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世界血栓日

2016-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照片由血管外科团队医生助理Michael提供)

血栓栓塞,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血栓栓塞是一种由于动脉或静脉中形成了血凝块而导致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血栓一旦形成,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甚至脱落移行到其它器官。血栓栓塞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杀手——心力衰竭、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均与之密切相关。

血栓在世界已引起高度   年世界卫生大会(WHA)决定通过一项全球目标,即:到年使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25%。为实现这一目标,世界血栓日(WTD)专家委员会及其合作伙伴相信WHA必须直接干预血栓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年前的10月13日,被尊为“细胞病理学之父”的德国医学家RudolfVirchow诞生。他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这一概念,并为促进医学界对血栓的认识和理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纪念他在血栓领域的贡献,同时提升公众对于血栓性疾病严重性的认识,鼓励医学界为血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寻求更加优化的方案,进一步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于年3月向全世界宣布,将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世界血栓日”,以号召世界各地和不同团体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血栓形成这一沉默的杀手。

年5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与“世界血栓日(WTD)专家委员会在第6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呼吁世界卫生组织(WHO)加强对血栓栓塞的   心脏的血管之所以会出问题,在于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基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遗传等因素,动脉内壁会形成斑块,表现为脂质和坏死物质的聚集,脂质沉积与一些物质会形成脂核,并在脂核表面有结缔组织沉着形成斑块的纤维帽。纤维帽较薄、脂核大的斑块容易发生破裂,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后会迅速引发血栓的形成,导致血管腔发生闭塞。没有冠状动脉血液供应的心肌细胞于是发生坏死,即为心肌梗死。

  因此,治疗心肌梗死应争分夺秒,通过溶栓或急诊冠脉介入将闭塞的冠状动脉尽早开通。存活的心肌细胞越多,患者的预后就越好。当然,控制疾病最重要的还在于预防。

2

肢体疾患

  血栓引起肢体疾患主要有三个方面:

急性动脉栓塞。血栓主要来源于心脏,一般多为有慢性房颤病史的老年病人。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肢体剧痛、苍白、厥冷、无脉、麻木和麻痹。早期手术取栓治疗是挽救肢体的关键。

动脉血栓形成。一般也多为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在肢体动脉硬化基础上,管腔狭窄而继发血栓形成。这类病人临床上首先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病人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因下肢缺血产生疼痛,需休息片刻才能缓解。病情严重时,腿部疼痛剧烈,常夜不能寐,需要行外科血管旁路手术或血管腔内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多为男性青壮年,发病与吸烟、严寒、感染、外伤、激素和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腿部远端血管因内膜炎症、腔内血栓形成导致腿部严重缺血,发黑坏疽。目前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很多这类病人的肢体得以保全。因此,一旦出现腿麻、腿冷和间歇性跛行,应及时到血管病专科就诊,以避免更严重后果。

3

肺栓塞

  肺栓塞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占肺栓塞的绝大部分,通常所指的肺栓塞即为肺血栓栓塞症。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最多见的就是下肢静脉血栓和盆腔静脉血栓。

  在美国,每年约有60万—70万新发肺栓塞患者,是第三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未经治疗的肺血栓栓塞症死亡率高达25%—30%,在临床死因中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而位居第三位。在我国,肺栓塞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哪些人容易发生肺栓塞?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恶性肿瘤、长途航空或乘车旅行(经济舱综合征)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其静脉血液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最容易发生。这样的患者一旦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应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4

脑血栓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中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中风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三大死因之一。在临床上,缺血性中风最为常见,约占中风的60%—80%。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脑血栓形成,它是由于脑血管本身的病变,常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内膜粗糙、管腔狭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黏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内凝聚成块,则形成脑血栓;一种是脑栓塞,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脑血管引起脑栓塞。导致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大动脉或心脏。

生活中,静脉血栓离我们并不远,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

哪些人群易患深静脉血栓?

近期手术;

长时间住院;

长时间不走动;

妊娠,肥胖或衰老等;

吸烟;

曾有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

恶性肿瘤(少数患者以DVT为首发症状);

心衰,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

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促红细胞生成素、它莫西芬、沙利度胺等);

长途旅行。

如何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可以没有肿胀等症状,只有血栓蔓延堵塞侧枝静脉的开口,或者迅速蔓延时,才表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因此大部分临床得到明确诊断的深静脉血栓,往往已经病程超过数天。

挤压小腿肌肉,或者足部背屈拉伸肌肉可以诱发小腿肌肉疼痛(Homan征),可以提示早期腓肠肌血栓形成。这项检查,应为血栓相关科室医生查房的必须程序。

一旦怀疑有深静脉血栓,争取在第一时间(数小时内)做下肢深静脉超声和血液D-二聚体检测。

早期诊断的价值在于可以启动早期治疗。治疗越早期,效果越好。

事实上,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只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远离血栓性疾病并不是一个难题。

如何才能防止血栓发生?

1、“久坐不动”当心血栓来袭

天天玩电脑,通宵戳麻将,久坐办公室或长途旅行时没有及时运动的人容易得静脉血栓。总体来说,缺乏运动是主要原因,“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2、均衡饮食

在饮食方面要多吃新鲜果蔬,减少肉类和油脂的摄入,如果饮食太多过于油腻,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吃的太多,容易增加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血液粘稠也是形成血栓的主因。

3、及时补充水分

这对及时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4、要主动就医

一旦发觉自己有静脉血栓风险或症状,要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5、加强体育锻炼

锻炼可变脂肪为热能,不仅能健身强体,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加血管的柔韧性,使血管更富有弹性。

6、其他注意事项

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服药时间不宜超过五年。40岁以上妇女不宜采用药物避孕。

产妇要注意保持一定运动量,不要卧床过久。

7、保持心理平衡

保持乐观开朗,心平气和的心态,正确对待各种应激事件,搞好家庭和人际关系,学会减轻心理压力。

8、坚持科学生活方式

要戒烟戒酒,注意劳逸集合。









































哈尔滨白癜风
北京哪里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zl/1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