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用PCT鉴别下肢丹毒与深静脉血栓

2018-4-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降钙素原可作为系统性细菌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的生物标记物,其准确性高于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

丹毒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均表现为单侧下肢肿胀、发红和疼痛,仅根据临床体征、症状进行鉴别诊断较困难。

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的Schuetz博士实施了一项观察性研究,比较了降钙素原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在下肢丹毒或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该项研究发表于近期JournalofDermatology杂志。

研究纵览

研究连续纳入48例成人患者,其中丹毒3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

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测量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了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与主要结局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示,丹毒患者的降钙素原浓度显著高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未发现两组间C反应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降钙素原对丹毒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在采用≥0.1μg/L阈值时分别为82.4%、58.1%和85.7%,采用≥0.25μg/L阈值时分别为%、35.5%和%,采用0.5μg/L阈值时分别为%、32.2%和%。

在≥0.25μg/L阈值下,降钙素原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性,有助于结合临床表现早期识别丹毒。同时,由于降钙素原的浓度在非严重的局限性感染(即早期丹毒)阶段可相对较低,较低的浓度的PCT(0.1μg/L)也不完全排除丹毒(阴性预测值为51.9%)。

总结

综上,血循环中降钙素原浓度在鉴别丹毒与深静脉血栓的准确性上优于传统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早期准确地诊断有助于及时做出治疗决策:使用抗生素治疗丹毒,或使用抗凝剂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编辑:费杨虹虹

皮肤时间,陪伴专业的你。









































中科白癜风医院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yf/7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