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口服避孕药的是与非
2020-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发病的原因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之前的一篇文章《时代改变了女性的生育曲线,我们用什么来弥补?》,免费给短效口服避孕药的打了广告。我是真心不想给厂家打广告的,打这么多字,花了我3个小时,又没赞助费,其实很不合算!但是,我们国家的老百姓对口服避孕药的接受程度实在是太低了,如果我的辛苦能让国人对口服避孕药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一点,那我的努力也算没白费。
口服避孕药就其有效避孕,以及一些列的额外益处而言,确实有非常可取之处。但是它在国人中的接受程度却是非常低的。尤其是短效口服避孕药,其要求每日规律服用,对许多女性来讲,感觉非常不便,再加上对其副作用的恐惧,使得许多女性都拒而远之。
短效口服避孕药到底有些什么副作用呢?
(1)类早孕反应:少数妇女常在服药第1~2周期发生,如轻度的恶心、食欲不振、头晕、乏力、嗜睡、呕吐等,继续服药后即可自行改善。
(2)阴道流血:一般发生在服药初期,表现为点滴出血或月经样突破性出血。较常见的原因一部分与服药初期一些妇女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有关,另外常见的原因为漏服、不定时服用、服药方法错误或药品质量受损等。可在医师检查指导下处理。
(3)月经量减少或停经:这是因为COC会抑制子宫内膜增殖,导致月经量减少或停经。出现月经量减少一般不需要处理,因为不影响健康,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对停经的妇女,需排除妊娠的可能。若使用者确实不能接受月经量减少或停经,根据具体情况可停用或更换其他避孕方法。
(4)乳房胀痛:一般不需处理,随服药时间延长,症状可自行消失。
(5)体质量增加:少数妇女服药后发生水钠潴留,表现为体质量轻度增加。不影响健康,若体质量增加明显可以停药观察。
(6)皮肤褐斑:少数妇女服药后出现皮肤褐斑,日晒后加重。不影响健康。停药后多能自行减弱。
(7)极少数使用者可出现精神抑郁、头晕、乏力、性欲减退、皮疹、皮肤瘙痒等。
注:主要参考资料来源于《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以上不良反应中,都属于可逆的,不太严重的反应。但是有两点是大家最关心,最害怕的,第5条的体重增加和第6条的皮肤长斑。
关于体重增加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是非常争议的。首先,体重增加并不等同于长胖。在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中,雌激素有明确的水钠潴留作用,也是就是使体内的水分增加,从而引起体重增加。但是这种体重的增加是并不显著的。而长胖的前提,一定是有过多的能量摄入。把长胖归咎于吃了避孕药,这个很没有道理,第一,避孕药本身是不含能量的,自身不会转化为脂肪,第二,避孕药也不会如糖皮质激素般的引起脂肪重分布。长胖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在大街上,我每天都能看到好多女胖子,她们有没有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我并不清楚,但是我很清楚,许多女性到了30岁左右的年龄,因为疏于运动,加上生理机能下滑,代谢降低,但是吃得还更多,而日渐肥胖,这个事实。
关于长斑的问题,我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来给大家阐述这个问题。不过有一点是很肯定的,雌性激素和黄褐斑是存在直接关系的。到底是因为雌激素过多长斑,还是雌激素不足长斑,还是雌激素波动长斑,这个我还没有搞清楚,应该说激素波动是个重要原因。如何说雌激素和黄褐斑有关系呢?这也不是文献上查的,这其实是个常识。黄褐斑的流行病学分布,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见女的长黄褐斑不稀奇,却罕有男性长黄褐斑的。白种人比黄种人更容易长黄褐斑。所以身为中国人是幸运的。正是因为黄褐斑多见于女性,在有些男性眼中,黄褐斑还可能被解读为“女人味”“性感”的表现。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月经紊乱的女性多半合并有面部色斑(作为非皮肤科医生,对黄褐斑、色斑还是傻傻分不清)。而从色斑会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个特点,我们也可以推测,黄褐斑是不是和女性雌激素的不稳定存在一定关联。从这个层面上讲,如果规律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理论上是不应该会造成严重黄褐斑的,因为外源性的激素替代,使得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相对更稳定,波动更小。
长斑的问题,还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所以也很难界定其与短效口服避孕药之间的因果关系究竟有多少。
短效口服避孕药更严重的副作用,心血管病!
