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
2016-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文原载于《中华医学杂志》年第40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疾病,常并发于其他疾病,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医院内VTE发生的风险与患者住院的病情和(或)手术等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或其他合并疾病)有关。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医院内VTE的发生。为规范VTE的临床管理,医院内VTE预防,降低VTE发生,减少医疗费用,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提出了本建议,旨在指导临床上科学、有效地开展VTE医院内预防与管理,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一、医院内VTE综合预防体系1.医院组成医院内VTE预防管理组。2.医院情况,医院内VTE预防与处理方案并推进实施。3.医院应定期或根据需要对VTE预防与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督导,评估实施效果并作出改进。4.医院内各科各级医务人员举办VTE知识培训,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VTE的防治意识与能力。
二、医院内患者VTE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1.对每位人院患者应进行VTE风险评估。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包括14引:(1)患者因素:卧床≥3d、既往VTE病史、40岁、脱水、肥胖[体质指数(BMI)30kg/m2]、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妊娠及分娩等;(2)外科因素:手术、创伤等;(3)内科因素:恶性肿瘤、危重疾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静脉曲张、炎性肠病等;(4)治疗相关因素:肿瘤化疗或放疗、中心静脉置管、介入治疗、雌激素或孕激素替代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机械通气等。2.鉴于抗凝预防本身潜在的出血并发症,应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因素:年龄≥75岁;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L等。(2)基础疾病:活动性出血,如未控制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素质等;既往颅内出血史或其他大出血史;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mmHg(1mmHg=0.kPa)或舒张压mmHg;可能导致严重出血的颅内疾病,如急性脑卒中(3个月内),严重颅脑或急性脊髓损伤;糖尿病;恶性肿瘤;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或肝功能衰竭等。(3)合并用药: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溶栓药物等。(4)侵入性操作:接受手术、腰穿和硬膜外脊髓麻醉之前4h和之后12h等。针对每一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动态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
三、医院内患者VTE预防的路径及策略根据患者发生VTE风险和出血的风险情况制定适当的预防措施(表1),并评估VTE预防效果及不良反应。当患者发生VTE和出血的风险情况变化时应及时修正预防方案。
四、医院内实行VTE药物和物理预防的患者和(或)家属告知书鉴于VTE的严重性以及预防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病情告知,包括:住院患者常存在发生DVT.PTE甚至死亡的风险,也可能由此引起血栓栓塞后综合征、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或复发性VTE而致残。进行有效预防可以明显减少上述风险,对大多数VTE高危患者是安全的。VTE预防措施也存在一些不可预期的风险:包括皮下出血和淤血;手术部位和切口出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导致死亡;即使在有效的药物和物理预防情况下,仍不能完全杜绝m的发生。
五、医院内VTE预防措施1.一般措施: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尽早下床活动;避免脱水;手术者操作精细微创。2.药物预防:对出血风险低的VTE高危患者,可根据患者VTE风险分级、病因、体重、肾功能选择药物——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普通肝素(尤其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华法林等,给予药物预防。确定剂量、药物预防开始和持续时间。对长期药物预防的患者,应评估预防的收益和潜在的出血风险,并征求患者和(或)家属的意见。3.物理预防:对出血或有大出血高风险及一旦出血后果特别严重的VTE高危患者可给予物理预防——间隙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pueumutic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