道给药剂型
正确答案:D
2、下列叙述分散片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的药物不能应用
B.分散片中的药物应是难溶性的
C.不适用于毒副作用较大安全系数较低的药物
D.分散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但不能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
E.生产成本低,适合于老幼和吞服困难患者
正确答案:DP
答案解析:分散片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分散片中的药物应是难溶性的,分散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或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难溶性药物和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适用;毒副作用较大、安全系数较低和易溶于水的药物不适用;生产成本低、服用方法多样,适合于老、幼和吞服困难患者。此题考查分散片的特点。
3、属于分散片崩解时限的是
A.1分钟B.3分钟C.5分钟D.15分钟E.30分钟
正确答案:BP
4、片剂能够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
A.泡腾片B.薄膜衣片C.可溶片D.肠溶片E.口崩片
正确答案:E
5、叙述口崩片特点错误的是
A.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B.胃肠道反应小,副作用低C.体内有蓄积作用
D.服用方便,患者顺应性高E.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正确答案:CP
答案解析:口崩片(亦称口腔崩解片)指在口腔内不需用水即能迅速崩解或溶解的片剂。其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方便,患者顺应性高;胃肠道反应小,副作用低;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根据药物类型不同在体内的代谢不同,体内有蓄积作用与所制备的剂型无关。此题考查口崩片的特点。
6、难溶性药物速释型固体分散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材料提高了药物的可润湿性
B.载体材料为水溶性
C.载体材料提高了药物分子的再聚集性
D.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性
E.载体材料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
正确答案:CP
答案解析:速释型固体分散体速效原理:①药物的分散状态:增加药物的分散度,药物以分子状态、胶体状态、微晶态高度分散状态存在于载体材料中,有利于药物的溶出与吸收;形成高能状态,在固体分散休中的药物以无定形或亚稳态的品型存在,处于高能状态,这些分子扩散能量高,溶出快。②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载体材料可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载体材料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载体材料对药物的抑晶性。
本题考查速释型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7、包合物是由主分子和客分子构成的
A.溶剂化物B.共聚物C.化合物D.分子囊E.低共熔物
正确答案:DP
答案解析:包合物是一种药物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物质的分子腔中而形成的独特形式的络合物。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加合而成。主分子一般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本题考查速释技术包合技术。
8、不符合固体分散体的特点的是
A.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
B.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
C.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皮
D.采用水溶性载体材料可达到缓释作用
E.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化
正确答案:DP
答案解析:固体分散体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控制药物在小肠特定部位释放;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增加药物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和刺激性;使液体药物固体化。此外,采用水溶性载体材料一般是为了达到这释作用。
本题考查速释技术固体分散技术。
9、表述包合物错误的是
A.包合物是由主分子和客分子加合而成的分子囊
B.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过程
C.药物被包合后,可提高稳定性
D.包合物具有靶向作用
E.包合物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正确答案:DP
答案解析:包合技术系指一种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加合而成。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层分子称为主分子,被包合到主分子空间中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主分子一般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过程,包合物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二者间的范德华力。包合物的特点:包合物可使药物溶解度增大,稳定性提高;将液体药物粉末化;可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调节释药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本题考查速释技术。
