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又一个隐形杀手侵害健康
2017-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昨天是第二个“世界血栓日”。为提高公众防范血栓意识,王陇德、阮长耿、王辰等三位工程院院士发出呼吁: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根源,可能会出现在每个人身上,所有人应加强防治素养的修习。
将10月13日定为“世界血栓日”,是以德国RudolfVirchow教授生日命名的,他于年提出了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分别为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为提高公众对血栓的认识,促进规范治疗,全球各国将在这天举行相关活动,今年为活动的第二年头。
血栓栓塞是一种由于动脉或静脉中形成了血凝块而导致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一旦形成血栓,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甚至脱落移行到其它器官,产生危害生命安全的后果,而且其有一个最大特点是:发病不分年龄大小,可在任何人身上产生,尤其是静脉血栓,出现时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也被称为“隐形杀手”。除其之外,慢阻肺、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病也被灌上“隐形杀手”之名。
专家指出,美国每年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超过90万人,死亡大约30万人;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因与此有关,超过艾滋病、乳腺癌、交通事故死亡等疾病致死人数之和。我国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大国,虽然目前没有确切发病数字,但患有各种血栓性疾病发病人数应排前几位。
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但静脉血栓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静脉血栓在生活中离我们并不远,玩电脑时间过长,突然胸闷、猝死,大部分就是肺栓塞;而有些老年人爱打麻将,长时间坐着,也很容易出现血栓,“需要平时多注意观察身体状态。”
静脉血栓另一个危险之处在于覆盖人群广。专家称,除了遗传因素外,手术患者、创伤病人、肿瘤患者、高龄人群、肥胖者、吸烟者、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人群、长时间住院患者等可列为高危人群。
近日在京举行的世界血栓日宣传活动上,上述院士们呼吁,为了身体健康,必须要加强“防栓”素养修习,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对饮食做科学营养配方,减少肉类和油脂的摄入,多吃新鲜果蔬。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的老人,一定要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检查各项指标。
另外,还要注意吃动平衡,即要保持规律的运动,让全身血液流畅起来,强健血管,减少血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