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危重症患者要不要做截肢手术多学科专
2020-1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随着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武汉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也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同济中法新城院区作为危医院,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专家团队,1支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近日,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肖源、左艾甫在同济中法院区的重症监护室记录了医护人员为挽救危重症患者所做的持续努力。
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1病区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危重症B1病区,收治的都是与新冠肺炎有关的危重症患者,骨科医生游洪波和朱波正在查房。一位81岁的老先生确诊患有新冠肺炎,医院光谷院区。新冠肺炎病情稳定之后,医护人员发现,他原先的糖尿病足变成了主要矛盾:右侧大腿发生了坏疽。因为光谷院区没有负压手术室,又转运到中法新城院区来。两位大夫查房重症医学科的卞毅大夫,是这位老先生的管床医生。卞毅:“老先生有很多基础病,主要就是一个糖尿病。他血里面的糖分过高,就相当于把这个人的人体都泡在糖水里面,老先生到我们面前的时候从脚趾头到髋关节,整个是纯黑的。”
病人从光谷院区转运至中法新城院区横跨整个武汉
对这位81岁的老先生来说,感染了新冠肺炎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加速了糖尿病足的进程,造成右侧大腿的坏疽,进而引发了脓毒症。
卞毅:“这个污染已经导致了相关的这些被污染的区域里面各种环境的破坏,肺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心脏、肝脏功能也不好了,都出现了异常,所以我们要用一些机器和药物来支撑他的器官,这就是我们说为什么这个病人重。”
81岁危重症病人存活几率不高,做手术还值不值得?怎么办?摆在医生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卞毅:“假设有一个工厂在排污,我想治理污染有两个途径,第一个在下游治理污水,第二个赶紧把上游的污染厂关掉,你觉得哪个方法最好?当时把上游的污染源关掉是最好最直接的,那么对于老爹爹来说,他怎么来关停感染源,要把感染的整个腿截掉。”
麻醉科副主任万里说,在手术之前,大家也讨论过,如此危重症的病人,存活几率不高,做截肢手术,还值不值得。万里:“这种新冠肺炎确诊病人,情况很差,高龄。手术做得有没有意义?这是我们曾经思考的问题,因为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挽救一条生命,但是医生就是救死扶伤的,不管你多大岁数,生命对我们医生来说都是平等的。所以只要有存活的可能,只要有希望,我们就应该去救治病人。所以手术还是要做,因为不做就是死路一条。手术做了后,虽然冒着风险,但是病人可能会痊愈的。”
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之后,3月15号,医院的骨科、麻醉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医院,多次联合会诊,确定了手术方案。3月16号,手术举行。截肢手术由医院骨科副医院马昕副院长联合主刀。游洪波:“我们所谓时间窗口是选择刚好平稳的时候,做这个手术也是冒险的,但现在也不能保证就是说他一定能够存活下去,但是有可能增加他50%的希望。”
游洪波接受记者采访
术前检查发现,除了坏肢、新冠肺炎外,患者坏腿内有血栓存在,手术中一旦发生脱落,患者有生命危险。这就需要“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参与进来。通俗地说,就是在大血管处放置一个滤网,既能保证血液循环,又能拦住随时可能脱落的血栓。医院放射科医生王梓:“在做截肢手术之前,我们通过一个很小的创口,大概只有针眼那么大,从腿部的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路径之间,可以放置一个滤网,就相当于一个保护伞一样的。”
两个医生花了一倍的时间,
手术感觉是在“高原”上动刀除了多层防护服之外,放射科医生的身上,还多了一身二、三十斤的铅衣,一共5层衣服之下,王梓说,正常情况下一个人0分就能完成的操作,那天,他们两个人花了一倍的时间。王梓:“这个病人我们花了多一倍的时间。穿的像个洋葱一样,所以每一个操作都很困难,真的需要非常谨慎地去完成每一步。”
参与手术的医院骨科医生朱波回忆,那天,感觉自己是在“高原”上动刀。朱波:“虽然说有心理准备,但是在某一个时间段这种憋气的状态还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呼出的气体,在口罩上会凝结成水,使滤孔堵掉,所以说过一段时间的话,口罩的通气性会下降。特别是到了手术室里是到三级防护,或者说把防护面帘一套,缺氧的状态就会出来了,就像你一下子到了高原的地区,防护服不透气,就像个雨衣一样。下来之后,鞋子里已经灌了一层的汗水了。”
手术现场
院方供图
平常一个小时的手术,医院与来自上海的支援医疗队,五个学科1人的顶尖医护力量,花了三个小时。手术成功,但是,在截肢的过程中,毒素也会随着血液循环系统流向全身各个脏器,目前这位81岁的患者,还在重症监护室,与病魔做斗争。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卞毅:“这些污染造成的损害,这些脏器功能衰竭,如果你不把它纠正回来,这个人就活不了了,所以我最重要的是先把他的命保证住,同时要维护他的器官功能,现在还是他最艰难的时候……”
B1病区3张床位共收治病人73例目前在床11例从月8号正式接收危重症患者以来,B1病区,3张床位共收治病人73例,目前在床11例。卞毅:“就是搏一把,就是抢人嘛!到目前为止,病房全是好多年龄大的病人,没有一个我们准备去主动放弃他,都是想办法往前冲,想办法救回来老爹爹。那这个人到目前为止我们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还是不想放弃。”
病区里,一位患者是警察,几度病危,前不久成功脱离ECMO。护士长熊杰:“这还没有拔呼吸机,就是把ECMO给下了。”
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熊杰负责B1病区的护理工作。护士长熊杰:“这个病人现在恢复到什么样子呢,今天早上吃早餐,昨天就已经下床了。你想他现在都要洗头了,有时候我们觉得满足不了病人的要求,他跟你犟的时候,挺生气的。但是想想也挺开心的,他能给你提要求了,他躺在那儿一个要求都没有,我们还着急。”
投入到新冠肺炎救治一线以来的这两个多月,熊杰说,经常会忘了自己。熊杰:“护士是不能离开病人的。可能我在穿防护服的时候意识是最强的,我们到病人身边,就忘了保护自己,比方说病人有痰在咳,你就觉得没把这个东西搞顺,就像自己有个痰一样堵。第一时间就开始去处理病人了,处理完了才会觉得,他现在还是个传染病患者。现在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场所,但是工作这么长时间,养成的习惯,病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康复期的患者,用吹气球的方式锻炼恢复肺功能。有患者在气球上随手写下这行字↑,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
管区内警报响起,后怕过无数次的熊杰,和她所带领的、从各个科室抽调来的护士,放下手中的一切,再一次扑到病人前。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肖源、左艾甫
新媒体编辑:孙雪
更多新闻:
一路向北!这里正在突破中国高铁的高寒版图...
工地上的春天
印度体罚、英国大喇叭、意大利劝回家打游戏...各国花式防疫劝回法你看过几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