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生命科学
2016-12-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第一季度,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顺利实现新老交替的第一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9%,这个成绩创下了年之后的同期最高纪录,国际社会用“优秀”这个词来概括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然而,一场意外灾难就在这时到来了。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个关于新近出现传染病的全球警报,该病以发烧和非典型肺炎为特征。3天后,这种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被定名为SARS。那一年,SARS在中国大陆留下了人感染、人死亡的数字。危机在毫无防备间到来,仿佛一夜之间中国的大街小巷忽然涌出无数戴口罩的人,工作和生活虽然仍然继续,但是戴着口罩的人与人之间的空气却格外的凝重。公园里,面对熟知的舞伴戴着口罩起舞;火车站,一声小小的咳嗽就可以在人群中泛起涟漪;一时间,板蓝根告急,中药片饮脱销,甚至连醋也供不应求,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消毒液的气味……
如今十几年已经过去,SARS的故事留在我们的回忆里,但面对明天,我们依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瑞典病理家韩森(FolkeHenschen)曾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疾病或传染病大流行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全面的影响,它往往比战争、革命、暴动来得还要剧烈。因为它直接打击了文明的核心和所有生产力要素中最根本的人类本身……这场SARS疫情,无疑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它不仅映现出中国现代医疗科技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同时也让我们对生命科学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深远的思考。
如果说20世纪是IT产业的时代,那么21世纪注定将会是生命科学产业的时代。因为,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梦幻着:什么时候人体器官能像机器零部件那样能生产和自由替换;什么时候人们因能掌握自己身体的设计图(人体的遗传基因的所有信息)而预知由于遗传而带来的疾病隐患;什么时候人们能预测多少年后自己将会患癌症、糖尿病、脑溢血、高血压等各种足以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总之,人们希望掀开生命科学产业革命的序幕,并且借助这个产业的蓬勃兴起,实现有关生命健康的所有幻想之梦。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积极谋划经济转型战略发展篇章,未雨绸缪,全力抢占医疗器械产业高地。并在“大健康”的理念路径上,坚持全面统筹区内科技创新与产业生态资源。采取引驻和培育并举,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融合联动并举等措施与对策,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和健康服务等产业。
年苏州高新区出台了“2+3”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将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建设。年,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基地获批江苏省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年,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年,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基地被江苏省认定为首批“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被国家科技部列入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医疗器械)创新试点。
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
年6月25日,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由江苏省科技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共建的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苏州高新区揭牌。作为全省首批3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之一,该中心将打造成为医疗器械资源最集聚、人才最集中、研发能力尤其是新技术工程化能力全国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创新中心将依托苏州高新区现有医疗器械产业资源,发挥产业集聚、产业引导和产业服务功能,集聚并整合创新资源,以“平台+服务”的模式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成果转化,塑造产业品牌,形成产业集群,最终建成江苏省乃至国家医疗器械产业重大创新载体。显然,正是依据“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苏州高新区为医疗器械产业装上了强大的引擎,于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与无限能量的新战略新兴产业在这里加速奔跑……
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
近几年,高新区医疗器械企业的引进速度不断加快。不仅云集了鱼跃医疗、中生北控、法兰克曼、凯迪泰、卡瓦齿科等一批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还在企业数量上从年87家增至年的家,年均增长率为28%;实现总产值从年的14.9亿增至年的23.9亿,年均增长为30%。截至年底,16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欧盟CE认证、7家企业获得了美国FDA认证、51家企业具有医疗器械有效注册证;其中一类科技创新产品个、二类科技创新产品个、三类科技创新产品31个。