10、固体分散体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的原因为
A.药物溶解度大B.药物在载体中高度分散
C.药物进入载体后改变了剂型D.固体分散体溶解皮大
E.载体溶解度大
正确答案:BP
答案解析:固体分散体是难溶性药物分散在团体载体中制成的高度分散体系,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此题考查速释技术团体分散体的概念及特点。
11、叙述固体分散体正确的是
A.药物包裹于载体中制成的固体分散体系
B.药物高度分散于载体中制成的微球制剂
C.药物与稀释剂混合制成的固体分散体系
D.药物与载体形成的物理混合物,能使熔点降低者
E.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系
正确答案:EP
12、包合物能提高药物稳定性的原因是
A.药物进入立体分子空间中
B.主体分子溶解度大
C.立体分子很不稳定
D.主客体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
E.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AP
13、叙述固体分散体增加药物溶解度的主要机理错误的是
A.载体使药物提高可润湿性B.载体保证药物高度分散C.载体是高分子
D.载体具有抑晶性E.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
正确答案:CP(多错选D)
14、制备难溶性药物灰黄霉素滴丸适合的基质有
A.MCCB.HPMCPC.PEGD.ECE.CAP
正确答案:CP
15、叙述载体对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是
A.载体使药物提高可润湿性B.载体促使药物分子聚集
C.载体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D.载体对药物有抑晶性
E.载体对某些药物有氢键作用或络合作用
正确答案:B
16、不属于滴丸剂的特点的是
A.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
B.工艺条件不易控制
C.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
D.发展了耳眼科用药新剂型
E.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正确答案:BP
17、运用水溶性基质制备滴丸时应选用的冷凝液有
A.液状石蜡B.水与酵的混合液C.乙醇与甘油的混合液
D.液状石蜡与乙醇的混合液E.以上都不行
正确答案:AP
18、属于滴丸的非水溶性基质的是
A.PEGB.液状石蜡C.石油醚D.水E.硬脂酸
正确答案:EP
19、属于滴丸的水溶性基质的是
A.虫蜡B.液状石蜡C.石油醚D.PGEE.硬脂酸
正确答案:D
解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快速释放制剂。滴丸剂的常用水溶性基质:常用的有聚乙二醇类(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等),硬脂酸钠、甘油明胶、泊洛沙姆、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S-40)等。
20、用PEG为基质制备滴丸剂时,冷凝液不能选
A.轻质液状石蜡B.重质液状石蜡C.水D.二甲硅油E.植物油
正确答案:CP
答案解析:滴丸是指固体或液体与适当的物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形成的小丸状的制剂。常用的基质有PEG、PEG、泊洛沙姆,常用冷凝液有轻质液状石蜡、重质液状石蜡、二甲硅油、植物油、水等。本题考查滴丸冷凝液的选用。
21、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处方中的抛射剂是
A.溴化异丙托品B.HFA-aC.无水乙醇D.柠檬酸E.蒸馏水正确答案:BP
22、下列不属于缓、控释制剂的是
A.分散片B.渗透泵片C.胃内漂浮片D.植入剂E.骨架片
正确答案:AP
答案解析:胃内漂浮片(胃内滞留片)、骨架片,是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植入剂也是缓释、控释制剂;渗透泵片属于渗透泵型控释制剂;而分散片是速释制剂。本题考查缓、控释制剂分类。
23、关于缓、控释制剂的特点错误的是
A.减少给药次数B.避免峰谷现象C.减少用药总剂量
D.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E.适用于半衰期很长的药物(t1/h)
正确答案:EP
答案解析: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可减少给药次数,方便使用,提高病人的服药顺应性;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小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不适用于剂量很大、半衰期很长或很短的药物。此题考查缓、控释制剂的特点。
24、下列属于可用于制备缓、控释制剂的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的是
A.单硬脂酸甘油酯B.羟丙甲纤维素C.无毒聚氯乙烯
D.乙基纤维素E.大豆磷脂
正确答案:BP
答案解析:骨架材料分为不溶性骨架材料、溶蚀性骨架材料和亲水凝胶骨架材料。亲水凝胶骨架材料主要是一些亲水性聚合物,包括天然胶、纤维素衍生物、非纤维素糖类和高分子聚合物。乙基纤维素为不溶性物,属于不溶性骨架物。此题考查缓、控释制剂的辅料。
25、不属于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是
A.制成包衣小丸B.制成微囊C.制成植入剂
D.制成渗透泵片E.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正确答案:DP
26、描述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剂量调整的灵活性降低
