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深静脉血栓
2017-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多见于下肢。某些情况下,血栓可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栓塞,造成肺循环障碍症状和体征。
DVT最常见于下肢,包括大腿和小腿的静脉。血栓形成时,受累区域会有疼痛、压痛、肿胀、皮温升高等症状。外伤、卧床、手术、肿瘤、凝血功能异常及炎症性疾病均会导致DVT。
对于妊娠期的女性,患DVT的风险是非妊娠期女性的4~5倍。一旦出现DVT症状,应尽快向医生咨询或就诊,听从血管专科医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那么DVT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呢?
首先,为减轻疼痛,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同时可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每2-3个小时松一下。其次,可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目前的溶栓药物主要是尿激酶,而抗凝药物主要是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若病情严重,则需要进行外科治疗:手术取栓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需要注意的是,病人凝血功能不良或近期有手术史、脑血管意外时,不能使用或需慎重使用抗凝治疗。这类病人如果有肺栓塞风险,应该植入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是可预防的,预防措施:在骨科、胸科大手术前常规给予小剂量抗凝药物;大手术术后患者及时翻身拍背,按摩下肢,小手术患者应当及早下床活动,如遇到突发的单侧肢医院就诊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7.10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应到北京那家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