产业集聚特色也逐渐形成。产业发展体系也日趋完善。与此同时,苏州高新区也依据自身发展特色,对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科学统筹,重新布局规划了“五个一”发展构架:一个龙头,即以苏州医工所为科研龙头的多元化政产学研用创新载体;一个服务平台,即以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为核心,包括了医疗器械型式检测、产品注册标准咨询、出口认证、生物医学创新中心等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平台;一个载体,即建设了3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一个基金,即设立了3亿元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基金;一套政策,即制定了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化的专项政策和人才引进、科技保险等配套政策。总之,经过3年的转型升级和创新赶超,目前苏州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政府引导、科技带头、资金跟进、平台开放、服务聚焦、产业集聚的产业发展体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要为别人带来价值。和谐共赢,这是苏州创新文化的精髓,对苏州高新区及其医疗器械企业而言,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做出什么样的奉献,将成为考验苏州高新区集体“奋力迈进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这个目标最基本的标准之一。但这却是一条慢慢长路,是对高新区人智慧文化和努力的长期评价过程。为此,苏州高新区人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为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谱写了新的辉煌篇章。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简称“苏州医工所”)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自年11月正式成立以来,研究所始终秉承“忠诚务实合作创新”的发展理念,定位于“面向我国生物医学的重大需求,开展先进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引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建成医疗仪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
作为中国科学院、江苏省、苏州三方合作共建的、中科院目前规模最大的新建所,苏州医工所承载着引领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任。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该所始终致力于医疗仪器、医用材料和生物试剂的研究,面向国际生物医学工程科技前沿,开展自主创新研究,以显著解决了国内医疗器械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同时还交出了令人振奋的答卷,共计推出了30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处处体现着医工所打造“高科技、低成本、惠民生”的科研理念。
例如,适合于高胆固醇患者居家对自身胆固醇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填补了国内电化学手段检测血液总胆固醇产品的空白---微型电化学免疫分析系统;例如,通过检测8个生理生化参数,监测针对引起脑瘫的5种重大新生儿疾病(黄疸、硬肿、肺炎、窒息和惊厥),达到对新生儿脑瘫的及早发现,从而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新生儿典型重大疾病的便携式医疗诊断系统;例如,通过自适应光学技术,补偿人眼的高阶像差,分辨率可以达到3微米,远超眼底相机20微米左右的分辨率,可分辨人眼视网膜细胞,适用于观察细胞级尺度的眼底损伤,及时快速地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高分辨率眼底成像仪;例如,通过微秒级的激光碎石可释放高出多倍的能量级,能有效击碎人体结石,让医生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激光脉冲宽度进行临床手术,使得激光与人体作用时间更短、热效应更小---纳秒钬激光碎石系统;例如,可在10分钟内完成心肌损伤标志物(CRP、cTnI、myo、CK-MB)的检测,并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肌损伤类疾病的诊断,显著降低患者的诊疗费用的心肌损伤快速检测仪,等等。
年,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申报的“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及系统研制”成功获得1.7亿元国家重大仪器专项资金支持,将在未来3~5年内研制出能观察到50纳米的超分辨显微镜,分辨率将比现有设备提高5倍。据悉,这一超分辨显微镜项目目前已完成方案制订并全部进入工程化设计阶段。在攻克这一专项后,大概可观察到一根头发丝千分之一大小的细胞内部活体运动;将打破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高端显微光学仪器市场的垄断,预计售价也会比进口仪器便宜一半以上。超分辨显微镜的研制,生动地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这一道理。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吴建国一行到苏州医工所检查“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及系统研制”项目进展
年2月12日,苏州博源美国研发中心在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市正式成立。美国研发中心的成立,是苏州博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心将依托国外最新技术,整合国外优势资源,在基础科研、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领域为公司国内总部提供技术支持,以增强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家落户在苏州科技城内的公司,是由留美博士虞留明与其团队一手创立起来的。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初具规模的以临床体外诊断试剂研发、规模化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研发的多款独创性的试剂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说,虞留明带领博源开创了中国小分子检测领域的新篇章。
韩立军,苏州领军人才、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项目负责人。年,韩立军在苏州高新区创建了苏州华复,后相继又成立了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美伦影像系统有限公司、美都医用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期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4年来,在韩立军的带领下,华复集团一直致力于国内外医疗产业以及大健康领域的全方位发展。目前,华复集团的业务已涵盖了基础医疗电子、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国际医疗产业孵化器平台等多方面领域,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基础医疗器械为主线,积极发展尖端医疗科技,全面拓展医用智能设备,以全产业链服务立足于国际医疗健康平台,放眼于大医疗、大健康生态医疗产业链事业。与此同时,该企业也江苏唯一一家生产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的企业。
华夏医疗集团