B.药物的剂量溶解度和脂水分配系数都会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
C.稳态时血药浓度的峰谷浓度之比,口服缓控释制剂应大于普通制剂
D.口服缓控释制剂应与相应的普通制剂生物等效
E.生物半衰期短于1小时的药物不直制,成缓控释制剂
正确答案:CP
27、以下不属于利用扩散原理制备缓(控)制剂的方法的是
A.包衣B.微囊化C.制成植入剂
D.制成不溶性骨架片E.制成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正确答案:EP
答案解析: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有:包衣、制成微囊、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制成植入剂等。此题重点考查缓、控释制剂释药的原理。
28、控制颗粒大小的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为
A.溶出原理B.扩散原理C.渗透泵原理
D.离子交换作用原理E.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原理
正确答案:AP
答案解析: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释作用的方法有: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酶,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控制颗粒的大小等。此题考查缓、控释制剂释药的原理。
29、不符合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是
A.可避免或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B.可提高病人的服药顺应性
C.可减少给药次数
D.有利于降低肝首过效应
E.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正确答案:DP
30、属于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控)释目的的方法的是
A.包衣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C.制成药树脂
D.制成乳剂E.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正确答案:BP
31、以下方法属于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是
A.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B.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醋C.包衣
D.控制粒子大小E.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有溶出原理、扩散原理、溶蚀和扩散相结合原理、渗透泵原理和离子交换作用原理。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包括:包衣、制成微囊、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系数、制成植入剂、制成乳剂等。ABDE均属于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控释目的。本题考查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32、符合可用于制备溶蚀性骨架片的材料是
A.单硬脂酸甘油酯B.羟丙甲纤维素C.大豆磷脂
D.乙基纤维素E.无毒聚氯乙烯
正确答案:AP
答案解析:生物溶蚀性骨架片的材料包括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此题考查缓释、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
33、基于降低溶出速度而设计的制备缓、控释制剂的工艺是
A.制成包衣小丸或包衣片剂
B.制成微囊
C.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或酯
D.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E.制成亲水凝胶骨架片
正确答案:CP
34、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可用于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是
A.乙基纤维素B.硬脂酸C.巴西棕榈蜡D.海藻酸钠E.聚乙烯
正确答案:DP
答案解析:亲水凝胶骨架材料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甲基纤维素(MC)、羟丙甲纤维素(HPMC)、聚维酮(PVP)、卡波姆、海藻酸盐、脱乙酰壳多糖(壳聚糖)。此题考查缓释、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
34、不适合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是
A.降压药B.抗心绞痛药C.抗哮喘药D.抗生素E.抗溃疡药
正确答案:DP.
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对于需长期用药的患者有显著临床意义,所以像慢性病的药物都可以制成缓/控释制剂
35、符合亲水性凝胶骨架片的材料是
A.羟丙甲纤维素B.硅橡胶C.蜡类D.聚乙烯E.乙基纤维素
正确答案:AP
36、叙述渗透泵型控释制剂错误的为
A.渗透泵片是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
B.渗透泵型片的释药速度与半渗透膜的厚度渗透性、片芯的处方、释药小孔的直径有关
C.渗透泵型片的释药速度与pH有关
D.渗透泵型片以零级释药
E.渗透泵型片剂工艺较难,价格较贵
正确答案:CP
37、关于经皮给药制剂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减少给药次数
B.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C.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