相比于上述这些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医生更加关心的问题,还是雌激素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问题。因为这是致命性的。这也是许多人在接受短效口服避孕药之前,不得不了解的一个问题,如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
有关血栓和栓塞,很多人搞不清楚。血栓就好比血管里面长的石头,而栓塞,就是石头掉落后,到处跑,最后卡住了。所以是先长血栓,后有栓塞。血栓有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区分。动脉血栓长在动脉里,静脉血栓长在静脉里。我们平常听说的脑血栓,就属于动脉血栓,动脉血栓造成脑血管完全阻塞,就会发生脑卒中,脑卒中的其他原因,还包括脑溢血等。静脉血栓一般不致命,而一旦栓子脱落,掉入肺里面,将是致命性的。
对于普通人而言,口服避孕药在心血管方面的风险,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太在意,因为这些都属于小概率事件。以静脉血栓栓塞(VTE)为例,每年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发生VTE的概率大约为万分之9,而未妊娠、且未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的数值是万分之5。用与不用的差别,就在于,每年每个人中,多了0.04个人发生VTE,这个数字对普通人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对于专门治疗VTE的大型医疗中心而言,在庞大人口基数的支撑下,这个数字就意味着他们每年的工作量将会因为短效口服避孕药的普及而增加一倍。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数字,我们不能忽略。VTE的发生和许多因素相关,其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妊娠。1万名妊娠妇女中,每年的VTE发生率大约是29个。是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3倍。而短效口服避孕药有效控制了意外妊娠的发生,如果从这个层面来讲,也许短效口服避孕药的普及,能降低VTE的发生也说不定。
以上这些数据,是白种人总结的,身为中国人,有件事情很幸运,黄种人在遗传学上发生VTE的概率就低得多。因为凝血因子ⅤLeiden突变是目前已明确的与VTE相关的遗传缺陷。而这种基因缺陷,在高加索人种(白种人)中的出现率要比黄种人高出10倍。
而和短效口服避孕药相关的动脉血栓栓塞(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的发生率,还要要比VTE低得多。虽然数据显示,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可能增加风险,但是这类疾病还和许多其他因素有关,如高龄、吸烟、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对于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我们可以选择避免服用口服避孕药。
短效口服避孕药,以其可靠的避孕效果,出乎意料地在预防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直结肠癌方面的作用,以及在保护女性生育、治疗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方面的作用,广泛得到妇产科业界的认可。然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尤其是历来以遵从自然、中庸自称的中国人,是很难接受这种通过药物手段去控制和干扰人体机能自然运作的行为的。
我们究竟该不该用短效口服避孕药?
1.为了治病,我们应该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
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
月经紊乱;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有高雄激素血症。
前文已经详细讲述了短效口服避孕药对各种疾病的治疗作用。对于已经有明确疾病现象的女性,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是不需要犹豫的,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是经过临床考验的。
2.不愿意或者不规范使用避孕套的人群。
意外怀孕给女性带来的伤害,远比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影响严重。人工流产相关的并发症,可能造成女性的不孕、感染、慢性盆腔痛等问题。而在经济卫生条件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不安全的人工流产手术,还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对于有条件思考选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安全性的人群而言,通常不会是生活在这样的地区。但是对于一些年轻,知识缺乏的青少年女性,这类问题也并不罕见。
面对晚生育问题,短效口服避孕药是否应该被作为保存卵巢储备的方式常规使用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高调地提出了时代改变了女性生育曲线,可以尝试通过短效口服避孕药储备女性生育功能的观点。然而时代所改变的,又岂止是女性的生育曲线呢!
