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养生,请转发给你爱的他们

2018-5-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0/28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

明天就是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重阳节处在深秋时期,这个时期尤其需要做好保健养生的工作。

?

饮食清淡,

预防秋燥。

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

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秋燥,除了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外,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红枣等柔润之品。

?

注意保暖,

适时添衣。

春捂秋冻要有度。

重阳节前后,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朋友们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发生。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常言道:“出门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秋冬过渡时节,不仅出门在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家也要随时预防感冒着凉。比如,可用冷水洗脸以加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勤晒被褥让紫外线杀菌;多喝热水促进新陈代谢多吃御寒食物以生热。

?

早睡早起,

适当午睡。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秋季养生应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适当早起,便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除了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外,还要有适当的午睡来补充。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秋季仍然昼长夜短,人们往往晚睡早起,午睡不仅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好好休息,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塞。据调查,每天午睡半小时,可减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

热水泡脚,

胜似补药。

我国民间谚语也有“天天洗脚,胜过吃药”之说。因为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故古典医学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特别是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足浴是极好的保健方法。

?

合理运动,

调养肺气。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中医上来说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但运动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收集几个秋日运动保健注意要点,希望大家“动”得健康,“动”得安全。

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着凉。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登高赏菊,

预防悲秋。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但日照逐渐减少、气温降低。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谢,常使一些老年人有凄凉、垂暮之感,导致情绪忧郁、烦躁等,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我国古代民间有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这个时候,老年人若身体条件允许,去登山远眺。定会心旷神怡,使一切忧郁、伤感之事顿时消散。

故有人认为,登山是治疗忧郁症的良方。平时适量的登高,不仅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强了,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还有美容的效果哦!自古文人多爱菊,待到菊花开放时,赏菊的人更加多。菊花气味清新,多闻菊花之芳香,有醒神的功效。饮用菊泡出的茶水,不仅具有菊花特有的清香,且可去火、养肝明目。

??重阳节养生要注意??

平时要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平静地看待季节转化、气候变化,多到室外活动,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休闲娱乐活动,多与人交流沟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让心情轻松愉快起来。

▼▼▼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小孩为什么会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zd/7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