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杀手浅谈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2020-7-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VeinThromboEembolism)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eepVeinThrombosis)与肺栓塞PE(PulmonaryEmbolism)。虽说从名称上看没啥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血液通过静脉回流入心脏,静脉内的血液发生凝集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堵塞肺部血管即形成肺栓塞,严重肺栓塞会影响循环功能,危及患者生命。肺栓塞80~90%的栓子来源于深静脉血栓。此外,如继发于骨折后的脂肪栓塞,分娩过程中的羊水栓塞,右心房粘液瘤碎片脱落栓塞,血管损伤后气体栓塞等均能导致肺栓塞发生。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eepVeinThrombosis)
历史上第一位被记录的DVT的患者是年。一位名叫Raoul的法国鞋匠出现了腿部的肿胀,随后出现溃疡,被一位叫拉乌尔的人把覆盖路易九世坟墓石头上的灰尘擦到伤口上,溃疡奇迹般愈合并存活了11年。随后DVT的记载逐渐增加,主要发生于妊娠或产后的妇女,当时认为是怀孕期间保留的邪恶幽默(evilhumous),或是腿部存在未被消耗的母乳导致这一情况的发生。虽说这些观点现在看起来无比荒谬,但人们对疾病总要有个认知过程。在年,Wiseman提出血凝块是由血液中异常引起的假设,直到年后Hunter提出DVT是由静脉内的血凝块引起。年Virchow提出血栓形成三大因素:静脉血流瘀滞、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在延用。
单纯具备一个危险因素为低危,具备两个为中危,同时具备三个则为高危。不具备危险因素不代表不会发生,只是发病几率低很多而已。
引起血流瘀滞因素
卧床、久坐、肢体制动(如骨折)、腹内压增高(如妊娠)、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布加综合征、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
引起高凝状态因素
遗传因素(如蛋白C,蛋白S异常,AT3缺乏),风湿免疫因素(如狼疮、抗磷脂综合征),药物(止血药、口服避孕药、激素、肝素、利尿剂),妊娠,恶性肿瘤,炎性肠病,脱水,肥胖,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肾病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引起内皮损伤因素
直接损伤(血管手术、穿刺、外伤),炎性损伤(全身炎性反应、感染),化学损伤(高渗液体,化疗药)……
临床有很多量表,可以用于评估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此处不一一赘述
临床分型
小腿静脉受累为周围型,髂、股静脉受累为中央型,两种都有为混合型
临床表现
血栓形成部位、程度不同可有不同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增高,严重时由于下肢动脉受压,供血亦受到影响,形成股青肿、股白肿,长时间的下肢静脉血栓会继发浅静脉淤张,晚期有可能继发下肢色素沉着、溃疡等,也就是所谓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PostThoromboticSyndrom)。
血栓数量有可能与临床表现不符,存在有大量血栓而临床表现不明显,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乃至危及患者生命为首发临床表现,这也是为什么这种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临床最常见的为肌间静脉血栓,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轻度小腿胀痛;部分深静脉血栓形成乃至发生了肺栓塞也可以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出现肢体肿胀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发生率要低很多;少部分患者以猝死为首要临床表现,称为致死性肺栓塞。
肺栓塞PE(PulmonaryEmbolism)
不同大小的栓子,阻塞范围不同,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小栓子阻塞患者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阻塞范围大些患者可出现心悸、头晕、憋气、胸痛、
咳嗽、咯血、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等表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很少见),未经治疗的肺栓塞致死率高达20~30%,且容易继发肺动脉高压,影响存活质量;累及肺动主干或左右肺动脉主干同时受累患者多表现为猝死。
小结
静脉血栓形成医院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幸运的是大部分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不需要特殊处理。部分静脉血栓不及时治疗存在肺栓塞致死风险,一旦出现单侧肢体肿胀、沉重感应警惕静脉血栓存在,对于高危患者如骨折、长时间卧床、孕妇、易栓症等患者应注意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开始下床活动前进行排查。肺栓塞症状多不典型,不明原因的心悸、头晕、憋气、胸痛、咳嗽、咯血、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等应警惕肺栓塞的存在。
专注于血管相关疾病科普,喜欢欢迎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