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预告20检验报告智能审核与临床解
2021-3-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70125/5212076.html临检学组论坛
论坛主席
李莉李莉教授,主任医师/主任技师,博士生导师,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肥大细胞与疾病研究,培养研究生40余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余篇,著作21部。目前是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和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检验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会长,医院协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协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常委。
论坛主席
曹文俊曹文俊,医学博士,主任技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医院检验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临检和细胞学组组长。
长期从事临床检验的医疗和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主攻眼耳鼻喉专科疑难疾病的实验诊断及研究。带领学科团队近十年来在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眼部炎症类疾病和头颈部肿瘤等发病机制和临床检验诊断方面进行探索,基于临床检验开展创新探索,取得进展。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学科团队近5年参与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和市卫计委项目及人才基金等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在OcularSurface,AmericanJournalofOphthalmology,IOVS等发表SCI论文30篇。担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和MBBS项目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免疫学讲课教授。BritishJOphthalmology、?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检验医学?杂志的审稿专家和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免疫测定?和科学出版社?医学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编委。
论坛主席寄语
岁月静好来自于有人负重前行,天降英雄其实是平凡逆行者的勇往直前!使命在肩,“疫”无反顾,我们检验人从疫情爆发之初的迷茫、紧张中迅速明确方向,无论是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基因鉴定还是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无论是守护武汉在雷神山、火神山的战斗,还是驰援绥芬河、大连、首都、大美新疆以至于奔赴伊朗和香港,整个抗疫过程检验人无处不在、无时缺席。我们以使命担当的精神,特别是临检人默默地守护在发热门诊、流行病学调查、常规检验的岗位上,用爱心和毅力支撑着新冠病毒肺炎的救治和防护。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在上海市医学会和检验分会的大力支持下,本次临检论坛主席为展现临检人在坚守岗位同时研究不缀的最新成果并彰显临检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重要作用,精心设置了“智能审核与临床解读”和“新冠肺炎的实验研究与检验诊断”两个主题,有幸邀请到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作精彩报告。作为本次临检论坛共同主席,我们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的莅临指导,感谢各位临检工作者这一年的辛勤付出!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并祝大家学有所获、收获知识和快乐!专题报告报告一:血常规自动审核规则与周期性验证的适宜性评价在医学检验学科进入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的今天,大数据与智慧检验是当今检验科发展的前沿与趋势,自动审核是智慧检验的奠基。随着我国医学实验室自动化程度及智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开始了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的建立、验证及应用。本文简要介绍CLSI年2月发布《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指南》(AUTO10-A),以及国内多中心协作建立的血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简要介绍CLSI年9月发布《特定学科医学实验室结果的自动审核》(AUTO15)医院检验科应用该自动审核后的周期性验证,同时对自动审核规则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及优化调整。
续薇续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实验诊断学系主任。医院、医院、加拿大Laval大学病院研修血液病形态学诊断、临床检验及细胞病理学诊断。研究方向为血液病与肿瘤分子诊断。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及省科技厅课题多项,发表SCI、EI、核心期刊论文多篇。主要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九届常委、第十届血液体液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常委、医院管理协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省抗癌协会临床细胞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高等学校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检验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报告二:疫情改变认知-新形势下检验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恰逢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切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也促使医学界发生着巨大、深刻的变化,如何更好地应对未来,对检验人提出全方位、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检验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值得我们开展及时和深入探讨。报告从多学科联合诊疗、分级诊疗、疫情监控、医工交叉、工业化趋势、医学转化、检验创新等方面,对检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了形势分析和判断并提出问题,为检验学科的赋能和疫情对学科和行业影响的认知等方面开启新的思考。
谢鑫友谢鑫友,浙大医院副院长,浙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学位点负责人,浙江省检验医师规培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检验医学分委会副主委;中华医学检验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检验学会浙江分会前任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浙江分会候任主委;浙江省重点创新学科--个体化检验诊断学负责人。近5年课题组共发表SCI收录文章5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获省科技进步及卫生科技进步奖3项。
报告三:人工智能助力智慧检验从临床实验室大数据价值挖掘和AI智能审核两个方面分享的人工智能助力智慧检验的实践探索。聚焦实验室管理中的质量持续改善、便捷临床沟通等质量指标内容,讨论了如何充分发挥大数据多维度、动态监测、数据钻取等优势,深入挖掘,为临床提供新的更大价值;并介绍了在基于规则的自动审核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深入开发AI智能审核平台的过程,展示了全面的智能审核体系。提供了数据管理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验室管理中应用的新角度和探索经验。
张义张义,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促会基层检验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分会常委;医院学会生物标志物分会常委;
山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山东省免疫学会免疫技术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编委。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转化应用、肿瘤分子生物学。
报告四:中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根据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化学药占84.9%,中药占12.7%,其他2.4%。如蟾酥、六神丸、夹竹桃提取物、丹参、亚洲人参、西伯利亚人参、印度人参对地高辛免疫测定会产生干扰;如甘草对全血、血浆、血清标本中钾、pH、HCO3-、总CO2、pCO2、醛固酮、肾素、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总睾酮、17-羟孕酮、促黄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对尿液标本中钾、游离氢化可的松、肌红蛋白等测定结果会产生变化。