早在几千年前,人类文明进化到国家机器时代后,人类就开始逐渐分化出一类放弃生育,却又极端优秀的人,比如得道高僧、牧师等。而人类的交配行为,也逐渐的不再以繁殖为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种系繁衍,将逐渐由以家庭为单位的本能自发行为,转变为以种族为单位的群体计划行为。(虽然大多数人仍然是以个人意愿出发作出生育抉择,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欧美等人口负增长的国家的人口刺激政策都是以群体行为干预生育抉择的方式。)生育年龄的延迟,造成人类繁育能力下降,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人类遵循进化论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占据了地球的所有宜居地段,种群发展至逾70亿,超过食物链顶端的所有大型动物的数量总和若干倍。人口膨胀带来的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人类对地球的改造力和破坏力都是空前的。在落后地区的人口繁衍规律,依然是严格遵循原始的自然法则;而在世界上很多地区,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开始主动干预人类的繁衍问题。
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人类的生存目标。作为生物人,人类具有觅食和繁衍的原始冲动。而作为社会人,人类对作为社会人存在的价值追求,会越来越强过对觅食和繁衍的原始冲动。因此,交配在更多时候,仅仅成为人类的一种娱乐方式,而非繁衍手段。而越晚生育的人,越是社会上更接近顶尖的人。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样他们也理所当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而更容易面临生育丧失的人群,也是他们。而他们和真正属于人类智慧精华拥有者的哪些坦然放弃生育权利的顶尖人物(如得道高僧、道士、牧师,当然也包括一些为事业放弃生育的优秀科学家、医生、政治家等)相比,又还没那么洒脱。对他们多数人而言,失去生育,依然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因此我绝不反对这类人为保存生育潜能,而预防性的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
人类的自发晚生育行为,其实也有额外的好处,对缓解人口压力,给力不小。然是从繁育质量来讲,这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人群中流传的种种关于生孩子年龄越大,孩子越聪明之类的传言,都没什么鸟用。
无论什么新事物出现,总会有那么一批天生的反对派。这个一点不稀奇,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我认为,这其实是好事情。人类社会从智人发展到今天也不过几十万年的历史。而地球上经历过如此多的大灾难,每次灾难都会有大批物种面临灭绝。最终存活下来的物种,要么是具备惊人的繁殖能力,要么是具有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这些能力大多都是固定在了他们种群的DNA中一代一代传递下来的。而人类社会这种通过大脑记忆、文化传承和学习的方式,适应恶劣环境变化的形式,是还没有经历过地球上大灾难考验的。人类作为一个种群,在其内部,随时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差异化认知,其实也算是对未来不可知的大灾难作防御储备。将来究竟是哪一种人能最终活下来,掌握高科技的,还是保留了更多祖先原始行为习惯的?这将不得而知。也许很多人不服,难道说科技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不应该理所当然的成为人类取得优胜的原因吗?其实不然,毕竟人类还没有经历过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那种大灾难,而且单就人类有限的历史长河来看,都不知道有多少次,“先进文明”是成了“落后文明”的俘虏的。
新生事物,有其存在的必然价值,但是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短效口服避孕药,其实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事物。最早通过审批,广泛上市运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药至今也不过50多年历史。而与此同时,人类现在所接触的各种被广泛运用高科技产品,贯穿了人类的衣、食、住、行,又有多少东西是超过50年历史的呢?手机、个人电脑、家用小汽车、大屏电视等。甚至我们吃的大米、面粉,都不再是通过原始的培育和加工方式得来,里面无不包含了大机器时代和基因、信息时代的印迹。都知道多走路对身体好,但是很多人还是选择开车,为什么呢,因为省时啊!都知道手机可能会有辐射,但是大家都在用,为什么呢,因为方便啊!都知道长期看电视对眼睛不好,但是大家都在看,为什么呢,因为有信息和娱乐需求啊!而人们偏偏对药物的问题格外谨慎。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从客观上,很难去区分对错。而潮流的力量,总是势不可挡,人们阻挡不了潮流,只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的最终表态:短效口服避孕药,作为新生事物,和科技的产物,和手机电脑这些东西一样,有其必然的利用价值,有其大量的优点;但是也如手机电脑一样,有其无法回避的缺陷(如同用手机电脑成瘾的“手机控”“网瘾”一样)。所以,对于有避孕需求的女性,只要没有禁忌症,也没有高危因素,绝对鼓励使用。而对于不愿意用的人,或者反对它的人,我想说的是,一定要认识到避孕的重要性,只要你有其它合理有效的方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至于保护生育方面的问题,我认为,人还得顺应自然,如果有能力逆天改命,或者愿意去逆天改命,能早作准备的,就得早做准备;对于做了准备,却没有达到目的,或者没有做准备,现在又有问题的人,该任命的时候得认啊。不要觉得自己不幸,如果我们是主动的选择,而非被动的遭遇,那感受将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转换角度很重要。既然做不了普通人,也许我们可以负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成长为社会的精英阶层呢。
