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2019-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

PTS),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

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DVT慢性期可发生PTS。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PTS发生率为20%~50%。

三、辅助检查

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段急性的DVT灵敏度较高(99%),u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2.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如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度可能的患者可以排除诊断,对于高、中度可能的患者,建议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3.静脉造影:准确性高,不仅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用来鉴定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

四、预防及护理

1.加强评估,对于高危人群要做好预防措施:了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讲解dvl常见的症状,告知病人,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

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术后早期活动,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

2.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对大手术后的病人,应抬高下肢20-30度,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影响静脉回流。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对多种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

或高凝状态的病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增加活动量,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不能下床者,应鼓励并督促

病人在床上主动屈伸下肢作跖屈和背屈运动,内、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不能活动者,由护士或

家属被动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3.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即用肝素、华法令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对深静脉血栓高危病人,口服阿斯匹林也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在应用肝素时应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用。低分

子肝素应用时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4.对已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的患者,血栓形成后1-2周内应卧床,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

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不得按摩或作剧烈运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严密观察患肢体温、脉搏及皮温变化,每

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以判断疗效。

上述是对深静脉血栓简单的介绍,让我们对深静脉血栓的定义,高危因素,诊断及处理有了简单的认识。朋友们你们

了解了吗?

市立北院呼吸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白癜风的费用要多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zl/8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