D.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
E.不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正确答案:EP
答案解析:经皮给药制剂的优点:①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减少胃肠道给药的个体差异;②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③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④使用方便,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易口服的病人。经皮给药制剂的缺点:①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仅限于剂量小、药理作用强的药物;②大面积给药,可能对皮肤产生剌激性和过敏性;③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38、加入PEG到控释小丸或膜控型片剂的包衣中是为
A.助悬剂B.致孔剂C.成膜剂D.乳化剂E.增塑剂
正确答案:BP
39、一层不易渗透的铝塑合膜在聚合物骨架型经皮吸收制剂中的作用为
A.润湿皮肤促进吸收B.吸收过量的汗液C.降低对皮肤的黏附性
D.减少压敏胶对皮肤的刺激E.防止药物的流失
正确答案:EP
40、表述经皮给药制剂的优点错误是
A.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B.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
C.可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
D.适用于给药剂量较大药理作用较弱的药物
E.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
正确答案:DP
答案解析:经皮给药制剂的优点:(1)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效应,提高了治疗效果,药物可长时间持续扩散进入血液循环。(2)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3)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4)患者可以自主用药,减少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
41、药物经皮吸收是指
A.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
B.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
C.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D.药物通过表皮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E.药物主要通过毛囊和皮脂腺到达体内
正确答案:CP
答案解析: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主要途径,即表皮途径,药物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二是皮肤附属器途径,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要比表皮途径快。此题考查药物的经皮吸收的途径。
42、不属于经皮吸收制剂的类型的是
A.膜控释型B.微贮库型C.骨架扩散型D.充填封闭型E.黏胶分散型
正确答案:DP
答案解析:经皮吸收制剂分为膜控释型、骨架扩散型、微贮库型和黏胶分散型。
43、叙述TIS不正确的是
A.不能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
B.可以减少给药次数
C.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D.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E.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
正确答案:AP
答案解析:经皮吸收制剂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给药次数;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使用方便,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易口服的病人。皮肤蛋白质或脂质等能与药物发生可逆结合,这种结合称为皮肤的结合作用,它可延长药物的透过时间,也可能在皮肤内形成药物贮库。药物可在皮肤内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水解、还原等代谢反应。此题考查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
44.以下选项属于主动靶向制剂的是
A.热敏感靶向制剂B.pH敏感靶向制剂C.抗原(或抗体)修饰的靶向制剂
D.磁性靶向制剂E.栓塞靶向制剂
正确答案:CP
45.经静脉注射后的被动靶向制剂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
A.粒径大小B.疏水性C.相变温度D.荷电性E.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AP
46.小于10nm的微粒可缓慢积集于
A.肺B.脾脏C.骨髓D.肝脏E.淋巴系统
正确答案:CP
答案解析:经静脉注射后,被动靶向的微粒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粒径大小。小于nm的纳米囊与纳米球可缓慢积集于骨髓;小于3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进而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本题考查靶向制剂的特点。
47.主动靶向制剂不包括
A.修饰的微球B.pH敏感脂质体C.脑部靶向前体药物
