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电位疗法高压电位疗法对脑梗死患者

2016-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它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突然闭塞,从而造成该血管支配区域组织的功能障碍,因为神经细胞对缺氧极为敏感,缺血数分钟即可死亡,故引起脑组织坏死,故急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是中老年生命健康最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的首位,其发病的诱因,最常见的是情绪激动的过度劳累,血压聚变和血液黏稠度过高,易形成脑血栓。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饮酒、吸烟均为高风险因素,其中尤以高血压为最重要。

★脑梗死的病因★

1.血管壁病变:主要是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如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均易形成脑血栓。

2.血压变化:突然高血压和低血压(可造成脑血流灌流压减少)。

3.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

4.心脏疾病:心律失常等。

5.其他:如肿瘤、颈椎病压迫血管等。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流缓慢,均可以造成脑血管闭塞,使脑的相应区域供血不足,形成脑梗死。

临床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外栓子进入脑循环,可造成脑血管栓塞,形成脑梗死。其他如风心病的二尖瓣赘生物,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细菌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造成栓塞,此外还有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瘤细胞栓塞均可以引起脑梗死。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

脑梗死多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发病,病前有短暂的脑缺血发作病史,发病当时多意识清楚。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症状常为半身不遂,半身感觉减退,上肢症状往往重于下肢,若病变在左侧半球,则常有失语,若病变范围较大,也可出现昏迷及完全偏瘫,检查时可见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下肢瘫。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症状常为眩晕、恶心、不敢睁眼和变换体位,严重者四肢瘫痪甚至昏迷,检查时常可见眼球震颤、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四肢也可出现中枢性瘫痪。

一般脑脊液压力及常规化验检查在正常范围,CT扫描在脑梗死2~3d后梗死区呈低密度变化,具有高度价值。

★脑梗死的药物治疗★

一般脑梗死患者,给予血管扩张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罂粟碱、烟酸、川弓嗪、丹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如进行性加重者,可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双稥豆素等,但必须在有条件查凝血酶原活动度及严密监护的条件下使用。

中药则以活血祛瘀为主,辅以补气的药物,如黄芪、川弓、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牛膝、丹参等。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后遗症有好的效果。

★腔隙性脑梗死★

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据报道:90%高血压患者,可出现腔隙性脑梗死,它主要是脑深部小动脉发生阻塞,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坏死的脑组织被巨噬细胞吞噬,移走而留下的空洞被称为腔隙,腔隙的直径一般在0.5~20mm,以2~4mm为常见,腔隙数目呈多个,甚至多达数十个,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症状,部分病人会出现轻微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由于症状较轻,易被忽视,但发展严重后,会导致舌瘫、面瘫、失语,造成智力障碍甚至痴呆。

★脑梗死的电位治疗★

主要通过对人体补充阳离子,而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促进人体细胞复活,使人体功能充分改善,达到治疗的目的。

吕锡玲报道用高压电位治疗脑梗死患者例取得好的效果,现摘要介绍如下:

笔者将例分为三组进行治疗,

1组:34例,无辅助电极,人体直接置于电场中,全身调整。

2组:38例,辅助电极放置脑部。

3组:32例,肢体辅助电极。

脑梗死患者经高电位治疗后有效96例,无效8例。3组治疗中,肢体辅助电极组有效率96.9%,脑部辅助电极组有效率:92.1%,无辅助电极组有效率88.2%。

证明在5次治疗见效的占55.2%,大于5次见效者44.8%,加用辅助电极效果更为明显,但不加辅助电极也同样有一定效果。

另外,医院也报道治疗97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显效49例(50.5%),有效36例(37%),有效率为93%。

医院也报道治疗52例,其中显效26例(50%),好转22例(42%),无效4例(8%)。其有效率为92%。

中山医院报道治疗6例脑梗死患者,3例显效,3例好转。

因为高电位能有效地改善脂蛋白,降低血液黏稠度,因而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状态,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对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复发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内容摘自《常见病电位疗法》)









































皮肤病治疗医院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zl/3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