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内科学教材书,令我陶醉你呢

2016-10-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临床医生及医学生对《内科学》教科书都不陌生,你眼中的《内科学》是什么样的?是否被其中一个章节或者内容深深的陶醉?

作者:李鸿政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我眼中的《内科学》教材书,令我陶醉!

很多人对《内科学》挑毛病,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但无可否认,《内科学》(最新版本为年的第八版)依然是临床的经典和权威。笔者在阅读《内科学》时,有一章节是最让我陶醉的,因为它有着近乎完美的推理逻辑,虽然推理过程并不复杂。

近乎完美的推理逻辑的章节——肺栓塞(PTE)

如果我们还认为PTE是一种少见的疾病,那就out了。在学术界,“PTE是少见病”这个观念早已被彻底改变。我们之所以认为PTE少见,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它而已,不代表它不存在。

常规疾病的诊断,都是这么一句话: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多可明确诊断。看得多了,也就觉得诊断就是这么一个从头到尾、规规矩矩的过程。但PTE的诊断是特殊的,不一般的。

第七、八版《内科学》及相关指南均表明:诊断PTE的关键是提高意识,诊断一般按疑诊、确诊、求因三个步骤进行。

PTE的诊断,“提高诊断意识”是第一步。也就是说,凡是遇到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意识不清等症状时,都应该考虑到会不会是PTE。同时也要鉴别是不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张力性气胸、急性心包炎、主动脉夹层等。

(一)疑诊:根据临床情况疑诊PTE

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可从无症状到猝死。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胸痛、心绞痛、晕厥、咯血、有或没有单侧/双侧下肢肿胀、疼痛等,特别是有危险因素时(比如创伤、外科手术后、吸烟、妊娠、恶性肿瘤、肿瘤静脉内化疗、口服避孕药、高领等)。都要高度怀疑有无PTE可能。

阳性症状越多、危险因素越多,PTE可能性就越大。此时应选择进行下述检查: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检查。

1、D-二聚体的阴性排除价值更大,当低于μg/L(有的单位为μg/ml,对应为0.5)时,诊断PTE的可能性很小。D二聚体升高的原因很多,特应性很差。

2、心电图的表现也非特异,一般人不会根据所谓的SIQIIITIII征来考虑PTE(高手除外),但动态观察心电图有助于我们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

3、根据胸片做出PTE诊断的可能性也不大,但胸片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气胸、肺炎、胸腔积液、肺不张等情况。

4、超声心动图对提示PTE和除外其他心血管疾病以及进行急性PTE危险度分层有重要价值。对于严重的PTE病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功能障碍的一些表现,可提示或高度怀疑PTE,若发现右心房或右心室血栓,同时患者临床表现符合PTE,那么可作出PTE诊断。

5、下肢深静脉检查也非常重要,因为下肢为DVT(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多发的部位,而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是来自DVT。特别强调:对某一病例只要怀疑PTE,无论患者是否有DVT相关症状,都要行下肢深静脉加压超声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DVT及栓子来源。

(二)确诊:对疑诊病例进一步明确诊断

1、如果D-二聚体明显升高,或动脉血气提示低氧血症,或心电图有阳性发现,或胸片提示肺动脉高压征及右心扩大征等,特别是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功能障碍时,我们不能放过PTE的诊断,尤其是临床表现符合。此时,应该进一步做能够“盖棺定论”的检查,比如CT肺动脉造影(最常做)、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V/Q)显象、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I/MRPA)、肺动脉造影等。

2、CTPA能够准确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血栓,而且操作也方便,所以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诊断PTE的方法。

3、MRPA适用于碘造影剂过敏者,但目前大多数专家和文献并不推荐此法作为PTE常规诊断方法。肺动脉造影虽然是PTE诊断的经典与参比方法,敏感性98%,特应性95%-98%。但它毕竟是有创的,发生致命性或严重并发症概率为0.1%和1.5%,故已经不常用,除非其他检查难以诊断且无禁忌症时,可进行肺动脉造影。

(三)求因:寻找PTE的成因和危险因素

经过上述检查后,可以做出或排除PTE的诊断,在决定治疗方案的同时,应该寻找本次PTE发病的成因和危险因素。

1、明确有无DVT:对某一病例主要疑诊PTE,无论是否有DVT症状(事实上,半数以上的下肢DVT患者无自觉症状和明显体征),均应进行下肢深静脉加压超声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DVT及栓子来源。

2、寻找发生DVT和PTE的诱发因素:比如制动、创伤、肿瘤、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同时要注意患者有无易栓倾向,尤其是对于年龄小于40岁,复发性PTE或有突出VTE家族史的患者。对不明原因的PTE患者,应对隐源性肿瘤进行筛查。

经过以上三步,基本完美地做出PTE诊断,或者排除了PTE。

指南推荐诊断流程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一个诊断流程:

这个评价表还是比较便捷、准确的,资料显示其中低度可疑组仅有5%患者最终诊断为PTE。流程显示,当评分大于4分时,可即刻做CTPA,而无需等待动脉血气或下肢彩超等结果。

最新的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栓塞栓塞症诊断治疗指南》中的诊断程序有了改进。新指南进一步强化了危险分层的概念,整合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超声心动图、CT和生物标志物,确定患者的危险分层水平(高危、中高危、中低危、低位),然后根据危险分层水平来决定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我国制定了新版的专家共识《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新共识指出:推荐对怀疑急性肺栓塞的患者采取“三步走”策略,首先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然后进行初始危险分层,最后逐步选择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haoying

yxj.org.cn

稿费:~0元

小编









































海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zd/1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