D.长循环脂质体E.免疫脂质体
正确答案:B
主动靶向制剂包括修饰的药物载体和前体靶向药物。修饰的药物载体有修饰的脂质体(如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糖基修饰的脂质体)、修饰的微乳、修饰的微球和修饰的纳米球。前体靶向药物有抗癌药物前体药物、脑部靶向前体药物和其他前体药物。而pH敏感脂质体属于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本题考查靶向制剂的分类。
48.药物制剂靶向性的参数评价是
A.包封率B.相对摄取率C.峰面积比D.载药量E.清除率
正确答案:BP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靶向制剂。药物制剂的靶向性可由相对摄取率re、靶向效率te、峰浓度比Ce等参数来衡量。
49.关于脂质体包封药物后的主要特点,错误的
A.具有速释性B.具有靶向性C.降低药物毒性
D.提高药物稳定性E.具有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
正确答案:AP
50.靶向制剂具备的要求有
A.定位、浓集、无毒及可生物降解
B.浓集、控释、无毒及可生物降解
C.定位、控释、可生物降解
D.定位、浓集、控释、无毒及可生物降解
E.定位、浓集、控释
正确答案:DP
答案解析: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制释药、无毒及可生物降解。此题重点考查靶向制剂的特点。
51.常用来制备脂质体的材料有
A.聚乙烯吡咯烷酮B.聚乳酸C.β-环糊精
D.乙基纤维素E.磷脂和胆固醇
正确答案:EP
52.靶向制剂不包括
A.药物-抗体结合物
B.环糊精包合物
C.纳米囊
D.脂质体
E.微球
正确答案:BP
53.属于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是
A.用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B.用物理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C.用某些物理和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D.用修饰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
E.用载体将药物包裹制成混悬微粒,由生物体的生理作用定向地选择病变部位
正确答案:CP
54.叙述脂质体作用过程正确的
A.吸附、脂交换、内吞和融合
B.吸附、融合、脂交换和内吞
C.吸附、内吞、脂交换和融合
D.吸附、脂交换、融合和内吞
E.脂交换、吸附、内吞和融合
正确答案:AP
55.被动靶向制剂包括
A.糖基修饰脂质体B.免疫脂质体C.修饰微球
D.靶向乳剂E.脂质体
正确答案:EP
56.属于脂质体的骨架材料是
A.吐温,胆固醇B.磷脂,胆固醇C.司盘,胆固醇
D.司盘,磷脂E.磷脂,吐温
正确答案:BP
57.β-胡萝卡素制成微囊是为了
A.防止其挥发B.掩盖药物不良气味C.增加其溶解度
D.提高药物稳定性E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正确答案:DP
58.不属于药物微囊化的特点的是
A.可改善制剂外观B.可提高药物稳定性C.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D.可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E.可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目的
正确答案:AP
59.叙述微球错误的是
A.微球均具有靶向性
B.粒径通常在1~μm之间
C.系药物与适宜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骨架实体
D.主要通过扩散材料的溶解和材料的降解三种机制释药
E.大于3μm的微球主要浓集于肺
正确答案:AP
60.微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对光湿度和氧不稳定的药物制成微囊,可防止药物的降解
B.利用缓控释材料将药物微囊化后,可延缓药物释放
C.油类药物或挥发性药物不适直制成微囊
D.PLA是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囊材
E.将不同药物分别包囊后,可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
正确答案:CP
61.不属于微型胶囊的特点的是
A.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B.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
C.能使药物迅速到达作用部位
D.可使液态药物固态化
E.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
正确答案:CP(多错选B)
62.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囊材的辅料为
A.PLAB.HPMCC.CAPD.CMC-NaE.EC
正确答案:APLA聚乳酸,HPMC羟丙甲纤维素,CAP醋酸纤维素酞酸脂,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EC乙基纤维素。
63.叙述微囊的特点错误的是
A.液体药物固化B.使药物浓集于靶区C.速效
D.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E.提高药物稳定性
正确答案:CP
答案解析: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简称微囊。用微囊可制备缓释或控释制剂,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稳定性,液体药物固化,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等。此题重点考察微囊的特点。
64.人工合成的微囊材料可生物降解的是
A.聚乳酸B.卡波姆C.硅橡胶D.醋酸纤维素E.明胶-阿拉伯胶
正确答案:AP
65.以下为天然高分子成囊材料的是
A.乙基纤维素B.羧甲基纤维素钠C.甲基纤维素
D.聚乳糖E.海藻酸盐
正确答案:EP
66.不正确叙述脂质体的是
