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继发血栓,你只知道拔拔拔吗nbs

2016-1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小编按: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各种导管留置在患者体内,用于输液治疗、监测等,但随之而来的是,临床上导管继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形也越来越多见。对于导管继发血栓形成,应该怎么处理呢?拔除导管是唯一的选择吗?

导管相关血栓为何发生?

绝大多数(70-80%)发生在上肢表浅静脉及深静脉的血栓事件都是由于静脉内置管引起的。浅表静脉血栓比深静脉血栓形成更为常见[1].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情况是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后置管侧颈内静脉血栓[2].对于PICC导管,肱、腋、锁骨下静脉均可能被累及。

图1中心静脉置管

来源:PittirutiMetal.CritCare()

除了高凝倾向、既往VTE病史、恶性肿瘤(尤其是肿瘤进展累及右肺、淋巴结或其他纵隔内器官时,伴发中心静脉压迫时)等常见增加VTE类疾病的危险因素之外,导管本身也是一个重大因素。

导管直径与其所置管血管直径的相对比值,决定了导管置入后血管血流是否会出现淤滞[3].对于直径类似的静脉,置入的导管直径越大,特别是中心静脉导管(例如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用导管,以及多腔导管),越容易继发血栓形成。也因此,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于其他中心静脉导管相比较,有更高的静脉血栓发生率[4]。

图2超声下附壁血栓,置入导管越大,发生血栓风险越高

来源:作者提供

同时导管尖端的位置不佳可能增加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一项研究提示,当导管尖端位于无名静脉或者无名静脉与上腔静脉交接位置时,血栓发生率高达46%,而当尖端位于理想的右心房或上腔静脉位置时,血栓的发生率仅有6%[5]。

临床症状

导管相关血栓局部症状包括了血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的疼痛症状,这在表浅静脉受累时尤为明显。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无症状或只有轻度症状的,但是这些症状或体征常会被忽略,特别是当患者存在其他更严重的基础疾病。例如上肢静脉回流受阻可以导致肩部和胸部侧枝血管的代偿性充血显露,这一体征也许并不会被患者注意。

图3深静脉血栓后浅静脉代偿性显露

来源:作者提供

但肺栓塞的发生率不管在导管相关的还是原发性的上肢深静脉血栓当中都是相对较低的[6].

发生血栓后需要拔管吗?

与国内惯常的拔管的习惯相反,指南对于导管继发血栓时更倾向于保留导管。对于一个功能正常,治疗需要,尖端位置恰当,没有合并感染的导管,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拔除导管,并且可以正常地继续使用该导管用于治疗[7]。

对于堵塞的导管,通常只能移除重置。但是由于很多患者自身静脉条件较差,很难另选位置重新置管,因此可以尝试使用溶栓药物灌注尽量挽救因血栓导致堵塞的导管功能[8]。

图4血栓附着于导管

来源:GoossensGA-NursResPract()

通常只在这些情况下需要拔除导管:

?导管已无法正常使用。

?治疗已不需要导管。

?患者存在抗凝禁忌。

?合并导管相关感染。

?在规范抗凝的情况下仍出现症状加重。

值得一提的是,有拔管指证并不意味着必须拔管,特别在移除管路后重新建立用于治疗的静脉通路有困难时,应当慎重权衡风险与利益。事实上,导管继发的血栓多数具有自限性,并不会如很多人所担心的那样只要保留导管就会沿着导管一直扩展。

血栓发生后的治疗

对于血栓浅静脉血栓,可以通过热敷或者冰敷,外涂多磺酸粘多糖或其他药物,口服或外用NSAIDs类药物缓解局部烧灼样的疼痛症状。对于是否需要抗凝治疗目前尚存争议。

图5肝素抗凝治疗

来源:







































白颠风是怎么引起的
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js/1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