本文没有提到紧急避孕药,以后单独附文。最后贴上短效口服避孕药的禁忌症、慎用指征,以及历代常见药物成分的作用活性详解。(来自年2月在中华妇产科杂志发表的《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下列情况禁止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
类别
类别
个人情况和生
个人情况和生育史
母乳喂养产妇:产后6周
产后未哺乳且合并其他VTE风险因素的妇女:产后21d[WHO3级(慎用)或4级(禁忌)]
吸烟:年龄≥35岁且每天≥15根烟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多风险因素,如:老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WHO3级或4级)
高血压: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或伴血管疾病
DVT或PE:DVT或PE病史,急性DVT或PE,DVT或PE并且已经抗凝治疗,长期制动的大手术
已知与血栓形成相关的突变,如:凝血因子ⅤLeiden突变,凝血酶原突变,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缺陷
缺血性心脏病病史或目前正在患病
卒中(脑血管意外病史)
复杂性瓣膜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房颤风险,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史
风湿性疾病
抗磷脂抗体阳性或原因不明的SLE
神经系统情况
持续的无先兆偏头痛,且年龄≥35岁
有先兆的偏头痛
生殖系统炎症和疾病
目前患乳腺癌
内分泌情况
糖尿病合并肾、视网膜或神经病变(WHO3级或4级)
糖尿病合并其他血管病变(WHO3级或4级)
糖尿病病史20年(WHO3级或4级)
胃肠道情况
初发的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或发作期
重度肝硬化(失代偿性)
肝细胞性腺瘤或肝细胞癌
注:1mmHg=0.kPa;COC:复方口服避孕药;VTE:静脉血栓栓塞;DVT:深静脉血栓形成;PE:肺栓塞;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列情况需要慎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如要使用,建议专科医生评估后决定。
类别
描述
个人情况和生育史
母乳喂养产妇:产后≥6周且6个月
产后未哺乳且未合并其他VTE风险因素的妇女:产后21d
产后未哺乳且合并其他VTE风险因素的妇女:产后≥21d且≤42d[WHO2级(酌情使用)或3级(慎用)]
吸烟:年龄≥35岁且每天15根烟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史且不能评估血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
充分控制的高血压且血压可被评估
血压~/90~99mmHg
已确诊的高脂血症(WHO3级或2级)
神经系统情况
持续的无先兆偏头痛,且年龄35岁
初发的无先兆偏头痛,且年龄≥35岁
生殖系统感染和疾病
乳腺癌病史:近5年未发病
胃肠道情况
有症状且正在治疗的胆囊疾病
正在发病的有症状的胆囊疾病
使用COC后相关的胆囊炎病史
注:1mmHg=0.kPa;COC:复方口服避孕药;VTE:静脉血栓栓塞
不同孕激素在治疗剂量下的药理学特性
孕激素
孕激素活性
雌激素活性
糖皮质激素活性
雄激素活性
抗雄激素活性
抗盐皮质激素活性
天然孕酮
+
-
-
-
±
+
屈螺酮
+
-
-
-
+
+
炔诺酮(第1代)
+
-
-
±
-
-
左炔诺孕酮(第2代)
+
-
-
±
-
-
孕二烯酮(第3代)
+
-
-
±
-
±
诺孕酯(第3代)
+
-
-
±
-
-
去氧孕烯(第3代)
+
-
-
±
-
-
地诺孕素
+
-
-
-
+
-
醋酸环丙孕酮
+
-
±
-
+
-
几代口服避孕药的代表及成分:
第一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孕激素成分是以炔诺酮、甲地孕酮为代表。
口服避孕药0号每片含炔诺酮0.mg、甲地孕酮0.5mg和炔雌醇0.mg。
复方炔诺酮片(口服避孕片1号)每片含炔诺酮0.mg和炔雌醇0.mg。
复方甲地孕酮片(口服避孕片2号)每片含醋酸甲地孕酮1mg和炔雌醇0.mg。
第二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孕激素为炔诺孕酮和左炔诺孕酮,炔诺孕酮的孕激素活性比炔诺孕酮强倍,抗雌激素活性强10倍,左炔诺孕酮又比炔诺孕酮强1倍。
复方左旋18甲基炔诺酮(左炔诺孕酮)
左炔诺孕酮炔雌醇(三相)片:
黄色片:每片含左炔诺孕酮0.mg与炔雌醇0.03mg
白色片:每片含左炔诺孕酮0.mg与炔雌醇0.04mg
棕色片:每片含左炔诺孕酮0.05mg与炔雌醇0.03mg
第三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孕激素为去氧孕烯、孕二烯酮、环丙孕酮。
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每片含去氧孕烯0.15mg、炔雌醇30μg,运用最久,使用最广,价钱便宜。
美欣乐:美欣乐由微克孕激素去氧孕烯和20微克雌激素炔雌醇组成。是第一个含有20微克炔雌醇的复方口服避孕药,超低剂量制剂,能有效地防止体重的增加,并使副作用发生率降低。
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2mg醋酸环丙孕酮和0.mg炔雌醇。主要优势为抗雄激素作用。特别适用于高雄血症。
第四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孕激素为屈螺酮。
含最新型孕激素屈螺酮,是一种与传统孕激素结构不同的激素,结构类似于安体舒通,由于其结构类似安体舒通,生化特性在抗盐皮质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方面类似于天然孕酮,可有效对抗水钠潴留引起的水肿现象,优思明是唯一可控体重的短效口服避孕药。
优思明:每片含屈螺酮3mg和炔雌醇0.03mg,主要优势为,不增加体重。
原创作者,郭铭川,未经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下期话题预告《该切的子宫为何不切?》
想了解更多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