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

2016-11-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疼痛,行走时加剧,有压痛,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发病1、2周后可见浅静脉曲张,超声可及时准确诊断。

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产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所以胎盘剥离后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单纯血流滞缓不足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经颈静脉置入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同时股静脉内置入直头多侧孔导管,术后双向溶栓并抗凝治疗,可以使血栓溶解,深静脉早期复通,下肢水肿消失且可有效预防发生肺栓塞。

(文章来源:郑大一附院放射介入科王艳丽)

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小儿腹痛的常见疾病及辅助检查的选择
历史上的今天nbsp0722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wh/2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