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肝硬化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对门静

2017-4-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期,医院消化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及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研究指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可能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有监测作用。该文发表在年第03期《临床肝胆病杂志》上。

  

将32例河南省医院年-年住院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患者设为血栓组(PVT组),40例肝硬化非门静脉血栓的患者设为非血栓组(非PVT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Ag)、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的含量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VT组GMP-、TM、vWF:Ag、DD含量分别为(20.68±1.49)μg/L、(47.24±1.36)μg/L、(.32±7.68)%、(0.86±0.12)mg/L,均明显高于非PVT组(13.05±0.97)μg/L、(34.05±5.03)μg/L、(.21±3.68)%、(0.42±0.08)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PVT组伴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浆GMP-、TM、vWF:Ag、DD水平分别为(19.68±1.29)μg/L、(45.24±1.26)μg/L、(.32±6.68)%、(0.79±0.12)mg/L,显著高于轻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2.05±1.07)μg/L、(35.05±4.83)μg/L、(.21±3.45)%、(0.36±0.0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PVT组伴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浆GMP-、TM、vWF:Ag、DD水平分别为(18.98±1.18)μg/L、(46.78±1.35)μg/L、(.32±6.39)%、(0.81±0.14)mg/L显著高于无出血患者(11.98±1.12)μg/L、(36.02±4.78)μg/L、(.21±4.12)%、(0.35±0.1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相关链接:







































上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wh/6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