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5宝,出门带好
2017-1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作为一个宅女,很排斥出门旅行出差,旅途长,在交通工具上被折磨得疲惫不堪,肚子还总是不给力,不是肠道被封印、拉不出来,就是水土不服、狂泻不已……来来来,敲黑板!想要生龙活虎地旅游、出差,您往下看!
出门前,这些东西得带齐!
防晒霜这种天气,不做防晒措施被太阳烤个半个小时,非得被晒伤不可。防晒霜选择SPF值在30左右,PA后面2个以上加号的,就已经能保证大部分人的需求了。
药简易救护包
①创可贴、云南白药喷剂:万一磕磕碰碰了有个小伤口,用创可贴一贴就可以保护伤口,还能简单止血。
②消毒酒精棉,碘伏,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有轻一点的擦伤可以先用前两者消毒后,在伤口处涂抹薄薄一层抗生素软膏。
也可以用灭菌纱布、灭菌棉棒、透气胶布等简易处理伤口,不过这些不算刚需,您可以自选。
解热镇痛药
出门在外总怕有个头疼脑热,带上解热镇痛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碰到发烧、痛经、头痛、牙痛都不怕咧…
胃肠用药——止泻+助消化
到陌生的地方吃饭,总容易发生肠胃上的不舒服,水土不服拉肚子什么的简直是家常便饭,这时你需要带好拉肚子药。
像思密达、黄连素这种常用止泻药都可以唷;但至于最适合带什么药,我猜常拉肚子的亲都有自己最爱的那一款,小编主要是提醒您——带。
而另外一群小吃货们,不仅不会水土不服,还可能会因为吃太多而消化不良,那就带上像是消化酶这种健胃消食的药吧。
抗过敏药
过敏体质在长途旅行时,更容易对花粉或者某些食物过敏,因此准备一些抗过敏药物,如氯苯那敏或氯雷他定等,一旦出现症状赶紧吃药,就能快速缓解哦。
晕车晕船药
一定要在上车前半小时服用才能管用~
慢性病患者日常用药
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把自己平常的药备齐了带出门,切莫因为玩耍而耽误了吃药。
小贴士:在打包的时候记得看看各项药品的有效期限,带足药量,而且最好随身带,别托运。万一行程有变或者交通受阻时也能随时拿到药哦。
合适的衣服先查好当地的天气,按照天气来安排合适的衣物,可以多带一件外套,防止在飞机、车上着凉。
在飞机/火车上,请注意这2件事
抓紧零碎时间休息在刚进入睡眠的前15~30分钟,属于浅睡眠阶段(REM期),接着就会进入深睡眠期(肌肉放松、心率呼吸减慢,不容易惊醒)。当你在深睡眠期被强制叫醒,就容易出现轻微的头痛、全身无力。
想在车上休息好,还不想睡得头昏脑涨的话,可以让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就进入“浅睡眠阶段”,定个15~30min的闹钟,在自己进入深睡眠之前把自己叫醒。
长途旅行,起身走动走动狭小的飞机/动车座位让下肢无法得到有效活动,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静脉血液淤滞在下肢,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另一方面,机舱内是经过过滤、消毒的干燥空气,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丢失的水分较多,血液变得更为粘稠,也就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一旦形成血栓,当结束了旅行下飞机时,下肢肌肉运动收缩,就会导致血栓脱落,严重者也可能发生肺栓塞。
所以如果是长途旅行途中,在高铁、飞机上不方便走动,在座位上主动做勾脚伸脚的运动也一样能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
一日三餐按时吃!
旅行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路上,就是在景点里,很难准时吃饭。
在吃饭之后4~6个小时,胃里的食物就会被完全排空;吃饭太早或者太晚,一定会影响吃下一顿饭的时间。这样一来,在旅行期间,平常的饮食规律都被打乱了,胃整天处于“加班”的状态,不罢工才怪。
解决办法:合理安排出行时间,给三餐留出空档,或者随身带个面包、三明治,能够在到了饭点、饥肠辘辘的时候救个急。
为啥有时一出门就便秘?
小编就有过“旅游三天,大吃10斤,1次没排”的经历……总结下来,其实就是犯了3个大忌。
能憋就憋了
出门在外上厕所真的很麻烦,不是人多到爆炸,就是脏到下不去脚,小编这时候的选择就是“憋”。强行憋便,便便在直肠、乙状结肠停留过久,水分会被过度吸收、变得非常干燥,引起便秘。
喝水太少
喝足够多的水,能增加直肠里便便的体积,而且能软化便便,让它顺利排出。每天至少喝2L(4瓶)的水,才能满足我们的身体需求。
动得太少
在车上长时间坐着,肠胃消化、蠕动的速度就会比较慢,保证每天走动1~1.5个小时,能帮助肠胃运动消化,缓解便秘。
为啥有人会拉到起飞?
俗话说“有旱有涝”,有拉不出的,就有一出门就拉到起飞的,这些人又犯了什么错呢?
吃得太杂、太多
当辣酱、冰淇淋、各种肉类、蔬菜,都在肚子里面开party,刚刚经历过一顿饱一顿饥的脆弱肠胃,真的很难承受这刺激。它们会鞭打着肠胃,让肠胃快点蠕动,这样一来,肠胃还没来得及吸收水分、营养,它们就稀里哗啦地穿肠而过了。
吃得不干净
对于有很多质量卫生不把关的“小吃摊儿”,最好避而远之,选择三证(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齐全的店家。
如果就爱吃小脏摊儿,也应该在吃之前观察一下颜色、味道,确定没有变质再大快朵颐。
注意:腹泻不止,医院看看,防止食物中毒,别自己乱吃止泻药啦!
魏宜胜,广州医院胃肠外科,副教授
李晓春,浙江大医院普内科,主治医师
刘英华,广州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