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白露时节,养气润燥
2016-10-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白露时节,夜间或晨起,树木花草上时常看到白色的露珠,故名白露,即露凝而白也,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今年为阳历9月7日。白露时节的到来,寓意着天气逐渐凉爽。那么对于刚度过一个炎炎夏日,又立马进入凉爽秋天的我们,该如何在白露时节进行养生保健,防止疾病的发生呢?下面,请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学习白露时节的养生措施。
首防秋老虎白露过后,早晚天气偏凉,吹来的风比夏季风凉爽,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此时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身体虚弱者,还要经常喝点姜茶。
关键在于
防燥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进入秋季之后,雨水渐少,天气渐凉而气候干燥,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很多时令水果上市,这些水果都是我们防燥的好食物。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等。
重在养肺中医认为,肺主秋季,秋气应肺。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合皮毛,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呼吸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器官,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部。秋季由于早晚比较凉、温差比较大,干冷的空气容易侵害和损伤粘膜导致呼吸道疾病,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
在生活起居方面养肺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晚上早睡,就可以聚气,而阳气则为我们立根之本,而早起的话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户外活动后,要及时擦干汗,防止着凉。
养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秋季饮食要“少辛多酸”,即多吃润肺的食物。首选物品就是百合,它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其次,就是多吃胡萝卜、豆浆、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润肺清肺的食物,目前正是梨子上市旺季,人们不妨多食些梨。在秋季要减少进食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食物,还要适当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
防冬病白露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也就是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俗话说,“春捂秋冻”,适当的秋冻,顺应秋季自然收敛,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养成“耐寒”体质,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这对于老年、儿童、体弱者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
精神调养自然界的秋风落叶,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常令人心生秋愁,诱发消极情绪,即悲秋。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也就是说,秋季养生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收敛神气,心平气和,以适应秋季清肃、容平之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或静练气,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做到“心境宁静”,避免悲伤情绪,让自己保持乐观愉快,这样才会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才能适应秋天的特征。
白癜风中药白癜风专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