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栓日栓不住,动起来
2018-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血液是身体里"流动的长河"。如果生命的长河被堵塞,你能想象后果会有多么严重吗?——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一个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日子。
血栓日由来“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的命名人德国的RudolfVirchow教授于年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该理论至今仍被认可。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RudolfVirchow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纪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并且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血栓危害血栓形成是指在动脉或者静脉中形成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根源。其中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在腿部和肺部发生血栓,不像心脏病和中风那样被人重视。
血栓可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可达4∶1。
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液也有瓣膜控制开关。如果河道里的泥沙俱下、集结成团,那么河里的水就会四处寻找突破口,泛滥成灾。如果血液具有血脂多、凝血因子多等凝血条件,那么血细胞就会堆积,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血栓。
换用医学术语说,血栓形成的诱因有缺乏抗凝血酶、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长期卧床、大手术后、肥胖等。因此,要远离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栓,通常由血流缓慢或淤滞所引起。静脉血栓特点是含有大量红细胞和纤维蛋白,血小板表现聚集和脱颗粒改变,其数量较少;血栓外观似试管内的全血凝块,颜色暗红,称红色血栓。静脉血栓形成常常引起血管腔闭塞,因而血栓近端以红细胞为主,尾端往往有新的血小板黏附在表面。这种血栓多发生于大静脉,常见的如腘静脉、股静脉、髋静脉,可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皮肤颜色改变。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包括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瘀滞。如果住院、手术和久坐不动都会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腿部形成血栓–肺栓塞(PE)–血栓转移到肺部时–这两种危险的血栓加起来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也就是说,腿部和肺部的血栓会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有些人的身上不会出现一些预警体征或者症状。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了解风险因素、体征、特定事件或者状况能够引起或者引发血栓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1、什么是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是一种由于动脉或静脉中形成了血凝块而导致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血栓一旦形成,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甚至脱落移行到其它器官。血栓栓塞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杀手---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均与之密切相关。
2、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即静脉内形成了血凝块,简称VTE。在深部的静脉形成血凝块(通常发生在下肢),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DVT。当静脉内血凝块脱落并随血流移行到肺部,就会形成肺栓塞,简称PE。DVT和PE统称为VTE,是一种风险极高的、潜在的致死原因。
VTE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世界血栓日”专家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范围VTE的发生接近1,万例,涵盖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尽管如此仍然相信,即使在信息系统相对发达的美国与欧洲,仍有很多病例未被有效登记。
3、VTE的危险因素
VTE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种族和性别,某些因素会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
高风险因素:
住院
接受手术治疗,特别是髋部、膝部以及肿瘤相关手术
长期制动,包括卧床、长途旅行等
中度风险因素:
超过60岁
有血栓家族史
肿瘤,接受化疗
雌激素药物: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HRT等
其它因素
肥胖
妊娠或分娩
吸烟
过量饮酒
4、VTE的预警症状和体征
被称为”沉默杀手“的VTE,发生时往往没有任何征兆。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则提示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者肺栓塞(PE)。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疼痛,通常从腘窝开始
肢体肿胀,特别是足踝部
肢体红肿
体温升高
肺栓塞(PE)
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
胸痛,深呼吸时可能加重
心率快
轻微意识丧失或晕厥
5、VTE的风险评估与预防
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VTE通常都是可以预防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预防策略,可以使处于风险中的患者避免发生血栓。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VTE的风险评估,可确定其处于怎样的风险状态。评估工具通常是了解患者信息的问卷或量表,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患病史、用药情况、特殊生活方式等,从而分析判断患者发生下肢或肺部栓塞的潜在风险程度(高风险、中度风险、低风险)。
如果你在住院治疗期间未曾进行VTE的风险评估,请主动与你的医生进行沟通。
当患者被判定处于风险状况,就需要接受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抗凝药物、物理预防。使用抗栓弹力袜、足底静脉泵、间隙充气加压装置等。同时,应指导患者尽早尽量走动,或做下肢和足部运动。
6、住院期间的VTE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外伤、手术、治疗、康复等原因,导致了活动量的减少甚至受限,因而大大增加了发生VTE的风险。
事实上,60%的VTE发生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之后,在院内可防可控的致死病因中居于首位。医护人员需要评估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7、手术患者将面临VTE风险的增加
手术和一些住院期间的治疗被确认会增加VTE的风险,包括:
骨科手术,特别是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手术
外科手术,特别是腹腔手术、盆腔手术、髋部或下肢手术
妇产科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心脏外科手术
外周血管手术
肿瘤化疗
如果您本人或者家人需要接受上述治疗,请与医生沟通关于VTE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4个“要命”的时刻
术后卧床
术后长时间卧床的人要格外注意。由于身体不能及时活动,血流变得缓慢,血栓也悄悄"滋生"。资料显示,长时间住院会导致三分之二以上的患者出现腿部静脉血栓;髋关节、膝关节手术,或者癌症手术患者的危险性更高。
长途旅行
长途旅行也是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坐飞机、乘火车、长途汽车时,双腿被限制狭小的小空间里,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人们又普遍喝水少、不爱走动,下肢血液流通不畅,易形成凝块。如果血栓脱落,堵住重要血管,极易诱发"经济舱综合征"。
通宵搓麻
打麻将、玩扑克到兴头上,很多人恋恋不舍,通宵"奋战"。此时,本来身体就处在疲劳状况,得不到正常运转和休息,加上久坐不动、废寝忘食,粘稠的血液无法及时稀释,血液里的"垃圾"也不能及时清除,极容易被血栓"盯"上。
沉迷屏幕
电脑、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便捷快乐,也让很多人沦为"沙发土豆"、"屏幕脸"。有研究表明,年龄在40~79岁之间、每天看电视超过5个小时的男女,由血栓引起致命肺血管阻塞症的可能性是平均每天只看2.5个小时电视的人的两倍。
运动起来
远离血栓
动是血栓的天敌血栓并非是老年人、"老病号"的专利,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人身上,其中,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医生几乎没有抢救的时间。即使渡过危险期,患者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数据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便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但是,血栓也有天生的弱点,那就是--喜"静"怕"动"。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静脉血栓是可以被预防的。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生活中要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娱乐要有度,避免熬夜打牌、沉迷网络游戏等;办公室一族、长途旅行者要注意"伸伸胳膊踢踢腿",每2~3个小时站起来走动一下;深静脉血栓的高风险患者,医院则有必要建立并实施预防性监测和治疗。
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或者呼吸困难、胸闷等疑似栓塞的症状时,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在“世界血栓日”(10月13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了解血栓,共同行动!
往期精彩回顾
面对搭桥,你恐惧的结果是让医生更恐惧!
低血压,是个什么样的体验?不容忽视!
先天性心脏病宝宝身体不长肉怎么办?
何时需要做动态心电图?标准心电与动态心电的区别!
血液探秘--解读血常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