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
2016-12-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贠秀丽(医院妇产科河北承德)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0月至年10月妇产科手术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年10月至年4月手术患者,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为年4月至10月手术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间歇性气波压力治疗。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过气波压力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预防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发生。
妇产科手术深静脉血栓空气波压力治疗
妇产科术后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急性期血栓脱落可发生肺栓塞(PTE)导致猝死,慢性期可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给患者造成严重危害。围手术期积极预防血栓形成、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决定DVT预后的关键。本研究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产科术后DVT,并与传统治疗相对比,观察DVT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例在我院住院妇产科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年10月至年4月手术患者例,其中剖宫产例,经腹子宫及附件切除例,腹腔镜附件手术70例,阴式手术10例;治疗组为年4月至10月手术患者例,其中剖宫产例,经腹子宫及附件切除例,腹腔镜附件手术85例,阴式手术12例。
1.2方法患者术前常规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组:①术后6h内指导家属按摩双下肢,6h后床上翻身活动,12h由护士协助搀扶患者下床活动;②手术当日、次日补液量ml;③每日查房鼓励患者勤下床活动;④患者回病房后进行间歇性气波压力治疗,型号MarkIIIPlus(MK-),韩国大星产业株式会社产。每次治疗时间30min,间隔12h,压力90~mmHg,共4次。对照组:①术后6h内指导家属按摩双下肢,6h后床上翻身活动,剖宫产术后12h由护士协助搀扶患者下床活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48h下床,附件手术术后24h下床;②手术当日及次日补液补液量ml;③每日查房鼓励患者勤下床活动。
1.3DVT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患者出现下述情况考虑DVT诊断成立。①临床表现:患肢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②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管腔内血栓直接显像,彩色血流充盈消失或不完全;管腔不能被探头压缩。③静脉造影: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和范围,显示静脉内充盈缺损。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例患者发生DVT13例,均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为髂-股静脉血栓,其中剖宫产4例术后4~5d发现,经腹子宫全切1例术后5d发现;8例为腘静脉血栓,剖宫产术后2~3d发现;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93%。治疗组例患者发生DVT5例,1例为右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右卵巢囊腺瘤右附件切除术后3d发现,4例为剖宫产,术后2~3d发现左侧腘静脉血栓。治疗组DVT发生率为0.60%;治疗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P<0.05)。见表1。经积极抗凝治疗,两组DVT患者预后均良好,未遗留后遗症。
表1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发生DVT
右下肢
右下肢
发生率
对照组
13
13
0
1.93
治疗组
5
4
1
0.60
3讨论
3.1DVT与妇产科手术的关系DVT是妇产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其妇产科术后总发生率为··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Vol.12,No.6Mar.20%~13%[2]。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右侧多见[3]。DVT形成与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4]。而妇产科手术与其关系密切:一方面由于盆腔内静脉丰富,术中容易损伤,导致静脉内膜损伤,并在此基础上继发形成凝血块。血栓形成后,向近侧扩展和向远侧繁衍继发血栓,逐渐与血管壁粘连,激发静脉壁和静脉周围炎症反应,然后停止扩展、繁衍,并发生纤维形成性机化[5]。另一方面麻醉后肌肉松弛、术后疼痛、卧床导致血液回流缓慢;围手术期体内脱水,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尤其是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盆腔血管扩张均导致血流缓慢,因此,孕妇DVT的患病率明显升高。本研究中剖宫产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49%,高于其他妇科手术患者的0.47%。文献报道腹腔镜手术后DVT发生率增加[6],本研究中因腹腔镜手术例数尚少,未发现与开腹手术的差异。本研究中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文献[2]报道,原因可能为:①本研究中患者较年轻,术后卧床时间短;②术前超声检查发现血栓的患者未列入本研究;③本研究中妇科手术范围较小,手术时间较短。
3.2DVT的预防DVT患者约0.5%~2.0%发生致命性肺栓塞,因此选择有效的方法预防十分重要。我们在围手术期采用了积极的预防性措施,包括:①术前全面了解病史诸如血栓病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病史,肥胖,凝血功能异常;②提高手术技巧,避免动作粗暴增加周围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③术后早期下床活动;④禁止下肢操作;⑤术后补液充足,无明确指征者禁用止血药物;⑥术后尽早开始间歇性气波压力治疗。间歇性空气波压力治疗又称循环驱动治疗,它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地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7]。此外,间歇性气波压力治疗能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引起血流动力学及纤溶系统迅速及短暂的改变[8]。本研究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显的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3(3):-.
[2]李力.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3(2):-.
[3]王晓玲,王德智.孕产期肺栓塞的诊断和急救[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5(5):-.
[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KarpioukAB,AglyamovSR,MallidiS,etal.Combinedultrasoundandphotoacousticimagingtodetectandstagedeepveinthrombosis:phantomandexvivostudies[J].JBiomedOpt,,13(5):.
[6]郭科军,薛晖.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5(5):-.
[7]刘炎琴.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10(14):0-1.
[8]马忠秀.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的临床应用[J].医疗设备,,24(5):55.__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