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04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2016-11-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位80多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入院一个月前腰椎骨折并行腰椎成形术、20天前消化道出血,1天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CTPA显示双肺多发血栓。
作者:田野、万钧来源:中日肺血管病多学科会诊平台
病史
患者男性,81岁,因呼吸困难1天。患者入院前一天上洗手间由坐位至站立位时突发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咯血和胸痛,当时测血压/64mmHg(未服用降压药),于我院急诊室就诊,查血气分析(未吸氧):PH7.5、PO.4mmHg、PCO.3mmHg、SaO.2%,cTnI0.08ng/ml,D-D20mg/L,CTPA提示:双肺动脉及分支多发充盈缺损改变,诊断考虑“肺栓塞”,给予依诺肝素0.6ml皮下Q12H抗凝治疗后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达/mmHg,服用“络活喜”5mg/日,平日-/90mmHg。10年前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规律抗痨1年。6年前曾行腹股沟疝手术及前列腺肥大手术治疗。6年前曾患脑梗塞,无明显后遗症。1月前患者摔倒致腰椎骨折,行“腰椎成形术”,曾卧床1月。骨折当日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咖啡色胃内容物(量不详),8天后灌肠出现血红色血便,约ml,肠镜检查示直肠肿物。
入院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70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无皮下出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无P2亢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
CTPA:双肺动脉及分支多发充盈缺损改变,双肺多发条索影,左侧为著;双肺胸膜增厚伴钙化;肝内及双肾多发囊肿表现;L1椎体成形术后。
心电图:
动脉血气分析(未吸氧):PH7.47、POmmHg、PCO.9mmHg、cLac1.5mmol/L、HCO3-26mmol/L、BE2mmol/L。
初步诊断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直肠肿物并出血
高血压3级很高危
压缩性腰椎骨折腰椎成形术后
陈旧性胸膜结核
陈旧性脑梗死
该患者诊断肺血栓栓塞症较为明确,首先有其诱因,即腰椎手术术后卧床,发病前下地活动;第二、有明确的CTPA结果,CTPA可见左右肺动脉干、及大量远端动脉分支内充盈缺损,提示血栓负荷重;此外,心电图S1Q3T3表现也符合急性肺栓塞改变。因此,结合该患者的临床表现、CTPA、心电图等临床资料,其肺栓塞诊断是明确的。如何进行病情评估,即如何进行危险分层呢?
1、危险分层
该患者应该存在循环障碍,即2次监测血压均较其基础血压显著下降超过40mmHg,且时间超过15分钟。因此,该患者诊断考虑急性肺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既然为高危的肺栓塞患者,按指南推荐初始抗栓治疗是否应该考虑给予溶栓治疗?
2、初始抗栓治疗如何选择?
溶栓治疗可以快速解除肺动脉内血栓梗阻并稳定血流动力学,可以显著降低高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死亡风险。但我们也注意到该患者为高龄患者,近1月之内有过消化道出血,并发现消化道肿瘤,以上均为出血的高危因素。
此外,患者在急诊经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PO2由55mmHg上升到66mmHg,氧合情况较前改善,且循环未出现进行性恶化趋势。因此我们选择了抗凝而非溶栓治疗,考虑到其血栓负荷较重,且血流动力学尚未完全平稳,为保证充分的、可观察的抗凝,另外考虑到可能因临床恶化而调整为溶栓治疗,我们给予了严密观察下的肝素持续泵入治疗。
治疗后血气分析动态监测如下表(表1),可以观察到随着肝素持续泵入治疗的维持,在氧合改善的同时,二氧化碳分压也由低水平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呼吸性碱中毒得到纠正,提示其呼吸窘迫逐渐改善。
表1、治疗过程中血气分析变化
PH
PO2
PCO2
cLac
HCO3-
BE
急诊
7.50
55.4
27.3
1.4
23.9
-1.8
入院
(未吸氧)
7.47
66
34.9
1.5
26
2
抗凝第1天后
(吸氧3L/min)
7.43
39.8
1.0
26.4
2
抗凝第2天后
(吸氧3L/min)
7.41
40.9
1.1
25.5
1.2
在使用肝素第4天后,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氧合正常后,改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此时是否要考虑桥接治疗并最终转换为口服华法林呢?
3、是否要转换为口服华法林?
患者有消化道出血,近期肠镜发现有直肠肿物,对于这种合并肿瘤的患者,我们通常采用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方法,3个月后重新评估直肠肿物后,再决定是否给予口服华法林治疗。
使用肝素类药物的同时进行肝功能监测,发现ALT、AST较前增高,因此,在改为低分子肝素的同时,加用了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在治疗了1周后,发现ALT、AST仍无明显下降(表2),对于此类肝功能异常该如何处理?
4、使用肝素类药物出现肝功能损害时如何处理?
肝素类药物导致肝功能异常可见零星报道,机制尚不明确,常表现为ALT、AST升高,其发生率分别为2%和5%,常在开始治疗的7d内达到峰值。在使用肝素类药物时,发现肝功能损害,应该考虑肝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应该停药。
然而,如前所述,该患者改用口服华法林存在一定的顾虑,是否可以改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目前价格较高,且多为自费,一旦使用则患者经济负担较重,会减低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鉴于以上的考虑,我们在加强护肝治疗的同时,继续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严密观察,在使用肝素类药物的第13天复查肝功能,AST、ALT降到基本正。
表2、患者肝酶变化及相应处理
日期
ALT
(IU/L)
AST
(IU/L)
治疗
10.30
24
14
普通肝素
11.2
90
66
低分子肝素
还原型谷胱甘肽
11.8
51
低分子肝素
还原性谷胱甘肽
异甘草酸镁、双环醇
11.10
49
26
低分子肝素
还原型谷胱甘肽
异甘草酸镁、双环醇
小结与启示
1、患者为肺血栓栓塞症高危,按指南应该给予溶栓治疗,但接诊时患者已行抗凝治疗,临床情况较之前稳定,更为重要的是,患者高龄,近期合并肠道肿瘤与出血,溶栓出血风险较大,因此,经权衡溶栓的获益与出血的风险,选择了严密观察下的抗凝治疗。
2、抗凝的选择方面,考虑到其血栓负荷较重,且循环尚未完全稳定,为保证充分的抗凝以及可能因临床恶化而调整为溶栓治疗,故而选用了肝素持续泵入。
3、肝素类药物使用中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需要考虑停用并转换为华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但结合此患者的实际情况,在积极护肝的前提下,严密观察,肝功能好转,不除外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的可能性。当然,其后续治疗中是否还会再因肝功能异常而进行抗凝药物调整,还有待于后期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KonstantinidsSV,tal.TaskForcforthDiagnosisandManagmntofAcutPulmonaryEmbolismofthEuropanSocityofCardiology(ESC):ESCguidlinsonthdiagnosisandmanagmntofacutpulmonarymbolism.EurHartJ.Nov14;35(43):-69,a-k.
2、BakrEL,tal.Probablnoxaparin-inducdhpatotoxicity.AmJHalthSystPharm.Apr1;66(7):-41.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