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ldquo命案rdquo在身
2020-10-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健康快讯
47岁男子醉酒在家中客厅地面跪睡五小时后
被胸痛痛醒,紧急送医“捡回一命”。
喝酒喝到胸痛?
还差点要了命?
我可头一回听说,
一定又是标题党
骗我往下滑!
真不仔细看?
那你有可能和健康绝缘哦!
这不是杜撰
也绝非危言耸听
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因醉酒后长时间的强迫体位
造成下肢静脉血栓
从而引发了肺栓塞
发
病
率
高
近两个月,我院介入血管科收治了数十名伴或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肺栓塞患者,其中5名患者胸闷胸痛症状明显,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并伴血压降低、意识丧失,急诊行介入手术,快速开放栓塞血管,患者症状缓解、转危为安。
PE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及其分支由栓子阻塞,使其相应供血肺组织血流中断,肺组织发生坏死的病理改变,也称为肺梗死。
简单地说,肺栓塞就是肺动脉的主干或分支被栓子给堵塞了,导致肺循环出现了障碍。栓子指进入血液循环的异物,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一旦栓子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肺动脉,造成肺动脉的栓塞。
属重危症,常可发生猝死
肺栓塞年发病率—/10万人,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长期以来对该病的防治缺乏足够重视,误诊和漏诊率较高(研究显示其误诊漏诊率均在80%以上)。急性PE的致死率约为7%—11%,未经治疗者病死率高达25%—30%,而合理治疗可使病死率降至2%—8%。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发热等症状,许多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并向肩或腹部放射,颇似急性心梗。
危险因素
1、遗传性因素
2、获得性危险因素
1
高危因素:下肢骨折;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严重创伤;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既往血栓病史;脊髓损伤。
2
中危因素:膝关节镜手术;自身免疫疾病;输血;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化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促红细胞生成素剂;激素替代化疗;感染(特别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或HIV感染);炎症性肠道疾病;癌症;口服避孕药;卒中瘫痪;产后;浅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倾向。
3
低危因素:卧床休息3天;糖尿病;高血压;长时间坐位(例如:长时间的飞机或汽车旅行);年龄增长;肥胖;妊娠;静脉曲张。
临床治疗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分为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支持、抗凝、溶栓、介入等方面。
除基础治疗外,大部分明确肺动脉主干栓塞者可行介入手术——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包括猪尾导管或漂浮导管碎栓术、液压导管装置行血栓流变溶解术、运用负压导管行导管血栓抽吸术、血栓旋磨切除术。
另外,对于深静脉血栓有抗凝禁忌的患者,可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防止致命性肺栓塞,减少急性肺栓塞患者急性期病死率。
患者右上肺主干栓塞,向右上肺供血血流明显减少,影响右上肺血供,经介入血栓抽吸、溶栓后,血流开放,症状明显减轻。
病例
回顾
62岁的张某,因“胸闷气喘10余天,晕厥3小时”紧急送至我院急诊,时血压86/55mmHg,心率次/min,sPO%,考虑其急性肺动脉栓塞,行肺动脉CTA明确诊断,即予适当基础治疗后急诊局麻下行“双下肢静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动脉血栓抽吸、溶栓术”。
经急诊手术,患者胸闷气喘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趋稳,血压-/82-92mmHg,心率65-77次/min,sPO-%。规范抗凝3天后出院。
介入术中以导管抽吸出大量血栓
术后肺动脉血流明显改善
经皮导管介入术治疗肺栓塞是通过血管腔内技术开通阻塞的肺动脉,可增加肺灌注量,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后负荷,血管开通成功率高,风险相对较小,效果确切。
急性肺栓塞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群众需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早诊早治。
对高危肺栓塞患者应尽早行介入治疗!
精诚为本
生命至上
武医全体
伴您健康
供稿:周瑜
编排:詹若颖
审核:杨晓兰、黄优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