胡晓波胡晓波,主任技师,上海中医院检验科主任,主要从事临床血液体液学检验工作,任上海中医药学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会会委员。
报告五:新冠病毒的实验研究与检测诊断报告拟从SARS-CoV-2基因组结构功能、检测诊断、疫苗研制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在对SARS-CoV-2病原学和分离培养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SARS-CoV-2基因组结构组成,以及编码的16个非结构蛋白和4个结构蛋白,尤其是S1与S2两个亚基的生物学功能。第二部分,在分析SARS-CoV-2核酸与抗体出现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中美检测试剂与实验室检测方法。第三部分,在探讨SARS-CoV-2S和RBD抗原表位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目前进入三期临床的国内外10项新冠疫苗的研制工作,以及各种类型疫苗的特点。
戚中田戚中田,医学博士,海军军医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侦检与应急专家,全军生物侦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病毒结构与功能及致病与免疫研究,主持国家和军队重大重点课题。先后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青、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论文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年开展新冠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团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报告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型与机体凝血状态本次报告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趋势、病理生理、肺外表现和凝血障碍的流行趋势进行介绍,进一步探讨了COVID-19疾病进展中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异常两方面,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其感染通过促进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释放激活补体,造成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与COVID-19的死亡率显著相关,并在一项多中心对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D-Dimer、PLT、CRP和ESR的升高是住院期间血栓并发症的预测因素。临检多项常规指标和新项目在新冠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实验诊断价值。
李艳李艳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医院检验科主任。兼任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微循环学杂志》主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年“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从事临床检验工作40年,曾经留学日本国东京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篇,其中中华牌期刊65篇,SCI收录71篇。
报告七:后疫情时期的检验学科发展思考检验人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考验,回顾抗疫的经历,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从幕后走向前台的不凡表现和荣誉,我们还需要总结抗疫的经验,反思检验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地位,制定策略和方案,提高检验在疫情发现、识别、防控和处置中的作用,从而为国家公共卫生管理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次报告首先回顾和总结了检验的抗疫经历,结合国家对医疗机构实验室能力最新政策指南和评分标准、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中对检验的要求,就如何理解临床实验室能力和实验室能力建设的具体方面以及未来的展望等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观点。期望我们能够以新冠疫情为警示,认真思考并重视和加强临床实验室能力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建成自上而下的,监测、预防、控制和有效应对的,网络和信息支撑的,科学规范的新型全民疫情防控体系。
李莉报告八: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学报告规范化指南解读对近期发布的《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中参与执笔的白细胞报告规范化建议部分进行解读。从粒系、淋巴系、单核系及特殊原始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异常等方面,结合一系列具体病例,对于分层报告模式进行展示,并强调其在临床诊疗工作尤其是血液病初筛中的重要意义。
陈朴陈朴,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副主任技师,美国UTSouthwesternMedicalCenter访问学者。
现任医院检验科骨髓细胞学综合诊断亚专科主任、临检组副组长。作为血液学专业组长和ISO临床血液学专业授权签字人负责造血系统疾病的综合诊断及审核工作。
社会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形态学分析专家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细胞形态学诊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细胞分析委员会委员、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血液学组委员。
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著7篇(其中SCI收录3篇),参译论著两部。两篇论文被US-CAP(加拿大)录为poster交流。一篇论文被年柏林召开的41届IEEE国际年会收录并做口头交流。作为执笔人参与编纂《血细胞分析规范化指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43(6)]。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卫计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报告九:精神疾病与新冠病毒感染共患临床用药与评估
精神病患者合并新冠导致的肺炎,在临床检验、检验辅助诊断、用药监控以及预后和普通患者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精神病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和普通人不同,除了精神状态的临床症状以外,精神疾病患者本身的器官功能较弱,免疫力较差,有精神疾病引起的本身的临床指标和普通人也存在差异,另外,精神用药和新冠肺炎用药之间也存在明显可能的潜在相互作用。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精神疾病共病患者的检验,具有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完全作为普通患者进行检验。报告将针对精神疾病患者,在临床检验,临床医护治疗,和临床监测领域的体会,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病毒爆发情况下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进行总结。希望对于后续病毒情况下,精神疾病的检验,指导治疗和积极地采取早期干预救治提供参考,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林萍林萍,主任技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检验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精神与心理疾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精神疾病精准检验学组组长、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神经精神学组副组长、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专科分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检验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五届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组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质谱学组副组长、《检验医学》、《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和《FrontiersinLaboratoryMedicine》杂志编委。
主持或参与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科研课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吴阶平基金课题、科技部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等、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基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卢湾区卫生局学科带头人项目、上海市闵行区科委课题等,获上海市区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近5年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书籍8部。
·END·
检验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