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血栓堵在这最要命,警惕这
2016-12-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人的每一个器官都可能会发生血栓,例如心脏血管堵塞会引起心梗、脑血管内血栓会引起脑梗等等,大家对“心梗”、“脑血栓”可能并不陌生,您听说过另一种非常常见的血栓性疾病——肺栓塞吗?住院病人是肺栓塞高危人群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不产生血栓。如果在某些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下,血管损伤、血流缓慢或血液本身高凝即发生血栓。类似于“心梗”和“脑血栓”,肺栓塞也是一种血栓栓塞,就是肺的血管(肺动脉)被血栓堵塞了。大多数情况下,堵塞肺动脉的血栓是来源于下肢的深静脉;少数情况下,血栓也可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如上肢静脉、盆腔静脉等。血栓形成有三大基本要素:血流瘀滞、高凝状态和内皮损伤。这三个要素也是肺栓塞发病的基本条件。那么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三种情况呢?首先,血流瘀滞主要见于一些活动减少甚至是无活动的人群,其中,住院是静脉血栓相关死亡与致残的首要因素,60%的静脉血栓是和住院相关(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发生),比如有创伤、骨科和外科大手术后的病人卧床时间长,血液流动缓慢易生成血栓最终堵塞肺动。另外,久坐,长时间乘飞机、驾车,长时间使用计算机、打麻将、看电视也是临床常见的肺栓塞诱因。其次,高凝状态主要是指某些病理或生理情况下,血液中的凝血成分增高,可见于恶性肿瘤患者,怀孕与围产期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更年期妇女或绝经期妇女。另外,下肢、膝、腹部、骨盆损伤或手术、感染性肠道疾病、肾病综合征、严重感染诱发的脓毒症、遗传性易栓症等患者也可能会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再次,内皮损伤,指血管的最内层——内皮受损,从而使血液中的凝血成分在此聚集而形成血栓,可见于外伤,比如下肢的损伤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曾经就有因为大强度健身导致下肢血管损伤而继发血栓的病例,另外内皮损伤也可见于静脉内的一些医疗操作,如介入手术、静脉穿刺、化学药物刺激、中心静脉置管,还有心瓣膜疾病与置换等。气短、晕厥或是肺栓塞“报警信号”肺栓塞是一种急症,一旦发生就可能没有挽救的机会,其危险性取决于血栓堵塞肺血管的程度。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气短、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后气短、气不够用。有的病人会出现胸痛,胸痛既可以很轻微,也可以非常剧烈,有时候深吸气、咳嗽或体位变化时疼痛会加剧;有的人可以表现有持续胸闷的感觉,或表现为胸前有压迫的不适感;也有的病人出现痰中带血,但一般咯血量不多。少数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晕厥,有的肺栓塞患者甚至在晕厥发生前没有明显不适,表现非常健康,而突发晕厥。有的肺栓塞患者甚至可以没有任何明显的不适,做一些其他检查偶然发现。因此,肺栓塞的症状比较多样,缺乏特异性,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甚至晕厥,建议及时就诊,除外肺栓塞。有了肺栓塞的诊断意识,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诊断、发现肺栓塞并非难事。抗凝治疗可预防肺栓塞发生肺栓塞的发生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某些人群有血栓危险因素,容易得肺栓塞,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地预防措施就可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比如针对容易患肺栓塞的卧床患者、手术患者、骨折患者等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可以大大降低肺栓塞发生的几率,某些患者如果不适合应用抗凝药物,也可应用一些物理性预防措施,如医用弹力袜、充气加压泵等,当然这些预防方法主要适合于住院的患者。对于非住院、有易栓因素的人群而言,也可根据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归于有下肢静脉曲张的人群,也可应用弹力袜,即可减轻静脉曲张的症状;肥胖人群宜多运动;老年人不宜久坐不动(如长时间打麻将、打扑克、打游戏等);乘飞机或坐车长途旅行的人,应注意多饮水、适当活动肢体等。这些都有助于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本文根据“搜狐健康”相关内容编辑)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