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誉远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2016-10-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广誉远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点击上方↑↑↑订阅更多养生资讯!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宋·刘翰《立秋》
今年8月8日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是传统节气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自古代开始,人们便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将其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因此才有“一叶落而知秋”的成语。
另外,皇帝还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而且,不论朝廷或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五谷丰收。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同时,正因为暑热和秋凉的交替,人们就更应该注重立秋养生。
养肺润燥中医认为,肺属金,秋天应于肺。肺居胸腔,在诸脏腑中,其位最高,故称“华盖”。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燥邪是秋季的主气,中医对于燥邪采用的是润燥之法。日常可多吃一些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银耳、大枣、藕、赤小豆、蜂蜜等。
衣食
住
行衣:春捂秋冻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即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增衣是必要的,但不也不用裹得严严实实。
食·祛暑清热立秋之后,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但不要因为祛暑而常吃生冷食品,否则易导致肠胃消化不良,而且经过长夏后身体消耗很大,脾胃虚寒,食物不宜过于寒凉。
立秋时节,为了加快体内湿热排出,恢复脾胃功能,不妨适度吃点健运脾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
广誉远牛黄清心丸全方兼顾清调补,既可加强脾胃运化功能,又能避免寒凉伤脾胃,尤其适合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的人群养生服用。
住·早卧早起立秋之后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立秋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有一定意义。
一般来说,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既顺应阳气的收敛,又能舒展肺气。早起时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一会再起床,避免卧睡贪冷。
行:仍要防暑立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之前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逐渐减少。但立秋后炎夏的余热未消,尤其是今年立秋时节,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阶段,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而且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密切点滴型白癜风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