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血栓秘籍简单易记有点难
2016-1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血栓
医学
血液是身体里“流动的长河”。如果生命的长河被堵塞,你能想象后果会有多么严重吗? 为了进一步揭秘血栓背后的秘密,我们准备了一张图,帮助大家更详细的了解静脉血栓。了解之后,再告诉大家:防血栓的秘籍。
医生们的倡议
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共同发病机制。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超过艾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美国,每年有10万到30万人因VTE死亡,VTE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VTE形势可能同样严峻!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静脉血栓栓塞症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杀手,公众知晓率却很低,甚至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认识都不多。为了提升公众对于血栓性疾病严重性的认识,鼓励医学界为血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寻求更加优化的方案,进一步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告诫大家“动”起来,不要被“拴”住!
4个“要命”的时刻
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如果血液里的“泥沙”血细胞沉积一处、集结成团,那么,血液的河道就会堵塞,河里的“水”也会无路也去、泛滥成灾。血栓包括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其中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比例约为4:1。不难想象,血液流速缓慢、血液粘稠、血脂高等因素,都易导致血液处在“高凝状态”,血细胞堆积进而诱发血栓形成。而下面几种情况,是最容易遭到血栓“偷袭”的危险时刻。术后卧床: 术后长时间卧床的人要格外注意。由于身体不能及时活动,血流变得缓慢,血栓也悄悄“滋生”。资料显示,长时间住院会导致三分之二以上的患者出现腿部静脉血栓;髋关节、膝关节手术,或者癌症手术患者的危险性更高。
长途旅行: 长途旅行也是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坐飞机、乘火车、长途汽车时,双腿被限制狭小的小空间里,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人们又普遍喝水少、不爱走动,下肢血液流通不畅,易形成凝块。如果血栓脱落,堵住重血管,极易诱发“经济舱综合征”。
通宵搓麻: 打麻将、玩扑克到兴头上,很多人恋恋不舍,通宵“奋战”。此时,本来身体就处在疲劳状况,得不到正常运转和休息,加上久坐不动、废寝忘食,粘稠的血液无法及时稀释,血液里的“垃圾”也不能及时清除,极容易被血栓“盯”上。
沉迷屏幕: 电脑、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便捷快乐,也让很多人沦为“沙发土豆”、“屏幕脸”。有研究表明,年龄在40~79岁之间、每天看电视超过5个小时的男女,由血栓引起致命肺血管阻塞症的可能性是平均每天只看2.5个小时电视的人的两倍。
动是血栓的“天敌”
防血栓秘籍,就一个字:动!
血栓并非是老年人、“老病号”的专利,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人身上,其中,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医生几乎没有抢救的时间。即使渡过危险期,患者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数据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便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但是,血栓也有天生的弱点,那就是——喜“静”怕“动”。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静脉血栓是可以被预防的。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生活中要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娱乐要有度,避免熬夜打牌、沉迷网络游戏等;办公室一族、长途旅行者要注意“伸伸胳膊踢踢腿”,每2~3个小时站起来走动一下;深静脉血栓的高风险患者,医院则有必要建立并实施预防性监测和治疗。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或者呼吸困难、胸闷等疑似栓塞的症状时,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欢迎下方留言区点评反馈
交流分享邮箱:thrombus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