A.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超微型球体
B.脂质体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
C.脂质体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相似
D.脂质体因结构不同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
E.脂质体相变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磷脂的种类
正确答案:CP
答案解析:脂质体的结构与由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胶束不同,胶束是由单分子层所组成,而脂质体由双分子层组成。此题考查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和理化性质。
67.不属于脂质体的主要特点的是
A.缓释作用B.工艺简单易行C.在靶区具有滞留性
D.降低药物毒性E.提高药物稳定性
正确答案:BP
答案解析:脂质体具有靶向性、缓释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的特点,脂质体制备工艺不是简单易行,相对较复杂。此题考查脂质体的特点。
二、配伍题:
(1-2题共用题干)
A.肠溶片B.泡腾片C.分散片D.舌下片E.缓释片1、片剂中能够避免药物受胃肠液及酶的破坏而迅速起效的是
2、片剂中能在规定20℃左右的水中3分钟内崩解的是
正确答案:1、D2、CP(1多做错)
(4-7题共用题干)
A.羟丙甲纤维素B.羧甲基淀粉钠C.微晶纤维素D.甜蜜素E.滑石粉4、阿奇霉素分散片处方中的矫味剂是
5、阿奇霉素分散片处方中的崩解剂是
6、阿奇霉素分散片处方中的填充剂是
7、阿奇霉素分散片处方中的润滑剂是
正确答案:4、D5、B6、C7、EP-
(8-10题共用题干)
A.微晶纤维素B.交联聚维酮C.甘露醇D.阿司帕坦E.硬脂酸镁8、甲氧氯普胶口崩片的崩解剂是
9、甲氧氯普胶口崩片的润滑剂是
10、甲氧氯普胶口崩片的矫味剂是
正确答案:8、B9、E10、DP
(8-10题共用题干)
A.PEGB.液状石蜡C.水D.硬脂酸E.石油醚8、属于滴丸的水溶性基质的是
9、属于制备水不溶性滴丸时用的冷凝液的是
10、属于制备水溶性滴丸时用的冷凝液的是
11、属于滴丸的非水溶性基质的是
正确答案:15、A16、C17、B18、DP前面的单选都有这道题要先理解冷凝液是什么,根据滴丸的概念,冷凝液就是与其基质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物质。课本中举得例子,水溶性滴丸常用的冷凝液是液体石蜡
(12-13题共用题干)
A.微丸B.滴丸C.脂质体D.微球E.软胶囊12、具有疗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可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物质是
13、可用滴制法制备,囊壁由明胶及增塑剂等组成的物质是
正确答案:12、B13、E
(14-16题共用题干)
A.溶出原理B.扩散原理C.渗透泵原理
B.D.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原理E.离子交换作用原理14、片芯用不溶性聚合物包衣,用激光在包衣膜上开一个细孔是因为
15、制成包衣片是由于
16、与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盐是运用
正确答案:14、C15、B16、AP
答案解析:1片芯用不溶性聚合物包衣,用激光在包衣膜上开一个细孔即制成渗透泵片利用渗透泵原理。此题重点考察缓、控释制剂释药的原理。2制成包衣片利用扩散原理。此题重点考察缓、控释制剂释药的原理。3与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盐利用溶出原理。此题重点考察缓、控释制剂释药的原理。
(17-19题共用题干)
A.增黏剂B.肠溶性包衣材料C.不溶性骨架材料D.溶蚀性骨架材料E.亲水凝胶骨架材料17、醋酸纤维素酞酸酯是
18、聚甲基丙烯酸酯是
19、羟丙甲纤维素是
正确答案:17、B18、C19、EP-
(20-32题共用题干)
A.乙基纤维素B.微晶纤维素C.蜂蜡D.羟丙甲纤维素E.硬脂酸镁20、属于缓(控)释制剂溶蚀骨架材料的辅料为
21、属于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的辅料为
22、属于缓(控)释制剂不溶性骨架材料的辅料为
正确答案:20、C21、D22、A
(23-24题共用题干)
A.氯化钠B.聚乙二醇C.硝苯地平D.醋酸纤维素E.聚氧乙烯(相对分子质量20万到万)23、双层渗透泵片处方中的推动剂是
24、渗透泵片处方中的渗透压活性物质是
正确答案:23、E24、Ap
答案解析:1渗透泵片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常用的半透膜材料有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推动剂亦称促渗透聚合物或助渗剂,主要用于多层或多室渗透泵控释制剂,常用相对分子质量为3万到万的聚羟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对分子质量为1万到36万的PVP等。除上述组成外,还可加入助悬剂、黏合剂、润滑剂、润湿剂等。本题考查渗透泵片剂型特点。
2渗透泵片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常用的半透膜材料有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渗透压活性物质起调节室内渗透压的作用,常用的渗透压活性物质有氯化钠、乳糖、果糖、葡萄糖、甘露醇的不同混合物。本题考查渗透泵片剂型特点。
(25-27题共用题干)
A.Ⅰ号、Ⅲ号丙烯酸树脂B.羟丙甲纤维素C.离子交换树脂D.硅橡胶E.鞣酸25、属于肠溶包衣材料的是
26、属于不溶性骨架材料的是
27、属于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的是
正确答案:25、A26、D27、Bp
(28-30题共用题干)
A.醋酸纤维素B.乙醇C.氧化钠D.1.5%CMC-Na溶液E.聚氧化乙烯(PEO)28、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具有高渗透压的渗透促进剂是
29、渗透泵型控释制剂常用的半透膜材料是
