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2019-2-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大多为亚急性(48h~30d)或慢性(30d以上)起病,症状体征主要取决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部位、性质、范围以及继发性脑损害的程度等因素。

颅内高压和其他全脑损害:头痛是CVST的最常见症状,约90%的病例可出现头痛,多由颅内高压或颅内出血引起。静脉(窦)血栓既可直接导致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压力增高,也可通过减少脑脊液吸收而促使颅内压增高,最终引起脑动脉灌注减少和血脑屏障破坏,出现缺血性损害以及细胞毒性或血管源性水肿,甚至可因血管壁破裂而出现脑实质出血。在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中,血栓可致一侧或双侧横窦或乙状窦狭窄或闭塞,减少脑脊液吸收而产生所谓"良性颅内高压征"。虽然尚不清楚静脉窦狭窄是否是颅内压增高的发病机制,抑或只是颅内高压的结果,但此类患者多有明显的头痛、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和搏动性耳鸣,经静脉窦支架术降低颅内压后能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0%左右的患者因颅内压增高入院时即有意识障碍,入院时昏迷是预后不良的强烈预测因素。认知功能障碍可出现于30%以上的患者,特别是在深部CVST和持续性脑实质受损时。

局灶性脑损害: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静脉性梗死或出血性脑损害。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是CVST的常见表现,可单侧或双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包括中枢性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失语或偏盲等,见于40%~60%的患者。

痫性发作:部分性或全身性痫性发作有时可作为CVST的唯一表现,40%的患者可有痫性发作,围产期患者甚至高达76%,较动脉性卒中多见。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CVST常与硬脑膜动静脉瘘同时存在,其发生率可达39%,血栓多位于动静脉瘘的附近或引流静脉的下游,窦的回流则多以皮质静脉为主,出现头痛、搏动性耳鸣、颅内出血等表现,而在静脉(窦)血管再通后,瘘口常可闭合。部分CVST经治疗后血流虽已部分或完全恢复,但在数月或数年后仍可在血栓部位附近形成硬脑膜动静脉瘘。一般认为,CVST所致的静脉(窦)高压可促使硬脑膜生理性动静脉分流开放,形成病理性动静脉短路,并通过局部大量生成的血管生成因子促使新生血管生成,进而形成动静脉瘘。

总之,对急性或反复发作的头痛、视物模糊、视乳头水肿、一侧肢体的无力和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痫性发作、孤立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以及不明原因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应考虑CVST的可能。

来源:搜狐健康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8.08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
全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zl/8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