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守护健康生命线

2016-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有这样一个团队,以航天职工的健康需求为第一要务,履行神圣职责,救死扶伤,不辞辛劳,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在医疗战线上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篇章,这个医院急诊科。

医疗保障,服务航天

近年来,医院急诊科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团队的合作精神、以及服务航天的坚定理念,出色地完成了科工集团、航天二院、科研基地等多项大型保障任务。

年6月,王旭东主任接到基地重大车祸外伤的抢救任务后,长期分居两地的他挥别了刚从千里之外赶来团聚的妻子和即将高考的孩子,搭乘飞机赶往基地,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飞行,又转乘汽车,在茫茫的戈壁滩上颠簸了十几个小时,他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到紧张抢救中,当时伤者情况都十分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鉴于当地的医疗环境有限,王主任建议尽可能转回医院救治患者才能有生存的希望。可想而知转运风险性更高,一旦转运出现闪失,后果不敢想象。此时,王主任凭借着敢于担当的精神以及对自己抢救能力的充分自信,在上级部门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完成了危重患者就地抢救,千工公里空中转运,院内治疗的无缝链接,最终患者康复出院。这次壮举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空天防御报和军事频道给予特别报道。然而壮举的背后是王主任二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的抢救和患者入院后两个月不舍昼夜的守护。

急诊科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航天职工健康保障的天使和守护神。急诊科每名医生均多次利用上下夜班时间参加二院急救知识培训,普及急诊急救方法;每遇集团、二院重大活动,均留下急诊人的身影;多人多批次派驻航天基地,实实在在地保障职工的健康……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换来是航天职工对急诊科的信任与好评。

救死扶伤,无私奉献

“无暇吃饭,整夜未眠”是急诊科每个成员的家常便饭,他们有家有孩子有父母,但真正能陪在亲人身边以享“天伦”的时间又有多少呢?每日超负荷的工作让他们每个人身体上都或多或少留下了“痕迹”,“颈椎病、腰椎病、胃病……”时刻折磨着他们的身体,但在遇到危重病人抢救的时候,他们会不顾一切的冲上去,将自己的那些病痛深深地埋在了心里。记得有一次,感染疾病科患者突然心脏骤停,王旭东主任接到急救命令后火速赶到现场,亲自为患者做心肺复苏,由于患者特殊体位,王主任不顾自己多年的腰间盘突出症,趴在地面上为患者做气管插管……患者抢救成功了,当体味着救死扶伤成就感的那一时刻,王主任才意识到自己的腰间盘突出症又犯了,剧烈的疼痛已经让他无法活动,豆大的汗珠一滴滴落下来,他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他这样说:用我的腰痛换来患者的生命,值了!

由于急诊的特殊性,注定急诊科护士要奋斗在最前线,有许多的护士怀孕七个月还要上夜班,不是想要得到什么,而是不想因为自己而给整个团队带来负担。一个人的极限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急诊科有一位美丽的准妈妈,就是史海娜护士长,她十年如一日,即使在怀孕期间内,每天也坚持第一个来到科里,查看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及护理工作安全。记得距离新生命到来还有4天,伴随着蜂鸣的急救声送来了一名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护士长闻讯赶来,怀胎十月依然身轻如燕,亲自上阵连接呼吸机氧源,测量生命体征,抢救工作都在她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经过分钟的全力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她带着会心的微笑离开了抢救室,看着她汗水浸的透背影有些疲惫有些孤单。她双手抚摸着腹中的孩子,她一定是在说:“孩子,又一条鲜活的生命被我们挽救回来,我们共同守护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孩子,你为妈妈感到骄傲吗?”。

58岁的李东君主任医师身患哮喘,确始终坚持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有无数次的机会,他可以从一线的岗位上退下来,不善言辞的他推辞领导的好意的时候说:“我在这个岗位上,能救更多的人。”工作三十余年的他为二院员工及家属出诊上千次,与很多航天大院里的老病号建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病号家属都说:“李老一来,我们就放心了。”

医者大爱,总能收获无限信任与感恩。一年春节,一位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年轻小伙子,不远千里,搭乘火车,送来自己亲手包的一大皮箱豆包,只为让救命恩人尝到来自患者心灵深处的新年祝福与无限感激;记得一位与“滚蛋吧,肿瘤君”主人公极为相似病人,多次在急诊科住院,她与科室的医护人员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将自己人生走完的那最后一程留在了急诊科,只为面对死亡时,寻找一份与一个团队的爱与陪伴……这个团队中无数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精益求精,凝心聚力

只有精益求精,不断磨练自己的专业技术才能更好的完成保障航天事业,服务人民健康的使命,在王旭东主任的倡导下急诊科完善了通讯指挥系统、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绿色通道、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转运工具、高水平急诊服务、留观治疗、强化治疗(EICU),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急救工作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年8月5日,上午8:40,一位因“呼吸困难1小时,心脏停搏6分钟”的60岁女性被迅速推进急诊抢救室。王旭东主任迅速做出判断——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引起心脏骤停,经过团队式心肺复苏分钟,同时应用心肺复苏下静脉溶栓,IABP技术支持进行抢救,患者生命体征恢复了,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尽职尽责、默默坚守下,患者日渐康复,最终患者带着灿烂的笑容,迈着矫健的步伐出院。这样的成功病例在国际领域都实属罕见,成功的关键在于:高超的抢救技术,敏锐的诊疗思维,丰富的临床经验,精心的护理工作,团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限敬重……凝结成医者大爱。里程碑式的成功被健康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媒体广泛宣传。

满载荣誉,收获幸福

医院急诊科流传着一句话:“付出不是为了回报。”年至今,他们拒收患者红包共计元,然而这样,他们的付出就白费了么?不!他们收获了患者的健康,家属的信任,和集体的荣誉,他们收获的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幸福。医院急诊科这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曾获得航天二院“共青团青年文明号”、“优秀班组”、“决战四季度”优秀青年突击队、“质量放心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海淀区“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并在其参与的三基三严知识竞赛获一等奖、“医院文化理念凝聚青春正能量”情景剧比赛获一等奖、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大内科巡诊一等奖、外科多学科病例讨论一等奖,并被搜狐网站健康自媒体评选为“金牌科室”。

医院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急诊打的是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保卫战”和“攻坚战”,在这个生与死搏击的战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凝聚了急诊科医护人员所有精力、体力、技术。如果把每一名医护人员形容成一个健康卫士,那么急诊科就是一支“能打仗,打硬仗”的部队,用他们的医者仁心,守卫健康生命线!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在那里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zd/1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