30、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促渗聚合物是
正确答案:28、C29、A30、EP
答案解析:1渗透泵型控释制剂是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渗透压活性物质有乳糖、果糖、葡萄糖、甘露醇和氯化钠。本题考查渗透泵型控释片剂型特点。2渗透泵型控释制剂是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半透膜材料有醋酸纤维素、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基纤维素等。本题考查渗透泵型控释片剂型特点。3渗透泵型控释制剂是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推动剂(亦称为促渗透聚合物或助渗剂)有分子量为3万到万的聚羟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分子量为1万到36万的PVP等。本题考查渗透泵型控释片剂型特点。
(31-33题共用题干)
A.控释膜材料B.骨架材料C.背衬材料D.保护膜材料E.压敏胶31、铝箔属于
32、聚乙烯属于
33、聚乙烯醇属于
正确答案:31、C32、D33、BP
(34-36题共用题干)
A.控释膜材料B.骨架材料C.压敏胶D.背衬材料E.药库材料34、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属于经皮给药制剂中常用材料的
35、聚异丁烯属于经皮给药制剂中常用材料的
36、铝箔属于经皮给药制剂中常用材料的
正确答案:34、A35、C36、DP
答案解析:经皮给药制剂的常用材料分为控释膜材料、骨架材料、压敏胶、药库材料和背衬材料。背衬材料常用由铝箔、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铝箔。此题重点考查经皮给药系统的高分子材料。
(53-55题共用题干)
A.微球B.毫微粒C.磷脂和胆固醉D.pH敏感脂质体E.单室脂质体37.脂质体为提高靶向性而加以修饰的是
38.属于脂质体的膜材是
39.载药微细粒子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质为载体制成的是
正确答案:37.D38.C39.B
(40-41题共用题干)
A.相变温度B.峰浓度比C.渗漏率D.注入法E.聚合法40.脂质体的质量评价指标是
41.药物制剂的靶向性指标是
正确答案:56.C57.BP
三、综合分析题:
辛伐他汀口腔崩解片辛伐他汀10g微晶纤维素64g直接压片用乳糖59.4g甘露醇8g交联聚维酮12.8g阿司帕坦1.6g橘子香精0.8g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0.g硬脂酸镁1g微粉硅胶2.4g1、属于可作抗氧剂的是
A.甘露醇B。微晶纤维素C。硬脂酸镁D。阿司帕坦E。2,6-二叔丁基对甲酚
正确答案:EP
答案解析:常用的油溶性抗氧剂有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维生素E等。
2、处方中起崩解剂作用的是
A.直接压片用乳糖B.微晶纤维素C.交联聚维酮D.微粉硅胶E.甘露醇
正确答案:CP
答案解析:常用的崩解剂有:干淀粉、羧甲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和泡腾崩解剂等。
硝苯地平渗透泵片药物层:硝苯地平g氯化钾10g聚环氧乙烷gHPMC25g硬脂酸镁10g助推层:聚环氧乙烷g氯化钠72.5g硬脂酸镁适量包衣液:醋酸纤维素(乙酰基值39.8%)95gPEG5g三氯甲烷ml甲醇ml3.在硝苯地平渗透泵片处方中,助推剂是
A.氯化钾B。HPMCC。聚环氧乙烷D。氧化钠E。三氯甲烷
正确答案:CP
答案解析:硝苯地平渗透泵片处方中硝苯地平为主药,氯化钾和氯化钠为渗透压活性物质,聚环氧乙烷为助推剂,HPMC为黏合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醋酸纤维素为包衣材料,PEG为致孔剂,三氯甲烷和甲醇为溶剂。
4.叙述硝苯地平渗透泵片错误的是
A.处方中PEG作致孔剂B.硬脂酸镁作润滑剂C.服用时压碎或咀嚼
D.氯化钾和氯化钠为渗透压活性物质
E.患者应注意不要漏服,服药时间必须一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所有的口服缓、控释制剂一般均要求患者不要压碎或咀嚼,以免破坏剂型失去其缓、控释作用。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应注意服药时间必须一致。
5.药物通过生理过程的自然吞噬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靶向制剂叫
A.物理化学靶向制剂B.主动靶向制剂C.物理靶向制剂
D.化学靶向制剂E.被动靶向制剂
正确答案:E
6.静脉注射后粒径小于7μm的被动靶向微粒的靶部位是
A.骨髓B.肺C.肾D.肝、脾E.脑
正确答案:D
7.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不包括
A.磁性靶向制剂B.免疫靶向制剂C.热敏靶向制剂
D.栓塞靶向制剂E.pH敏感靶向制剂
正确答案:B
四、多选题
1.以下方法属于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释作用的的是
A.控制粒子大小B.将药物包藏于疏水性高分子材料中
C.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中
D.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E.包衣
正确答案:ACDP
答案解析: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释作用的方法有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控制粒子大小、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和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中。而包衣和将药物包藏于疏水性高分子材料中是通过减小扩散而达到缓释的。本题考查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2.下列属于可用于不溶性骨架片的材料有
A.单棕榈酸甘油脂B.聚甲基丙烯酸酯C.无毒聚氯乙烯
