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医一附院45岁医生昨夜猝死,出事原因令
2016-10-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9月21日凌晨,蚌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杨明被发现猝死家中……
据了解,当时,最先发现的是杨主任的妻子,当时杨主任已经浑身青紫,立即被送到附院抢救。
最终还是没有抢救成功。
9月21日10时,宣布临床死亡,年仅45岁……
据了解,杨主任平时身体挺好的,热爱骑行,擅长游泳,平时淮河可以游5公里。
没想到转瞬间,就以这样突然的方式与世人告别
据其同事称,杨主任20号做了一天的手术,怀疑是感染性心肌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从而导致猝死。
平时并肩奋战的同事,此刻成了倒在自己手中的病人,不敢想象当时的抢救医生是什么样的心情。
但是医生就是如此,人前委屈,人后自扛。
在杨主任走后,医生们依然马不停蹄继续着高强度的工作,辗转在手术室和门诊之间。
今天晚上,大家结束工作后,还要去送杨主任最后一程
?6月29日晚,年仅34岁的国内知名论坛——天涯社区的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的站台上突然晕倒,失去意识。
据媒体报道,多名金波的同事证实,金波“工作比较拼,近几年经常加班熬夜”。
?7月17日凌晨,中国传媒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生田肖华(化名),再有两个月,将迎来自己26岁的生日,猝死在学校主楼五层。
家属称,事发前田肖华一直泡在实验室忙碌,怀疑其是劳累过度导致猝死。
?7月30日,铁岭市34岁的女法官王鹏宇因脑出血不幸离世后的几个小时。
同事称,临走前,王鹏刚加班审理完两个案件。
据统计
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50多万,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心脏原因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
当今环境下,除了医生,很多上班族都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重负。
最令人担心的是,猝死,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容易猝死人群1.抑郁: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2.打呼噜:打鼾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征兆,如果“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一次超过秒,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3.过度劳累: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4.熬夜:长期熬夜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另外,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5.生活压力大: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6.肥胖: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7.久坐电脑前:长期上网属于静态性动作,血液粘稠度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造成肺梗塞,严重可能导致猝死。8.抽烟喝酒: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时常人的3倍。究竟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长期饮酒还可导致心脏衰竭等疾病。预防猝死,从生活中点滴开始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1.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2.清淡、低脂饮食。3.戒烟、戒酒。4.适量运动,改善身体健康,培养心肺功能。5.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以及避免焦虑抑郁的出现。6.注意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当压力来临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把它抵消。一路走好
?本文由蚌埠论坛综合蚌医学生论坛
觉得好就点下大拇指啦!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