恐怕谁也没想到,一瓶小小的试剂,居然会耗费8年时间研制,而且目前售价已超过2万元……这种蓝色微球试剂,就是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是由苏州迦俐生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创始人姚飞博士带领团队研制出来的,主要用于治疗肝癌中晚期及肾脏、脾脏、乳腺等癌症治疗。可以说,聚乙烯醇栓塞微球的出现,是肝癌治疗领域的一次创新。主要是通过微导管将栓塞微球输送到肿瘤供血血管的末端位置,靶向性堵塞血管,切断肿瘤供给,从而达到控制和治疗的效果。作为源研性产品,迦俐生的栓塞微球已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据悉,迦俐生还参加了“微球型”栓塞剂国家标准的制定。国内首创产品、良好的载药功能和优惠的价格,使微球一经面世就迅速打开市场。目前该产品已经覆盖了40医院及13个城市。作为全球仅3家生产该类具有载药功能的企业之一,伽俐生项目参加了年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在江苏省分赛区的医疗、生物领域位居第一。
治疗肝癌中晚期的聚乙烯醇栓塞微球
PET全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能从生物细胞水平的代谢活动上对疾病进行定量认识与评价,可以通过无创可视化来“看”癌症,是目前临床上用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的最佳手段之一,代表一个国家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最高水平。目前,全球临床PET市场基本被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等三家跨国公司垄断,其数字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难题。然而,就在年,这项技术由苏州瑞派宁科技的创始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谢庆国以及创新团队攻克。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
年,瑞派宁科技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台动物数字PET和新型的辐射探测产品获“金袋鼠世界创新奖”、第41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年7月23日,苏州瑞派宁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外国专家尼科拉·达森佐入选省“外专百人计划”A类外国专家,实现了苏州高新区在高端外国专家项目上零的突破。尼科拉博士毕业于德国汉堡大学,目前为德国同步电子加速器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俄罗斯国立原子研究大学硅光电倍增管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是全球最早研究将硅光电倍增管应用于数字PET探测器的科学家之一。此次瑞派宁公司引进资深科学家,将深入开展有关硅光电倍增管及弱光探测应用方面的国际项目合作研究,有利于促进数字PET等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和高端探测器的快速发展。
生命科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拉开了人类探索生命的新序幕。它包含着探索人类生命的许多秘密,包含着改造医药、了解疾病的关键,更包含着所有人对生命科学改造生活的殷切期望。为此,作为苏州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高新区近年来积极谋划部署,加大力度推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江苏省苏州新药创制中心是于年由江苏省科技厅和苏州高新区共同投资设立的,目标要建设一个满足各品种新药研发的基础服务平台。目前苏州新药创制中心已成为国内颇有影响的专业生物医药孵化器,统计数据显示,中心累计引进生物技术和新药研发企业65个,其中海外留学生企业38个,现有来自美、法、日、俄等国家的近40个从事新药和保健品开发的企业和项目,有12个新药品种已经获得国家新药证书、临床批文和保健品批文。而今,新药创制中心进驻企业成果丰硕,相继开发成功了11个新药品种。博瑞公司研究开发的艾滋病和乙肝系列新药几乎与国际水平同步;思源公司的祛毒消炎胶囊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新诺公司成功开发出了抗癌系列喜树碱类药物;君宁公司在抗SARS时期,快速开发出了百洁免水洁手抗菌洗液,取得了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立德公司开发的奥沙利铂和其他中间体获得了海外厂商的青睐。而以上全部成果均是在新药中心开放平台的支撑下取得的。目前,中心开放性实验室系统已基本完成,而更大的目标是继续通过资金投入、项目引进和合作这两大渠道,最终形成一个囊括新药筛选、评价、小试、中试和生产的系列技术服务平台,实现自身成果的产业化。接下来,中心将依托平台的技术保障和输出成果,逐步打造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区,最终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苏州高新区又一支柱产业。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长率
江苏省苏州新药创制中心的跨越式发展,只是苏州高新区“大健康”生命科学产业体系当中的一个缩影。其实,纵观高新区产业发展史,传统医药产业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是江苏省第二家、苏州市首家中药饮片GMP认证企业。其旗下品牌中华老字号“李良济”创立于清末光绪年间,至今已愈百年。百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李良济从祖传三代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成为苏城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有人说,苏州是一个磨炼耐性的好地方。苏州人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一样,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汲取力量,延续着吴越大地的文明史。也许正是承袭了这个特质,高新区人总能在解决问题中前进,并在新的征途中发现新的有关创新与发展的一切洞见未来的问题。
年10月,苏州高新区以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为抓手,积极打造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型医疗器械、创新型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具体来说,就是力争通过5年的时间,也就是到年,实现总产值超亿元的赶超目标。使产业创新能力、产业规模、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区域影响力获得大幅提升,并参与一批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国家标准的制定,实现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和集聚一大批国内领先的研发机构、服务机构和创新企业,形成综合能力一流的技术创新核心区,初步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集聚区。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北京看白癜风的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