D.甲基纤维素E.乙基纤维素
正确答案:BCEP
3.正确表述经皮吸收制剂的是
A.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B.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
C.可以减少给药次数
D.不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E.常称为透皮治疗系统
正确答案:ABCEP
4.在经皮给药系统(TDDS)中,可作为保护膜材料的包括
A.聚乙烯B.聚乙烯醇C.聚苯乙烯D.醋酸纤维素E.羟丙甲纤维素
正确答案:AC
5.下列属于缓、控释制剂的有
A.分散片B.渗透泵片C.植入剂D.胃内漂浮片E.骨架片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缓释、控释制剂。根据药物的存在状态:缓释、控释制剂可分为骨架型、贮库型以及渗透泵型三种。(1)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主要有:①骨架片;②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③胃内滞留片;④生物黏附片;⑤骨架型小丸。(2)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主要有:①微孔膜包衣片;②膜控释小片;③肠溶膜控释片;④膜控释小丸。根据释药原理:缓释、控释制剂可分为溶出型、扩散型、溶蚀型、渗透泵型或离子交换型。根据给药途径与给药方式不同:缓释、控释制剂可分为口服、透皮、植入、注射缓释、控释制剂等。
6.经皮吸收制剂常用的压敏胶包括
A.聚异丁烯B.聚乙烯醇C.聚硅氧烷D.聚乙二醇E.聚丙烯酸酯
正确答案:ACEP
答案解析:经皮吸收制剂常用的压敏胶有聚异丁烯、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三类。本题考查经皮给药制剂的处方材料组成。
7.叙述卡托普利亲水凝胶骨架片正确的有
A.宜在餐后1小时服药
B.肾功能差者应采用小剂量或减少给药次数
C.HPMC为亲水凝胶骨架材料
D.释放机制属于溶蚀与扩散相结合,且以扩散为主
E.用本品时蛋白尿若渐增多,暂停本品或减少用量
正确答案:ABCEP
8.药物制剂的靶向性指标包括
A.摄取率B.峰面积比C.靶向效率D.峰浓度比E.相对摄取率
正确答案:CDEP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靶向制剂。药物制剂的靶向性可由相对摄取率、靶向效率、峰浓度比等参数来衡量。
9.脂质体包封药物后的主要特点有
A.具有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B.具有缓释性C.具有靶向性
D.降低药物毒性E.提高药物稳定性
正确答案:ABCDEP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靶向制剂。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小囊泡,又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脂质体的特点: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缓释和长效性;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
10.按靶向原动力,靶向制剂可分为
A.主动靶向制剂B.被动靶向制剂C.结肠靶向制剂
D.热敏感靶向制剂E.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正确答案:ABEP
11.天然高分子微囊囊材包括
A.阿拉伯胶B.明胶C.乙基纤维素D.壳聚糖E.聚乳酸
正确答案:ABDP
12.对微囊中药物释放速度造成影响的因素有
A.微囊的粒径B.囊壁的厚度C.囊壁的物理化学性质
D.微囊的载药量E.药物的性质
正确答案:ABCEP
答案解析:影响微囊中药物释放速度的因素有微囊的粒径、囊壁的厚度、囊壁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性质、附加剂、工艺条件、pH和溶出介质离子强度。本题考查影响微囊中药物释放速度的因素。
13.制剂不具有靶向性的是
A.毫微粒注射液B.静脉乳剂C.混悬型注射液
D.口服乳剂E.脂质体注射液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靶向制剂分为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被动靶向包括脂质体、毫微粒、微球、静脉乳剂、复合乳剂等。而混悬型注射剂中微粒处于不稳定状态,粒子易产生絮凝或聚集,不宜作静脉注射,只能肌内注射。口服乳剂由于乳滴分散度大,胃肠道中吸收快,但不能以乳滴状态进入体循环,故不具有靶向性。本题考查常见的靶向制剂类型。
14.靶向制剂的优点包括
A.提高药效B.降低毒性C.提高释药速度
D.提高药品的安全性E.改善病人的用药顺应性
正确答案:ABDEP(多错选C)
答案解析:靶向制剂的优点:提高药效,降低毒性,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病人用药的顺应性。本题考查靶向制剂的特点。
15.微囊中药物释放受到影响的原因是
A.微囊的粒径B.囊材的理化性质C.微囊囊壁的厚度
D.溶液的离子强度E.溶液的pH
正确答案:ABCDEP
16.属于微囊的特点有
A.提高药物的稳定性B.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C.使液态药物固态化
D.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E.使药物与囊材形成分子胶囊
正确答案:ABCDP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靶向制剂。药物微囊化的特点: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控制药物的释放;使液态药物固态化;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17.根据靶向性原理,微球分为
A.脂质体B.栓塞性微球C.磁性微球D.生物靶向性微球E.普通注射微球
正确答案:BCDEP
北京中医院能治疗白癜风有治好白癜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