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精选丨肺隔离症肺动脉栓塞nbsp
2017-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医途用户:春夏秋冬关键词: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为先天性非遗传疾病,在肺发育过程中,连接原始主动脉和原始肺的血管未退化,高压血流压迫部分肺,使其发生囊性变或纤维变,形成隔离症。
医途点评肺隔离症系指在肺的发育过程中肺动脉的发育异常,由主动脉分支供血,隔离肺与支气管不通,形成无呼吸功能的失用性肺组织块,其中可有囊变,分为肺叶内型和叶外型。肺叶内型是指隔离肺与同叶正常的肺组织被同一脏层胸膜包裹,隔离肺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的囊肿;肺叶外型是指隔离肺组织有独立的脏层胸膜包裹。肺隔离症常见发病部位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多为单发。患者临床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胸痛、浓痰,少数患者可伴有咯血。
X线平片可见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紧贴膈面上团块状密度均匀的阴影,边界清楚。其长轴指向内后方,提示与胸主动脉下段或腹主动脉上段有联系。病变区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内部可有大小不等的囊状改变。体层摄影可显示来自主动脉系统的异常血管,并有指向后方的血管影,具有诊断意义。CT平扫表现为肺下叶的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见到主动脉或肋间动脉分支供血可明确诊断。
本病的CT诊断依据为肺内囊状、囊实性及实性病变,有供血动脉。在肺隔离症的好发部位,左下叶后基底段的囊性或实性密度病变应首先考虑本病的可能。
医途用户:春夏秋冬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1例
医途点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临床上误诊率较高。若不能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病死率较高。
肺动脉造影检查曾被认为是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此方法为有创性检查,并发症高,因此目前应用较少。目前,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已成为国内外共识。其不但对中心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可靠,而且对周围性肺动脉栓塞,即亚段肺动脉栓塞也很有价值。
有文献报道,CTPA诊断PE的敏感性可达75%-%,特异性80%-%,对于叶段动脉显示的准确率更高,有助于明确肺动脉内栓子的位置、范围、程度、性质和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等。由于肺组织由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双重供血,急性期PE患者症状可不明显,CT扫描仅显示肺纹理稀疏、透亮度增加。CTPA检查可尽早明确栓子位置及范围,结合其他后处理技术,可以更准确直观地显示并把形态和位置。肺动脉栓塞在CTPA上的直接征象是肺动脉的充盈缺损,可分为中央性、偏心性和闭塞性。
中央型PE多为中央性及偏心性充盈缺损,肺动脉栓塞栓子大多位于左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及叶动脉,而周围型PE多为偏心性及闭塞性的充盈缺损。另外,急性肺栓塞表现为肺动脉中心低密度充盈缺损,与动脉管壁呈锐角,慢性肺动脉栓塞表现为肺动脉偏心性低密度充盈缺损,与动脉管壁呈钝角相接。肺动脉的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对于明确诊断PE的患者,应积极行溶栓抗凝治疗,可以应用CTPA判断溶栓的疗效和进程。
医途用户:闲云野鹤关键词:大叶性肺炎女,3岁,发热咳嗽咳痰3天,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
医途点评大叶性肺炎是指炎症累及一个或多个肺叶、肺段。病因以细菌最常见,其中以肺炎双球菌最常见。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季节。起病急骤,出现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及气急等症状,咯铁锈色痰为典型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典型病理变化分为四期:充血期(12-24小时),病变区域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内有少量渗出液;红色肝样变期(2-3天),肺泡腔内充有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灰色肝样变期(4-6天),肺泡腔内出现大量白细胞;消散期(7-10天),白细胞溶解,纤维素性渗出物逐渐被吸收。
影像学表现:充血期,X线无明显阳性征象或仅表现为局限性肺纹理增粗,CT可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磨玻璃密度影;实变期(包括红色及灰色肝样变期):X线可见整个肺叶或肺段的密度增高影,病变较均匀,CT可见支气管气像,肺叶实变以叶间裂为界,边缘清楚;消散期,大叶性阴影密度减低,由大叶阴影逐渐变为散在斑片状阴影,逐渐演变为索条影,直至完全吸收。
本病结合典型的发病年龄段、特征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比较容易诊断,注意与干酪性肺炎、肺脓肿、肺癌继发感染相鉴别。以上三种疾病均有各自的特征性表现,诊断时应紧密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还是比较容易进行鉴别的。
点击参与:医学资料网盘众筹
北京有哪些好的白癜风医院治疗头部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