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多位NBA球星因为它告别赛场

2016-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NBA季后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而热火队球星克里斯-波什却因为肺血栓告别了本赛季剩余的比赛,而近日有消息称:波什可能因此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一时间肺血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翻阅履历我们不难发现,许多NBA球星因为肺血栓而影响到自己的运动生涯。

前开拓者名宿杰罗米-柯西于今年2月突然去世,其原因正是因为肺血栓,柯西享年仅52岁。

篮网大将特雷托维奇也在本赛季被诊断为肺血栓,他是训练中出现呼吸困难,最医院做这方面的检查,最终证实。若不是及时发现,他很可能会死在球队飞机上。特雷托维奇已经提前结束了本赛季的征程。

另外,骑士中锋瓦莱乔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病症,并因此缺席了-13赛季的大部分比赛。

那么肺血栓究竟是怎么样引起的呢?又怎么才能防治?

肺血栓

肺血栓又称肺梗死。其多发生于大手术后患者、创伤患者、脑卒中患者,以及长时间端坐,上时间上网,长途乘车及飞机旅行。看来众多球星纷纷“中枪”和漫长赛季中众多的客场飞行旅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肺血栓是由于心脏的附壁血栓,随着血液的运行,到达肺部,由于肺部的血管比较细小,血栓便阻塞在了肺血管内,导致了肺阻塞。一般伴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心房颤动较为常见。肺血栓属于是肺梗塞的病因之一。

常见症状

无论是症状或体征对急性或慢性肺血栓栓塞的诊断都是非特异的和不敏感的。

1

呼吸困难

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约占84%~90%,尤以活动后明显,常于大便后,上楼梯时出现,静息时缓解。

要与劳力性“心绞痛”相区别,这常是正确诊断或误诊的起点。呼吸困难可能与呼吸、循环功能失调有关。呼吸困难(气短)有时很快消失,数天或数月后可重复发生,系肺栓塞复发所致,应予重视。呼吸困难可轻可重,特别要重视轻度呼吸困难者。

2

胸痛

约占70%,突然发生,多与呼吸有关,咳嗽时加重,呈胸膜性疼痛者约占66%,通常为位于周边的较小栓子,累及到胸膜。胸膜性胸痛的原因尚有争论,但迄今仍认为这种性质的胸痛发作,不管是否合并咯血均提示可能有肺梗死存在。

较大的栓子可引起剧烈的挤压痛,位于胸骨后,难以耐受,向肩和胸部放射,酷似心绞痛发作,约占4%,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有关。胸痛除需与冠心病心绞痛鉴别外,也需与夹层动脉瘤相鉴别。

3

咯血

是提示肺梗死的症状,多在梗死后24小时内发生,量不多,鲜红色,数天后可变成暗红色,发生率约占30%。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咯血多来自支气管黏膜下支气管动脉系统代偿性扩张破裂的出血。

4

惊恐

发生率约为55%,原因不清,可能与胸痛或低氧血症有关。忧虑和呼吸困难不要轻易诊断为癔症或高通气综合征。

5

咳嗽

约占37%,多为干咳,或有少量白痰,也可伴有喘息,发生率约9%。

6

晕厥

约占13%,较小的肺栓塞虽也可因一时性脑循环障碍引起头晕,但晕厥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大块肺栓塞(堵塞血管在50%以上)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这也可能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唯一或最早的症状,应引起重视,多数伴有低血压,右心衰竭和低氧血症。

7

腹痛

肺栓塞有时有腹痛发作,可能与膈肌受刺激或肠缺血有关。

虽90%以上的肺栓塞患者可能有呼吸困难,但典型的肺梗死胸膜性疼痛、呼吸困难和咯血者“肺梗死三联征”仅占患者的不足1/3。

如何护理肺血栓

1、适宜的治疗、休息环境患者的房间应该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2、绝对卧床休息防止活动促使静脉血栓脱落,发生再次肺栓塞。

3、注意保暖。

4、止痛。胸痛轻,能够耐受,可不处理;但对胸痛较重、影响呼吸的患者,应给予止痛处理,以免剧烈胸痛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

5、吸氧。

6、监测重要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及体温等。

7.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及心电图。

8.观察用药反应。

如何预防

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适当的运动,提高我们人体的抵抗力。如果得了医院治疗,寻求医生的帮助。

平时饮食,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多食芝麻、核桃、鲜藕、梨、蜂蜜、银耳、绿豆等食物,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饮食宜清淡、爽口。

葱、姜、桂皮、八角、辣椒等辛辣香燥之品能助阳生炎,灼伤津液,不宜多食。肥肉、动物油、羊肉、狗肉、熏烤及油炸食品等热性食物应忌食。

(综合自网易体育、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









































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zl/1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