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效

2015-3-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食法】

【宜忌】

蒲公英大多是在中药店里的干品,用干品泡茶或熬粥,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三、百合:渗利和中之美药

黄芪入菜自古有之饭店里的甲鱼汤、乌鸡盅,黄芪是常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能提高人外周血淋巴母细胞转化率,激发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现在也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治疗蒲公英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钾、钠、磷和铁的含量较高叶子含有比胡萝卜更多的维生素a,也含有部分维生素b、c和d

蒲公英属苦寒之品,适用于热症脾胃虚寒者,不可服用

对于老年人来说,百合可用于安养五脏,有“补虚损”、“滋养强壮”等轻身延年之功由于其性质温和,用于老年人肺虚咳嗽、虚烦惊悸、失眠多梦、支气管哮喘、慢性肾炎、高血压等老年病症,疗效十分确切,而且百合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对老年人雌激素功能低下很有裨益小辈们在给老年人做粥、做面点时,可适当放一些久服,大有补益

本品尤其对体虚反复感冒者,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显著降低发病率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皆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促进正常人和病人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干扰素系统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诱发作用

从烹饪应用来说,其适用的技术较蒲公英和黄芪来得更为广泛通过凉拌、爆、炒、溜、蒸、炖、煮等烹饪方法,可制作成冷菜、热炒、热汤、点心、小吃、冰品等各种美食

更多先天性肺囊肿问题
       请点击→

二、黄芪:人体健康的保护神

您可用鸡蛋液加炸粉包裹百合,经油炸做成的“酥炸百合”,其味香脆可口;百合加上白木耳、莲子、冰糖煮成的甜汤可以清热化痰;百合与桂圆肉同煮当茶喝也是不错的润燥饮品;百合枣仁冻(鲜百合60克、熟枣仁30克、洋菜粉5克),不仅好吃解暑又有治疗失眠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百合可增加肺灌流量,有止咳平喘作用,而且其中含有的主要成份如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增生的作用因为大米粥本身具有和胃、补脾、清肺作用及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特点,所以与药材共煮更能发挥药理功效您可先将15克蒲公英洗净放入锅中,倒入600毫升清水,用小火煮半小时然后捞出蒲公英,在药汁中倒入50克洗净的大米,熬成粥即成吃时还可调入少许白糖

【食法】

【食法】

百合为补益之品,古有“渗利和中之美药”的誉称其性微寒,味甘、淡,入心、肺二经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效主治阴虚久咳、痰中带血、心烦不眠、精神恍惚等症,尤其对肺结核有极大的疗效,自古就是中医治疗肺病的经典药材

【宜忌】

黄芪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亚油酸、亚麻酸、淀粉酶及活性多糖成份

蒲公英整株都可食用叶子可以像菠菜一样煸炒来食用,或是做成色拉菜肴;根部也可以当成蔬菜食用或是作为咖啡的替代品

一、蒲公英:天然抗生素

百合含有丰富的淀粉、蔗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泛酸、维生素(c、b1、b2)、钙、铁、磷、钾等营养成份

百合是较安全并且值得推广的食物,就药理来说,食用无季节之分,但在食疗上则建议选择新鲜百合较适宜

【宜忌】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百合为甘滑降泄之品,对风寒咳嗽、中寒便溏者忌用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称,为中医传统清热解毒药其味苦、甘,性寒,归肝、胃二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细胞代谢、强心降压、改善血流及抗衰老等作用,对人体多脏器、多系统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堪称为“人体健康的保护神”

黄芪,《神经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为补药之长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二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主治肺虚咳嗽、内伤劳倦、脾虚泄泻、久溃不敛等气虚血亏之症

阴虚阳亢、内有滞积者,不宜服用

选购干百合时,则要注意不要挑颜色太漂亮、太白的百合,因为有些不法商人在百合的处理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二氧化硫,这样百合的口感就会变得酸酸的因此白底带黄的干百合,品质才为上乘

由于其味甘、平的特性,所以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并且对健康不会有任何不利的影响

您可先用少许鸡汤或清水把黄芪泡软,然后与鸡肉片、金针菜共炒,即成传统药膳“黄芪肉片”;或与鱼片、笋片一起做成“黄芪溜鱼片”,那滋味也是极其鲜美的;当然把黄芪与枸杞子、淮山药等药材一起放入鸡汤、排骨汤里同煲,那更是一道中华名料理;用黄芪熬粥则与蒲公英功效相似,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yf/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