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打了几小时麻将后右腿肿胀静脉血栓
2017-4-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75岁高龄的杨力(化名),因为连续打了几个小时的麻将,突然感觉到右大腿根部有酸胀感,随后,他右腿肿胀越来越重,还有明显的麻木、疼痛、沉重、无力症状。杨力家人急忙致电“”将杨力送入医院救治。B超检查提示,杨力右侧股、腘、大隐静脉内有血栓形成;检查还发现,杨力的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经蔓延至下腔静脉,随时有脱落的风险。
“血栓,大家并不陌生。”医院血管外科邓劼博士解释,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管中的“血凝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突然致残或死亡。
无处不在的血栓
邓劼博士表示,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动,也不会形成血栓。在特殊情况下,如血管有硬化、狭窄、损伤、或出汗过多、血压过低、缺乏饮水等情况下,会使血流缓慢、血液浓缩黏稠、致凝血功能亢进或纤溶功能减弱时,则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
“下肢深静脉是比较容易发生血栓的部位,血栓堵塞静脉的后果固然严重,但更可怕的是血栓脱落,这可是致命的炸弹啊。”邓劼博士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就会沿血液循环途径: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最后引发肺动脉栓塞。“肺若失去了血液气体交换的功能,就会引起急性缺氧,甚至引起急性心肺功能衰竭,如果急性期不及时纠正和干预,甚至可致命。”邓劼博士强调,倘若下肢深静脉血栓延误诊治,或治疗不规范,还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治疗以抗凝、溶栓为主
邓劼博士介绍,目前对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2种,分别为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最关键的,一般在急性期一定要及时、有效、定量的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既可以缓解症状,又可以防止血栓继续加重。当然有些患者因自身疾病不适合应用抗凝治疗,则是属于抗凝治疗禁忌,一般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节,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几天后需要过渡到口服抗凝药物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这种口服抗凝剂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来调整服用的剂量。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3类:一类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急性期,有血栓脱落造成急性肺栓塞危险,或无法进行常规抗凝治疗,有潜在肺栓塞危险因素,或已经发生的肺栓塞并有再发危险的一些患者,以及其他有肺栓塞危险时,应当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滤器植入本身是一个很小的手术,确切地讲是一个介入治疗,创伤很小。滤器植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预防发生严重的或致死性的肺栓塞。当然,不是所有的下肢静脉血栓都会发生肺栓塞,滤器植入也是有指征的,临床医生会帮助把握适应证。
另一类手术是经静脉插管溶栓,也是一个小的介入治疗,将导管插入到血栓中,再直接注射药物进行溶栓。
第三种手术是直接切开取栓,手术中直接切开股静脉,利用取栓导管将血栓取出。这种切开的手术方法主要用于血栓急、症状重,甚至危及到肢体时。
无论是导管溶栓还是切开手术,其目的主要是尽快消除血栓,恢复静脉通畅和静脉瓣膜功能,预防或消除静脉血栓后的后遗症。当然这两种方法有时需要与腔静脉滤器相结合,可以防止术中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险。
建议平日多按摩腿部
“静脉血栓的常见诱因是外部因素,久坐久卧者是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邓劼博士解释,久卧者主要是指卧病在床的人,久坐者则主要是办公室白领,这两类人身体长期缺乏活动,身体血液循环不畅,所以下肢静脉容易形成血栓。此外,腹腔手术患者、外伤撞击者等也很有可能因为手术而伤及股静脉,从而导致下肢静脉血栓。
邓劼博士提醒老人、腹腔手术者、孕妇、久病卧床者,预防静脉血栓最好就是多进行下肢复健,多进行下肢活动,并且卧床时注意不要总让下肢保持一个姿势,最好是在不伤及伤口的情况下对大小腿进行按摩,以外力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长期久坐的白领来说,有更多的预防方式。邓劼博士建议,女性白领如需长期久坐,可以选择多穿长款弹力袜。弹力袜可以对大小腿肌肉施加压力,并具有弹性,可以对腿部达到一个简单按摩的效果。此外,常做一些简单的下蹲、抬腿运动也可以很好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TheEnd-
文/龙逸敏
图/来自网络
?本周刊由贵州都市报独家打造,欢迎转发敬请注明出处